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1.1 科学并不神秘(教师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
第1章科学入门
1.1科学并不神秘
目录
(1)
(2)
(2)
(4)
(6)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3.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4.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科学技术的利用具有两面性。

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智地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正确协调科学技术和自然界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科技发展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三、科学学习
科学研究领域很广,初中阶段的科学主要学习科学探究、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

四、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科学家是用观察、实验、假说、推理、验证、调查等多种方法来研究和寻找答案的。

他们常能对身边的各种事物提出问题,再通过各种实验仪器或科学考察设备进行科学研究,最后发现-些科学道理,同时解
决问题。

因此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重要提示】学习科学要善于感知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各种变化,如旦月星辰、雨后彩虹、花开花落、昆虫蜕皮、青蛙冬眠、节日礼花、奔驰的列车等。

学习科学不但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善于了解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

学好科学的秘诀: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提高了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
(1)火箭和太空飞船的发明使人类的足迹延伸到了太空中,登上了月球。

(2)电视和因特网使我们能迅速、便捷地知道天下大事。

通过因特网我们还可以进行视频会议,全球的医生可以同时对一个病人进行会诊。

(3)各种家用电器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4)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

(5)DNA双螺旋分子结构的发现,为人们真正打开了生命科学的大门。

可以说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安全,生产效率更高。

科技改变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

学好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常考1】科学研究
【例1】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需要渊博的知识,当我们学到九年级时就可以进行科学探究了
B.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即
C.科学研究是很复杂的工作,我们没有办法完成
D.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说明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进行科学研究,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答案】D
【解析】科学研究是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找到科学答案或总结出自然规律。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所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可以从身边的疑问开始研究。

因此选项A、B、C说法不对。

【例2】小明在家中做饭时发现他家的菜刀生锈了。

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呈圆形,而水滴的中间大多(填“有”或“没有”)生锈。

请提出一个问题,并根据生活经验探究一下钢铁生锈的条件。

【答案】没有
【问题】钢铁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会不会生锈?钢铁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会不会生锈?钢铁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只要符合题意就可)
【解析】钢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这是在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

在水滴的边缘,既有空气又有水,故钢铁会生锈;而水滴的中间缺少空气,钢铁不易生锈。

显然,应针对钢铁生锈这一现象提问,如针对钢铁提出问题:不是钢铁,而是其他物质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生锈?也可针对水提出问题:钢铁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会不会生锈?也可针对空气提出问题:钢铁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会不会生锈?或钢铁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等等。

【点评】对于身边的自然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

【常考2】学习科学的方法
【例3】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很多好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因此我们就能全部正确地认识月球了
B.科学技术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C.现在我们有了航天器,人类也已经进入了太空,因此宇宙中的奥秘我们已经知道了
D.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的同时,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D
【解析】目前人类虽然已经登上了月球,但并不能说我们就对月球有了全部正确的认识;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不是没有坏处;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但并不能说我们就对宇宙有了全面的认识,还有很多未知的区域需要我们去探索。

【点评】正确理解科学的两面性。

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的影响。

【例4】一个鸡蛋从餐桌上掉到地上有时并不破碎,但有时也会破碎。

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
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下列四个问题中,通过探究最能揭示这一现象科学本质的是( )
A.鸡蛋落地后在什么情况下会破碎
B.鸡蛋落地后是否破碎与哪些因素有关
C.物体落地后受到的冲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D.鸡蛋落地后破碎还是不破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C
【解析】分析选项可知:A、B、D属于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可探究的价值,也不能揭示现象的本质;而C是从对生活现象的质疑中提炼出来的科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具探究性、可操作性。

1. (2018吴兴区期末)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阅读
【答案】C
【解析】善于观察的牛顿从别人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联想到地球与苹果之间存在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计算,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

2. 夏天,尤其是下雨前,池塘里的鱼会探出小脑袋来,它这么做的原因是()
A. 观察岸边的行人
B. 为了更好地呼吸
C. 为了捕食昆虫
D. 了解天气情况
【答案】B
【解析】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下雨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

3. (2019•江门模拟)我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成就是()
A. 培育出克隆羊“多莉”
B. 研制出水稻基因组框架
C. 培育出杂交水稻
D. 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人员一起制定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答案】C
【解析】袁隆平,汉族,北京人,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2020•安丘市校级三模)“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鱼儿何时洄游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
C.哪种玫瑰漂亮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ABD、鱼儿何时洄游,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ABD不符合题意;C、哪种玫瑰漂亮?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C符合题意。

5.(2018秋•沧州期末)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

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鼠妇数量多,而水泥路上3只,干草地上只有2只。

所以,根据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6.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①②③改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④⑤改变了我们对环境的认识。

7.(2018秋•西湖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

猜测一下,如果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操作一下,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1)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提出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张纸分开或两张纸向中间靠拢;(2)两张纸向中间靠拢;(3)为什么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而不分开。

【解析】(1)当向中间吹气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两张纸分开或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2)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将看到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此现象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3)存在的疑问是:为什么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而不分开。

1.下列问题不属于科学研究的问题的是()
A.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有什么规律B.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国怎样应对金融危机D.为什么说“金星凌日”现象难得一见
【答案】C
【解析】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C中的怎样应对金融危机不属于科学研究的问题。

2.“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答案】C
【解析】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会引起水污染。

3.(2019•中山市模拟)透过盛水的透明玻璃杯,小明发现书本上的字变成了各种形状。

与同学交流讨论发现字的形状与多种因素有关。

根据你的实验观察,指出以下给出的因素中,肯定不可能的是()
A. 透明玻璃杯的种类
B. 书本与玻璃杯的距离
C. 透明玻璃杯的价格
D. 眼睛距离玻璃杯远近
【答案】C
【解析】A、透明玻璃杯的种类不同,可能对光的折射情况不同,故是有可能的,不合题意;
B、书本与玻璃杯的距离不同,则光在折射成像时,所成像的特点会不同,故是有可能的,不合题意;
C、透明玻璃杯的价格不会影响其对光的折射,所以不可能,符合题意;
D、眼睛距离玻璃杯远近不同,所观察到像的大小、虚实等可能不同,故不合题意。

4. 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A. 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精
B. 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D. “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到餐桌
【答案】C
【解析】A.三聚氰胺是一种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A不合题意;B.使用假币会扰乱金融市场,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B不合题意;C.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故C符合题意;D.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故D不合题意。

5.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

青少年对待网络的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科学合理地安排上网时间,不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
②不进营业性网吧③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
④学习所有的困难只要上网就可以完全解决
⑤只要是网上的信息都是安全的,可以随意浏览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网络利用不当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荒废学业,甚至引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因此科学合理
安排上网时间;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不去网吧的规定;遵守网络道德;学习上的困难不能完全依赖网络,要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浏览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因此正确的做法为①②③。

6.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物质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在190次的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思考
【答案】B
【解析】题中已给出屠呦呦课题组是经历190次实验失败后,在第191次实验中发现了青蒿素。

故选B.
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

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实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适当开发荒地作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答案】C
【解析】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虽然避免了土壤污染,但造成了水体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8.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是()
A.唐诗→宋词→元曲
B.电话→寻呼机→手机
C.留声机→随身听→MP3
D.煤炉→燃气灶→电磁炉
【答案】A
【解析】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选项A属于文学艺术上的发展,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的生活。

9. 小靖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厚度相同、面积相同的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一起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 分钟测一次瓶中水的温度,经过30分钟的实验,小靖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 哪种颜色的纸吸热本领强?
(2) 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黑颜色的纸;(2)深颜色物体吸热本领比浅颜色物体强。

【解析】(1)由题意可知,两瓶内水的质量m相同、初温t0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30min),黑纸包裹的牛奶瓶中水的温度高,黑纸包裹的牛奶瓶中水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可得: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

(2)通过(1)的分析得出:深颜色物体吸热本领比浅颜色物体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