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时评类作文结构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语文时评类作文结构指导
一、文体常识介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写好时评,首先要掌握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一)文体概念
顾名思义,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

所谓“时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新闻价值的事、公众关注的事,并且是有实效性的事(即社会热点事件)。

归根结底,时评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扎实而评(事实性)。

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

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

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二、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时评文章。

(60分)
陈光标在扶危济困、慈善捐赠方面因其慷慨大方,被冠以“中国首善”之美誉。

但他的高调慈善引发全球式的激辩。

有人称他为“裸体慈善”,也有人称他为“暴力慈善”,还有人认为他就是借慈善“作秀”。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国内多处灾区到台湾,而后又转战日本,他一路走来一路捐赠。

有人戏称为“陈光标满世界撒钱是否想征服全球?”。

然而,陈光标本人却认为,他希望用高调慈善刺激富人行善之道。

时下,陈式“裸暴秀”能否推动公益慈善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褒贬有之,正反难辩。

(3月23日新华网、人民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赏析优秀时评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讨论并思考:此文开头有何特点?
讨论并思考:此段议论有何特点?
讨论并思考:此段议论有何特点?
讨论并思考: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小结: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思考:“陈光标”一词在文中出现几次?相关议论句有哪些?时评类作文最大特点:就事说事
照应材料回扣法
思考:时评类和一般议论文有何区别?
三、课堂演练:
2020年除夕清晨,一名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南京男童,在纽约零下13℃的暴雪中裸跑,在跑步过程中,“裸跑弟”不时的叫着“爸爸抱,爸爸抱”。

2020年2月这段视频被孩子的家人放到网上,4岁“裸跑弟”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爆红网络,短短几天点击率高达26万多。

对这种被称为“鹰爸式教育”的极限教育方式,网民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则时评。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时评类材料作文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例题导引】: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为假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

对此,你也会有所联想、有所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由“法定”节日引发的思考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为假日。

【引材料】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政府对社会大众的一种引导,使人们在清明、端午过假日时能够加深对
民族文化的理解。

但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要明文规定,才能促使国民尊重本民族传统文化呢?【首段:析材料+提观点】
且看,当今社会,真正风靡的是2月14日的情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可见,西方文化侵入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着实不小。

2月14日,街上到处都有手捧红玫瑰的男子,他们匆匆赶赴约会讨得心仪已久的女子的欢心;12月25日,街上的店铺的窗子上贴满了圣诞老人、麋鹿等形象,门口还会立一棵圣诞树,挂满小饰物吸引顾客,而前一晚的平安夜更是有多少人互送短信,传递问候。

相比之下,七夕的时候,牛郎织女相会的一天,又有多少对情侣相互倚傍、望向银河,又有哪个女子会嗔怪男子的不解风情?所以,是我们自己渐渐地将传统文化忘却,而执迷不悟地一味追求着所谓的西方先进文化。

【联现实、析原因(摆反面论据)】
结果如何呢?韩国抢先将我国传统节日据为己有,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的恶劣行径的确是应加以指责的,但同时,我们是否应驻足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过失呢?对于“抢先”一词是否该修正呢?韩国人不是抢先,而是在国人对传统文化漠视的态度下,名正言顺申请的。

倘若,国人早一些珍视中国传统文化,珍视从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节日,有史书为证,有千千万万颗中华民族之心为证,又何愁不能申请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论危害】
了解了这些,不得不承认,将传统节日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定为假日的必要性,它起到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仅是为了让人们认识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更是希图在次的带动下,使更多的人能够注重对中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的学习,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论积极影响】
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法定传统节日确实有着客观实在性。

但是,难道一定要在政府的导引下,才能认知民族文化吗?所以,人人应该做的是持一颗民族之心,自觉地探寻诗书礼仪的精髓,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联现实+做结论(作呼告)】
时评类作文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时评文章。

(60分)
2020年2月16日晚,北京市东直门的一家餐饮店发生火灾,消防车在赶赴救火现场途中,大量社会车辆不仅不让行,反而抢道超车。

有网友将此情况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后,一时引发热议。

有网友说:“和消防车抢道,堵塞的是公共道德。


有网友说:“如果着火的是我们自己家,我们也要抢消防车的道吗?”
还有网友说:“即使不是开车,我们抢道占道的事情还少吗?我们都习惯了!”
这件事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时评文章。

(60分)
2020年10月10日上午,广西梧州一初中发生“暴力剪发”事件:一名副校长将几十名长发男生集合到校内的空地上,并通过广播把其他师生吸引过来,随后当着众多师生的面给部分长发男生强行理发。

此举引发学生在网络上吐槽,但却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除夕清晨,一名来自南京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男童,在纽约-13℃的暴雪中裸跑。

近日该段视频引发网民关注,对此教育方式更是褒贬不一。

对此,孩子的父亲何先生表示儿子是早产儿,曾被告知未来可能脑瘫痴呆,遂制定残酷的“鹰爸”式训练计划让其健康长大。

(2月6日《扬子晚报》)
让4岁孩子在暴雪中裸跑,相信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家长太“狠毒”了,这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吗?有网友评论道“这完全是把成人意志强加给一个不能自主意识的幼童身上,也有的说他不懂教育,拔苗助长,甚至有网民说他为了扬名,恶意炒作”。

“鹰爸”的教育方式完全错了吗?当然也未必。

在未理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时,千万不要轻易给他扣帽子,让网络舆论洪流左右了理性科学的真实判断。

其实细细考量,“鹰爸”的行为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可取的。

“鹰爸”为什么忍心让儿子在寒冷的天气下去裸体锻炼,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条件:因为多多从小体弱多病。

而且据了解,在训练过程中“鹰爸”对孩子更多的是鼓励与沟通,
并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计划。

有报道称,在邻国日本,即使是冰天地,孩子们依然每天光着身体接受耐寒训练。

日本的家长们认为,经受过耐寒训练的孩子不爱得感冒,即使感冒了也能很快痊愈。

而“鹰爸”的这种“鹰式教育”,也得到了国内一些专家的认可:只要孩子是经过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并且有了明显的改善体质的效果,可以坚持下去,适当地“冻一冻”没有坏处。

世界上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过分的溺爱可能就是毁掉孩子的前程,古人曾云“养不教,父之过”。

有时候根据孩子的客观条件,给予一定的严格的管理教育也未必不可,当然棍棒教育也好、糖果教育也罢,都应在教育方法把握住火候。

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而家长只是一种外在影响因素。

如果不能遵循孩子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非要按家长固有的模式去培养孩子的话,哪怕是再另类的方法也会事与愿违,扼杀掉孩子那份天然的本性。

请记住“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没有感动的教育便是遗憾的教育”。

范文:这些年,我们一起抢占的道
夜里,奶奶打来电话,说的还是拆迁的事,声音里充满疲惫,我知道,还是因为拆迁的事——我老家那原本平静悠闲的乡村小道被抢占了。

这些天里,奶奶和老邻居们到处奔走,却还是无法守住这最后的家园。

城市,终是用火箭的速度,气焰嚣张地向乡村进发了。

我想起周末与母亲去曲江看房子的事,我不知道那原本生长着村落的地方,怎么就成了如今伫立着高楼的地方,为什么我故乡的道路被人抢占,而我们今天又是在抢占谁人的道。

12瓦的台灯下,我再次翻开贾平凹的《秦腔》我知道,这是他为逝去的时代所作的挽歌,那宁静乡村里被抢占了的,已不仅仅是安宁向前,悠然而行的道路了,被抢占的还有那宁静乡村里朴素的心魂。

我总在想,到底是什么让贾平凹如此悲伤地写下了这十六万的文字?在当今出版界以区区两三万字作为畅销标准的时代,被抢占的家乡何以令他的心魂如此戚伤。

我也在想,是什么让他终是把这道我们早已习惯到麻木的伤疤揭开,令人痛苦非常。

那原本民风淳朴,静默自然的清风街的消逝,不正是现代社会的城市对传统社会的农村的抢道、占道吗?而始作俑者是谁?是他,是你,也是我。

看看这些年,我们一起抢占的道吧!
我还记得,那一次回乡是因伯父去世,村里竟寻不出一个年轻人来乞灵了;在伯父的葬礼上,曾是县剧团名角是演员却只能靠在红白喜事上唱唱秦腔来维生了;躺在伯父家的
帐子里,听到的再不是安静温柔的夜晚,而是城市里的重型卡车拉着渣土、垃圾,呼啸而过的轰隆声响。

城市的发展抢占着我们回乡的路,城市人的欲望也抢占了人们内心原本平静、宽敞的公德的路。

多少条清风街的路,就这样被我们抢占。

女人,死了;男人,疯了。

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远离故乡,不断地向更大的城市进发,我们以为有待后来衣锦还乡就是成功与荣耀。

然而,我们在某一天得知故乡的老屋要被拆掉,家乡的村落要被迁走时,徒留黯然神伤。

我们才醒悟:终究我们“抢占”的是谁的道!
我们没车的时候,痛恨那些压了盲道的汽车;却在自己有车时,不顾一切地抢道、占道,哪管挡住了别人进出的空间。

我们在等候别人处理一个事故的时候,就狂按喇叭,急不可耐;却在自己遇到事故的时候,感慨如今世态炎凉,让人无奈。

就这样,人人抢道,人人终会被拥堵在路上,这就是自私的我们这些年一起做过的糗事。

忽而想起《那些年》里柯景藤说:“我想因为有我的存在,这个世界可以有一点点不一样。


那么,从今天起,慢下来吧!别再那样歇斯底里地前进、超车,自私地抢道、冷漠。

我多想,若干年后,待民风回归,我再写一篇《那些年,我们一起抢占过的道路》。

谁丢谁的脸?
广西梧州一初中近日发生“暴力剪发”事件:一名副校长将几十名长发男生集合到校内的空地上,并广播让其他师生前来围观他对部分长发男生强行理发。

此举引发学生在网络上吐槽,但却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

(10月12日新华网)
校长变身理发师,家长欢喜学生忧。

其实校长与家长的心情也能理解。

现在的学生,喜欢张扬个性,不喜欢按照学校的条条框框来生活,认为受到了约束,于是将头发留长,甚至还留着什么“哈韩”、“哈日”、杀马特等非主流的发型,与校方的要求背道而驰。

一个人的形象,能很大程度上表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中学生守则》对学生留发情
况,作出明确规定,如规定男生不能留长发。

这些逼得校长亲自出马进行“削发”的学生,一定是屡教不改的学生,以至于负责任的副校长实在没办法,只能出此下策。

但是将学生“抓”到公共场合,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进行强行理发,这种行为太过野蛮粗暴,其实就是一种羞辱式示众。

这是罔顾学生尊严的做法,也是一种杀鸡儆猴的做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尊严与人格,都不能被当成那只可怜的被杀的小鸡;况且这种杀鸡儆猴,也是一种恶劣的示范,只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人格与尊重不能受到保护,而是可以随意被学校以各种名义进行侵犯与剥夺。

据“荣幸”地被校长亲自剪发的学生说,“头发被剪成鸡窝头一样,参差不齐。

”他们不得不再去校外重新修剪头发。

校长不是理发师,他的理发水平肯定不咋样,而且是在一种“暴怒”的情绪下给学生进行惩罚性质的剪发,剪出来的头发自然是很难看,没有伤着学生的脑袋,就算是不错了。

这种惩罚与羞辱性质的剪发,剪去了学生胡乱生长的长长乱发,却给学生脑门上留下了羞辱的烙印,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会在学生内心投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其实学校也有苦衷,学校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强行对学生进行管理,每每又招致舆论的攻击,让那些出于好意出于责任心的当事人感到很委屈,也容易纵容一些对学生不好表现进行容忍的行为。

学校与家长怎样在管理、教育的同时,也顾及学生的尊严与人格?这是个比较有技术难度的问题。

学校管理上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但是应该注意方式方法,要多以说服教育为主,更不能以教育之名,对学生进行粗暴的干预,这暴露出学校教育上存在的短板。

回到这起事件上来,从技术层面来说,副校长的暴力剪发,也太缺乏技术含量,副校长还急吼吼地通过校内广播把全校师生叫来观看自己粗暴的教育方式以及拙劣的理发水平,其实也挺丢自己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