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世人赞 著图寄祈愿 鸡年说鸡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年说鸡图
五德世人赞 著图寄祈愿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含有特殊含义或吉祥寓意的图案。

人们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屋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良辰佳节的庆贺。

其中鸡被称为五德之禽,其“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

在暗常先觉,临晨即自鸣”的特性更是成为始终如一、任劳任怨的象征。

被视为吉祥之物的鸡被人们张贴在门窗之上,刺绣于衣物之中,装饰在房屋用品之上,并写入诗歌,绘入画卷,以表达赞美、祈愿美好之情。

避邪驱鬼 贴画鸡
在中国悠长的历史文化中,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一直是叫“元旦”的。

民国以来实行公元纪年后,元旦一词专用于公历新年,而传统的元旦则称春节。

元旦还有“新正”之称,即农历新年正月或农历正月初一。

两千多年的传统印痕无法抹去,汉族民间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

古时的元旦即正月一日,称为“鸡日”。

古人以阴阳观念来解释事物,认为鸡是阳物,元旦也属阳,有着同样的属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鸡在元旦的礼俗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每当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杀鸡著门或在门上张贴鸡年画,称之为贴画鸡,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贴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元旦用鸡辟邪,显然是源自鸡的特性,如《花镜》所言:“雄能角胜,目
文:陆杨
战国时代民间已有杀鸡悬户,挂苇索以逐百鬼的习惯。

后来,鸡逐渐成了年画中
辟邪镇妖之物。

唐朝后期,人格形象门神出现,贴画鸡逐渐淡出。

如今,在包头以北
的内蒙古阴山,家家贴民间木刻的双鸡,把鸡作为全家的保护神,在河南、山西、陕
西等省,每到清明,农村家家都要剪红公鸡或贴“鸡王镇宅图”。

河南灵宝一带,五
月端午,妇女都会剪一对昂首挺胸的大公鸡,贴在家门上。

过去在桃花坞年画中也有
“鸡王镇宅”的年画,图案上是一只大公鸡口衔毒虫。

古人将鸡的“神力”排位在驱鬼辟邪之神“郁”、“垒”之上。

古人认为,鸡是神
物,鸡和鸡血具有驱邪去灾的作用。

在祭仪中约定俗成取用雄鸡,尤其是白雄鸡。

《山海经》云:“祠鬼神皆以雄鸡”。

陈藏器《本草拾遗》云:“白雄鸡生三年者,能为
鬼神所役使。


鸡可驱邪去灾,鸡叫还可以驱鬼。

在民间的传说中,鬼最怕听到鸡声,因为鬼只
能在黑夜里活动,而鸡啼叫,代表天快亮了,天一亮,鬼便无法可施了。

古代神话中有
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重明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在民间,人们雕刻木头的重明鸟,
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

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
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
元旦以鸡辟邪,后来也发展为
以鸡祈福。

清人周亮工《书影》说:
“正月一日,贴画鸡。

今都门剪以插
首,中州画以悬堂,中州贵人尤好
画大鸡于石,元旦张之。

盖北地类
呼吉为鸡,俗云室上大吉也。

”这里
和“吉”的谐音而来的。

此外,这
种吉祥意义的产生还在于鸡的德
行,它被称为“五德之禽”,有诗赞
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潜五德;瞻
顾候明时,东方有精色。

”《韩诗外
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
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
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
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地位象征
五彩锦鸡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给每级
官员都设计了一种动物图案作标
志,把它绣在两块正方形的绵缎
上,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
块,这种就是补子,这种官服就
叫补服。

补子图案,文官绣禽,以
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


中,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
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
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
品鹌鹑。

清代补服制度来源于明代,
各品级的补子图案略有区别,但
锦鸡仍排在孔雀、云雁等前面,
为二品文官的补子图案,由此可
见鸡的地位很高。

古人认为鸡是
上天降临人间的吉祥物,神话中
的三足鸟、火鸟、凤凰,都是它的
先祖。

《春秋运斗枢》说:“玉衡
星散为鸡。

”《太平御览》说:“鸡
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

鸡之为言佳也,佳而起为人期,莫宝也”。

吉祥图案 寓意鸡
吉祥图案算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独特的存在。

吉祥图案是指以含蓄、谐音等曲折的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

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

明清时,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富、贵、寿、喜是吉祥图案所要表达的四个含意,“鸡”与“吉”谐音,传说中美丽的金鸡在太阳里居住,能带给人们光明和吉祥,所以以鸡为主题的
吉祥图案很多。

石上鸡鸣:清代瓷器常见纹饰,纹饰为锦鸡或公鸡立于石上,取“石”谐音“室”,室代表家室家业,“鸡”和“吉”谐音。

室上大吉,寓意合家安康,家庭幸福,大吉大利。

功名富贵:亦名“富贵功名”。

以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表示。

“公”与“功”同音;鸡啼为鸣,“鸣”与“名”同音;牡丹花为花中之王,古代被认为是富贵花。

两者组合,旧时寓意“功名富贵”。

除此之外,鸡与荔枝相组合被称为“大吉大利”;鸡有鸡冠,“冠”与“官”谐音,鸡与鸡冠花组合则是“官上加官”,公鸡鸣叫表示“功名”,雄鸡鸡冠高耸、火红,表示能得官;画一只大公鸡,身后紧跟着五只小雏鸡,其口彩便是“五子登科”等等。

古时,以龙凤为祥。

更多的时候,古人认为“凤凰为鸡”或“以鸡为凤凰”。

如徐整《正律》称“黄帝之时,以凤为鸡。

”《山海经》载,丹穴山有一种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

”《孝子传》记,“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

其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自古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很多,传统年画,以凤凰为题材的图案运用也较为普遍。

此外,鸡的五德代表了人们对道德的追求,也是许多画家喜爱画鸡的原因。

就连宋徽宗赵佶也曾作《芙蓉锦鸡图》来歌颂“五德”,寄托他对大宋江山的祝福。

近代画家画公鸡者甚多,著名的如徐悲鸿、齐白石、车大于、陈大羽等,尤其是齐白石。

人称齐白石有三绝——画虾、画蟹和画鸡,还有人作有齐白石画鸡全集,记录了齐白石的众多画鸡名画。

齐白石自幼在家乡喂牛养鸡,对鸡的生活特别熟悉,30岁以前画鸡就已经很生动了,60岁以后又开始进一步研究画雏鸡。

齐白石的鸡作甚多,尤喜作雏鸡,寥寥数笔,意得神足。

其作品有一幅《七鸡图》,七鸡即取“七七”的谐音,暗指卢沟桥事变。

画面上画有七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小雏鸡,这幅《七鸡图》是其所画雏鸡当中的精品。

波普艺术受众面最广,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头像。

玛丽莲·梦露香消玉殒后不久,有位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波普艺术以玛丽莲·梦露爬上顶峰
文化·生活 SECRET
西方艺苑
栏目主持:寒一一
那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一个被称为“雅皮士”——那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长发,大胡子。

色彩鲜艳的衣着或不寻常的衣饰。

听一定的音乐,比如杰米·亨得里克斯和杰菲逊飞艇的幻觉性的摇滚乐、詹妮斯·乔普林的布鲁斯、斯莱和斯通家族、ZZ顶级乐队、死之民乐队等的音乐。

自由恋爱,公社式的生活。

“雅皮士”作为新兴阶层登上了消费社会的舞台,他们是二战后出生的年轻人,没有父辈痛苦的人生经历,崇拜偶像。

《玛丽莲·梦露》大规模地印刷名人头像的艺术品,就是在拷问,当一个偶像的相片被不断地用令人不安的颜色无限复制,它还会引起人们崇拜吗?当一个艺术家完全在作品中消除自己的技术手法,大众们还会对他的作品买账吗?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就像是一面镜子,试图照出当时人们心中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这幅画的作者是安迪·沃霍尔。

他声称梦露是好莱坞的性感象征,她的面孔被奉为女性美的规范。

他沉迷于这位女明星的耀眼风采,通过机械复制的创作手法,他试图消解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技巧。

但每个重复的梦露头像其实又
充满着微小的差异,画面上的油彩部分是手工绘制,画面的效果也远远不同于时尚杂志摄影那经过后期润饰的完美状态。

电影红星玛丽莲·梦露的照片的泛滥,标志着美国社会大众的趣味。

借用这种手法来说明,此类大众趣味正像他这幅画一样,在大批量地被制造出来,直至你感到厌倦为止。

波普设计打破了二战后工业设计局限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的过于严肃、冷漠、单一的面貌,代之以诙谐、富于人性和多元化的设计,它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具有戏谑性的挑战。

设计师在室内、日用品、家具、服饰和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式:夸张、奇异、富于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单纯、鲜艳;材料多选用塑料或廉价的纤维板、陶瓷等。

其设计挣脱了一切传统
束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市场目标是青少年群体,迎合了现代青年的桀骜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及其标新求异、用毕即弃的消费心态。

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

它的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

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

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 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

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

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

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画里有药品杂志上剪下来的肌肉发达的半裸男人,手里拿着像网球拍般巨大的棒棒糖;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其乳头上还贴着闪闪发光的小金属片;室内墙上挂着当时的通俗漫画《青春浪漫》,并加了镜框;桌上放着一块包装好的“罗杰基斯特”牌火腿;还有电视机、录音机、吸尘器、台灯等现代家庭必需品,灯罩上印着“福特”标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边街道上的巨大电影广告的局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那个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着的三个大写字母得到解释:POP。

汉密尔顿为“波普”这个词下了定义,即: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易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业。

汉密尔的波普艺术的始祖,而正在使波普艺术扬名立万的,却是安迪·沃霍尔。

他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

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沃霍尔的第一件创作是可口可乐。

“你在电视上看到可口可乐时,你可以知道总统喝可口可乐,利兹·泰勒喝可口可乐,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

你喝的可口可乐和别人喝的一样,没有钱能使你买到比街头流浪汉喝的更好的可口可乐。

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好的。

”他琢磨着,为什么可口可乐不能成为艺
术品?紧接着,有着番茄、牛肉、蛤蜊等多种口味的坎贝尔浓汤罐头也进入了他的绘画领域。

1962年7月,沃霍尔以32幅《金宝罐头汤》
办了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至今这32罐罐头仍在世界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图案简洁明朗,
形的、机械的模式,硕大的logo宣告着它的商品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