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视角下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模式浅析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跨境电商相对领域的人才缺口高达450万,2017年仍然在以39%的速度在增加。

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越来越普及,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应用人才短缺,另一方面,高校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经验,导致毕业生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增大。

因此,对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一、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复合人才核心能力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兼具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的特点。

这就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熟悉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物流操作技能
跨境电商从业务性质来说,与进出口贸易接轨,需要完成从融资、采购、运输、仓储、检验检疫、通关、物流、结算、退税等一系列的交易流程,对工作人员的进出口外贸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会为进出口货物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来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营效率。

2.外语沟通表达技能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身处不同的国家,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用英语在网络平台上准备的描述自己的产品,与客户进行外语交流,了解客户国家的习俗和商务礼仪处理客户的外贸函电。

因此,具备外贸知识的毕业生同时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电子商务技能
网上交易是跨境电子商务的最基本的特征,不管是利用现有的第三方平台,还是企业开发自己的平台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都需要在网上完成产品展示、网页编辑、网上营销,以及网站运营的数据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要有电子商务的基础技能,并能够通过外文界面实现网上的操作。

4.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技能
由于交易双方在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环境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业人员要满足全球的多层次跨境市场营销技能,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市场调研分析能力,能够精准的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网络营销策划。

那么在高校学习期间,要尽量的鼓励学生在阿里巴巴、速卖通或亚马逊等真实的第三方平台上创建交易环境,了解最基本的跨境电商营销技巧。

二、独立学院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模糊
《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所需人才为复合型学科,融合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等多个专业,且希望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受到过相关跨境电子商务的培训。

而当前独立学院培养该类人才的专业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散培养,确实存在国贸、电商、外语等多个专业,但是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错位。

各校为了迎合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几乎都是在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了几门跨境电商的实践课程,但教材的更新远远达不到技术变化的速度,脱离实际需要的“纸上谈兵”方式的模拟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

2.实践教学团队力量有限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实训这一门课程,实践教学如果由企业的兼职进行直接授课,那么对于学生专业技术的提升效果肯定是最好的,但是出于企业人员自身的利益考虑,企业兼职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十分有限,且由于很多技术人员缺乏教学的经验,导致无法达到预计的授课效果。

因此很多学校采用的方法都是邀请企业的兼职教师来给师生开设学术讲座,能够直接深入培训的情况十分少。

另外,如果长期的聘请企业团队来开展教学,需要支付的费用较高,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有不小的压力。

因此实践教学任务更多的落在了专任教师队伍的身上,而专任教师缺乏跨境电商行业的工作经历,将教师送出去进行较为正规的业务培训,高额的培训费用无法批复,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尚未成熟
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平台有三个。

一是实验教学中心平台。

各专业的实验课程都是在这个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的。

其主要问题是设备更新较慢,导致授课过程中访问国际网站速度受限,教学效果一般。

另外有部分独立学院已经购买了跨境电商的模拟账号,但很多关键的运营数据无法查阅导致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的模拟操作依然无法进行。

二是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

这一种方式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但是整个工作室需要进行公司化的运营,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给独立学院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很大层面上,工作室的建立只存在与理论建设中,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目前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企业参与授课、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来进行的。

前面两种方式的弊端不再赘述,就校外实训基地而言,大多数高校通过与阿里第三方培训机构合作,将大四学生输送进入中小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实习。

但由于第三方培训机构基本不会给学生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中小企业中也缺乏辅导学生的企业导师,导致学生实习收获不高。

三、专业集群下独立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1.专业集群下分方向培养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以及英语专业可以组成一个专业集群,在第一阶段,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里面学习基础知识,具有相应的通用能力。

第二阶段,采取分方向培养与教学。

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第一阶段对本专业的的认识,合理选择跨境电商的培养方向,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创业团队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践平台的建设做好准备。

2.按岗位需求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
基于互联网平台实际操作的实践教学,其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实用性和就业导向,这就要求授课过程中尽量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的相关知识点,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来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3.“二段式”实践教学,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基地
基于上述理论,对于选择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开始第一阶段的实践教学,按照阿里巴巴国家站提供的教学系统,通过与阿里巴巴第三方合作,购买安全的教学账号,进行校内平台模式,完成实训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可以先用10分钟-15分钟的时间对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进行梳理性质的讲解。

接下来的20分钟就由学生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索答案,可以由教师进行实操在线辅导,提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在下课前5分钟,总结课程课堂中高频率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测评。

校内的实训平台主要通过购买安全的教学账号来进行,那么就意味着学生从选品-推广-售后的过程只存在于模拟阶段,许多数据是确实且不全面的。

因此我们还需要开展第二阶段的跨境电商人才基地建设。

第二阶段,将企业引进到学校,鼓励创业,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基地。

将企业引进学校,实现校企共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

具体的建设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来进行,一方面可以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与具体企业进行合作,在校内为该企业建立跨境电商进出口工作室,通过企业的师资对专职教师以及在校学生进行指导,即满足学校的平台实战诉求的同时,又解决中小企业招人难的痛点。

另一方面面向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规模的创业团队,由学生自主投资创立店铺,学校免费提供创业场地、设备,并定情聘请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工作人员参与指导,来满足就业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向红梅.基于“互联网+双创”跨境电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7(11).
[2]许辉.“互联网+”背景下跨境電商实战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18(2).
[3]杨雅芬.高校国贸专业特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