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与说,让英语成为孩子的第二语言(全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与说,让英语成为孩子的第二语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与说是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学习这门语言的最终目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小学生亲近英语,多听、多说,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逐渐使英语成为孩子的第二语言。

“听”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必经之路。

这个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婴儿从呱呱落地开始,就不断听着外界的各种声音。

他们在听中咿呀学语,由于环境的影响,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母语。

参照母语的学习,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的为学生制造“听”的环境,听得多了,也就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比教师一味的强调一句话如何去说和让学生死记硬背要明智得多。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不能只看结果,对每个学生都提出过分的要求,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挫败感。

孩子们就会觉得:哦!学习英语这么难!这种思想一旦形成,他们就会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由主动变为被动。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学习英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从“听”开始,而且应该让“听”贯彻始终。

一、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说英语
一开始,学生难免会感到陌生,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提示,使他们心领神会。

让学生总是听到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

他们会感到英语和汉语一样亲切,而且英语中那流畅的句子,自然的语调,也同样会吸引着他们。

教师多说,学生多听,在耳
濡目染中,英语已悄然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要多才多艺,能唱能跳,提高自身的素养,坚持每天听磁带,看英语节目,要有一口地道流利的口语,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听录音,听说结合
在《新标准英语》的录音中,英语对话都是由英语GJ的适龄儿童说的,很地道,很口语化,而且里面带有课文所处环境的各种声音。

如在《新标准英语》第一册Module 1的第一单元“They re monkeys”一文的对话中,就有各种动物的声音:狮子、老虎、大象、猴子等,很逼真。

听后使孩子觉得仿佛在参观动物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想听、乐听。

这比教师所说的英文,又多了一些真实感和可模仿性。

在课后,录音是伴随孩子轻松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朋友。

因此,我们不但要求孩子在课堂上听录音,还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听录音的习惯,要他们随时随地的听。

听得多了,也就耳熟能详了。

三、鼓舞学生说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会说。

作为教师,我们应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张口说英语的好习惯。

一是使用英语称呼,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称我为“Miss Liu”,平时,学生用英语称呼我,我就会大大表扬他们。

于是这一声“Miss Liu”便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当早上听到天真可爱的孩子用“Good morning,Miss Liu!”向我问好时,当英语称呼能够不依靠意识,而是自
然而然地出现在生活里,英语生活化的希望就被点燃了。

为了让孩子更自然地说英语,我给学生都取了英文名,让他们互相之间也用英语称呼。

这样的要求很新奇,学生非常情愿尝试。

二是在课堂上,要多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

如上课一开始,我就会安排一些自由对话,或是学生之间表演对话,我还经常运用多种方法丰富课堂。

如让学生单个人起来说,让学生排火车式地说,男女生分组说,声音从小到大说……尽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我还适当地安排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参与到孩子们中间去,同他们一起交流。

为了多给学生一些开口的勇气和机会,我们还要鼓舞在课后多说英语。

记得有一天上三年级的课,我刚走上楼,孩子们就亲切地和我打起招呼来,其中一名平时很腼腆、害羞的孩子突然鼓起勇气,走到我面前,话到嘴边似乎想了很久,极力记住的话语又咽了回去。

过了半晌,感觉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很欣喜地从嘴里冒出一句“Good morning,I’m Miss Liu!”,同学们立刻笑起来,都忙着帮她纠正起来,孩子好像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很开心地摸摸这个孩子的头,一边给孩子纠正,一边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了她的勇气,孩子热烈的掌声触动了她的心灵,她抬起头,开心地笑了。

在老师的鼓舞和表扬下,相信这个孩子以后见到老师或是同学们还会开心地用英语问好的。

久而久之,孩子之间的英语氛围也就逐渐形成了。

我们要尽可能的多为学生创设听英语的环境,并鼓舞学生平时多说英语,使孩子成为听、说英语的主人,从而使英语成为孩
子的第二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