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一、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学科#@网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不同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原因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诵读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
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D.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其文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课文中的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句。

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

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

它规定了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旁多髯松,入天如青云。

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

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

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

西垂苍壁,俯瞰台矶间,女萝与陵苕轇轕①之,赤纷绿骇,曰翠霞屏。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

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
坛下,锵锵作环佩鸣。

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

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

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

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仰见青天镜净,始悟.为泉,曰飞雨洞。

洞傍皆山,峭石冠其巅,辽敻幽邃,宜仙人居,曰蕊珠岩。

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

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②中。

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其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

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可按纸伏岩石下,欲写复止;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

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

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

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

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

注:①轇轕:同“纠葛”,缠绕之状。

②髹觞:油漆过的酒杯。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肩不得比.比:比较
B.焰焰欲然.然:通“燃
C.始悟.为泉悟:明白
D.可不勖.哉勖:勉励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无往者.②或持卷授邻坐者.观
B.①不乐泉声之.独清②鼓琴与之.争
C.①其.上危岩墙峙②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
D.①郑君以.兹游良欢②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7.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水蚀道几尽:流水几乎把道路侵蚀没了
B.方次第取饮:才停下来取水饮用
C.众欣然如约:众人高兴地答应了
D.无以是为也:不要再进行这类迷信活动
8.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②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均属诗序,是放在文人雅集唱和所成诗集之前的文字。

B.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为桃花涧这一名不见经传的江南乡野增添了诱人光彩。

C.第三段用九个“或”字连接,表现了赋诗人构思诗篇时各具特点又互相映衬的神态。

D.作者描述诸贤在节日中沐浴自然,脱略形迹,发舒身心,显示了他崇尚清虚的志趣。

10.读第四段内容,完成下面两题。

①“浴沂”“舞零”出自《论语》,这是孔子哪位弟子所言之志?
②作者言及此典,要表达怎样的情怀?请用自己的话作具体说明。


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D项,“未尝不临文嗟悼”中“临”
如解释为“诵读”,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没有不面对着文章而嗟叹感伤”,“临”
解释为“面对”。

故选D。

2.C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D项,“‘流觞曲水’……规定了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错误,“流觞曲水”并没有规定必须在“暮春之初,癸丑之日”,文章第一段只是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是说在这一天“修禊事”,故选D项。

4.(1)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

学科@!网(2)(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3)(我)本然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
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崇”,高大;“峻”,险峻;“茂”,茂密;“修”,高高的。

第二句中,“所以”,古今异义,用来的……;“游”“骋”都是使动用法,“使……游”“使……骋”;“足以”,足够来,“以”,目的连词,来,用来;“极”,活用为动词,极尽;“信”,实在。

第三句中,“固”,本来;
“一”“齐”都是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把……看成平等”;“为”,是;“虚诞”,虚妄荒诞;“妄作”,妄造、胡说。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贤才都来了,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用(它)来做流觞的曲水,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

虽然没有盛大的管弦齐奏的场面,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

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看地上繁多的事物,(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

”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本然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他们)之所以抒发感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吧。


5.A
6.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答题时一定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虚词的含义。

B项,“之”:①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

C项,“其”:①代词,“它的”;②代词,“这次”。

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连词。

A项,“者”都解释为“……的人”。

故本题选A项。

7.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可根据语境大致翻译选项所给句子,然后关注关键点要精准翻译,再找出答案。

B项,重要实词“次第”译错。

“方次第取饮”的正确理解应为“才按次第取水饮用”。

学@#科网
8.①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

②现在离那时已经两千年,即使时间和地点都不同,而桃花流水一如从前。

9.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显示了他尚清虚的志趣”错。

10.①曾晳
②作者借此典故既否定了东晋士大夫借修禊事而进行招魂续魄、祓除不祥之类的迷信活
动,又否定了兰亭集会中的人崇尚清虚、无所作为的道家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认为应追随和效仿孔门弟子那种求知乐学、修养身心的儒家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志向与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筛选重要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可先通读全文,分析作者言及此典要表达的情怀,然后用自己的话进作具体说明。

第①题,“浴沂”“舞零”出自《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原文是:子曰“点,尔何如?”……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据此可知这是曾晳所言之志。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作者借此典故既否定了东晋士大夫借修禊事而进行招魂续魄、祓除不祥之类的迷信活动,又否定了兰亭集会中的人崇尚清虚、无所作为的道家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认为应追随和效仿孔门弟子那种求知乐学、修养身心的儒家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志向与情怀。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北走二十六里,有座山高耸而葱茏茂密,就是玄麓山了。

桃花涧的水从那里流出来,到了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游览穷尽山泉怪石的漂亮景色。

头一天晚上,各位贤士大夫住宿休息,到了第二天,出发时,成群向北走,带着酒壶和酒杯。

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而行,流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不得不侧着身子走,先后紧紧相连想鱼群一样。

又过了三里,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身旁有很多松树,高耸入云好像到了青天一样。

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青翠的树叶间,好像火焰燃烧一样,值得观玩。

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着,高约十尺多,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做凤箫台。

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有一丈左右那么宽,可以在上面垂钓。

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洁白如玉的树林,更加显得凄清绝美,叫做钓雪矶。

西边是绝壁,在台矶边往下看,松罗和凌霄纵横缠绕,红红绿绿,色彩鲜艳,叫做翠霞屏。

又走六七步,怪石突出,下面是一口小泉,泉水很冷冽,适合用来给鹤饮用,叫做饮鹤川。

从小水坑引水,像蛇行一样蜿蜒,从石坛前面流下,声音就像玉佩碰撞一样。

客人中有擅于弹琴的,不愿意让泉水独自清鸣,弹琴来跟泉水比试。

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

走五六步,水流左右弯折,才向南消逝,叫做五折泉。

四十步远,从山脚弯曲进入涧底,水流汇进水潭。

水潭左边有一排石头列成座位,形状像半圆的月。

在上面高石像墙一
样峙立,飞流的泉水从中间泻下,遇到石头的激起,泉水像愤怒一样跳起一二尺,水滴散入水潭中,一点点地形成光晕,真的就像飞雨突然到来,仰头看蓝天像镜子一样明净,才知道是泉,这里叫做飞雨洞。

洞的旁边都是山,又高又陡的石头冠盖在山巅,深远辽阔,适合仙人居住,叫做蕊珠岩。

远远地望见它,因为一路上的劳累,没有人去。

回到石潭上,各自铺上坐蓐,围着水流坐下。

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来温酒,倒进漆制的酒杯。

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群一样向下。

往前,有中断(取走)的,有对对联的,才按次第取来饮用。

这时候微风从东面来,酒杯盘旋不进,甚至有的逆流而上,碰撞时像相互敬酒。

酒过三巡,年纪最大者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没有完成的,罚酒三大杯。

众人高兴的答应了,有的人闭目深思,有的人手捧着脸颊看晴天,有的人跟旁边坐的人窃窃私语,有的人拿起笔像疾风骤雨,一边写一边吟唱;有的人按着纸张在岩石上,想要写却又不敢下笔;有的人觉得句子不当,挠着头皱着眉头问人;有的人悠闲地吹起口哨,有的人聚在山坡,抢起酒杯就喝,有的人拿着书卷给旁边的人看,有的曲着手臂卧着看云;都一一可以入画。

一会儿诗句都已经完成,大家喝酒忘记了杯数。

等到要回的时候,夕阳已经在青松下了。

第二天,郑铉因为这次游玩很欢乐,收集这次所赋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

我按照《韩诗内传》作:三月初一,桃花汛时,郑国旧俗,在溱洧二水上,招魂续魄,佩执兰草用来拔除不祥之气。

现在离那时已经两千年,即使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是桃花流水更胜从前。

后裔尚且能集合贤人大夫来进行修禊活动,况且遗风未泯的人呢?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浴沂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叹,或许可以情跟环境相适应,快乐跟大道一样,而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然后才不愧于作七尺男儿,不值得勉励吗!
我为游览漂亮景色作序之后,又重申这样的箴言。

其他的像兰亭集序,多崇尚道家的清净无为,也没什么可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