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 议是。 ——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王绾和李斯的对地方的管理体制的主张,秦 始皇采取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二、大一统帝国体制的确立
③郡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思考:相对于分封制, 郡县制有什么特点?
二、大一统帝国体制的确立 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
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 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 意,则安宁之术也。”——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中央
郡 郡守、郡尉、监御史
行政 军事 监察
(1)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不得世袭
县 县令 地方具体政务
(2)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乡 基层管理
治安 亭

郡县制意义
① 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 ②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二、大一统帝国体制的确立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 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以上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大一统帝国体制的确立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大夫
③思想文化:统一的环境利于各民族的融合,以及各地区的 文化交流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
①政治:高度专制集权剥夺了人民的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 阻碍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型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②经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 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制 主义
指国家决策方式;一种君臣关系。
中央 集权 指政权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皇权与 相权的
矛盾
中央与 地方的
矛盾
二、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①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积极
②经济: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生产活 动和经济建设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探究一: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
1、人民渴望统一 2、诸侯争霸战争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3、秦王嬴政个人作用
4、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
(“远”指齐国、“近”指韩国)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
6、地理位置优越 7、重用人才
长城
北方
北方:
北击匈奴,夺河套,
河套
修长城,筑直道
③思想文化:思想专制,限制了文化的进步,抑制了创造 力,阻碍了科技创新
④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货币 车同轨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
咸阳
咸阳
直道、驰道行万里
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材料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皇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九卿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郡配尉 中,全郡守国军政郡财丞 大权 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县尉
县令
县丞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探究一: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
经济发展(天时)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 带来的阻碍。
地理位置(地利)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和):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你知道兵马俑的排列面向何方吗?
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军阵面向东方,可能是为了显 示其雄踞西方,横扫东方六国,统一天下的威风和功业; 也可能是其完成统一后,担忧六国旧贵族的反抗,而对 六国旧地实施军事高压政策的象征。
陇 西
直 道
南方:
大 南平百越,修灵渠 海 ,置郡县
西南夷
岭南
西南:
开辟“五尺道”, 辖管西南夷
南海
——大一统帝国体制的确立
二、大一统帝国体制的确立
下面的材料体现了什么制度,有何特征
①皇帝制度
特点:
皇帝独尊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全国政务
九卿
奉 常
宗庙 教化 礼仪
郎 卫廷 典 宗
中 令
宫中
警卫
尉尉 客
宫门 司法 少数 警卫 首都警卫 民族
事务

皇室 宗族 事务
太尉
军务
★虚设, 由皇帝掌握
治粟 内史
租税 国家 财政
少 府
皇室 财政
官营手工业
太 仆
宫廷 车马
实时训练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 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 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B.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探究二:结合材料以及前面所学探讨秦统一的意义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
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 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 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 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 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邹纪万:《秦汉史》
副丞相 掌管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丞相
百官之首 协助处理 全国政务
太尉
军务
★虚设, 由皇帝掌握
A. 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帮助其起草文件的应是:丞相 B. 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负责下达诏令的是: 御史大夫 C. 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皇帝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大夫
副丞相 掌管律令图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