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第一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三:6月11 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暇不掩瑜:9月8日—17日。

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着火的房子",反映英国与北美人民的矛盾激化
B.“人类的五分三”,指统计人口时黑人的计算方法
C.“小州的胜利”,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D.“暇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局限性
2.13世纪时梵蒂冈一位图书馆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
3.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

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
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
4.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

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D.村民自治
5.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A. 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7.“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一制度的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D.强化监察制度
8.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孔子—孟子B。

老子-庄子
C。

墨子—韩非 D.二程—朱熹
9.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

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D。

⑤②③④①
10.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
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
11.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②到荷兰参观印象派画家的画展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④在俄罗斯会见列夫·托尔斯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

12.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B.第三世界C.发达国家D.世界贸易组织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中国。

回答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年增长率示意图
(1)观察图示,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时间段(1879-190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及主要成果.(6分)
材料二
(2)依据上图概括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阶段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14.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材料二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

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三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
雄,不可不革命。

……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

……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1903年)
(1)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

(9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6分)
(3)阅读材料三,列举邹容倡导革命的目的。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10分)
15.【历史上的重大回眸】(15分)十九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生存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

……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

……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材料一认为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态度如何?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4分)
(3)材料四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材料中“着火的房子”发生在1787年春天,描述的应该是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前的社会危机。

故A项不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题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有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可以排除B、D;造纸术于8世纪时传到欧洲,与题干时间不符;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所给表格数据中“1943年的东北地区生铁、钢材、水泥的生产量高于关内地区”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于东北资源的掠夺,故D项正确。

题干所给表格数据为煤、生铁、钢材、水泥的生产量,而非煤、铁等资源的储量,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1943年的东北属于沦陷区,故B,C项的表述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日益萎缩
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我国从1998年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实现了人民真正当家做主,材料中“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

”正是这种形式的体现,故本题选择D选项。

A、B属于中央机构,C属于基本政治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村民自治
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香港回归不属于历史性巨变,故选B。

考点: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宣传画的内容是“美国提供工作”,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中举办公共工程可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失业压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故选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7。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叙述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相关史实。

他废除丞相制度是因为丞相的权力过度膨胀威胁到了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所以他废除了丞相制度,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墨子属于墨家,而韩非属于法
家,二者的思想当然也就不存在继承关系,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另外的三组人物都是同一家的代表,当然也就存在着思想的继承关系。

在做此题时要注意从思想家的派别来去思考问题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
9.【答案】B
【解析】珐琅彩出自清代,五彩瓷出自明代,青花瓷出自元代,白瓷出自南北朝,青瓷出自东汉,因此应选B项。

10。

【答案】B
【解析】从“冷战”的含义、特点可得出结论.
1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问题。

严复30岁是1884年,而电影是1895年才产生故排除③,选A。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后);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派绘画(19世纪下半叶出现);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18—19世纪);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的发展(课标外)。

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当今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一些全球化的国际规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是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的.故选C。

AB项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D项是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主张是贸易自由化,和材料
问题无关。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
13。

【答案】
(1)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垄断组织的出现(或者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成果: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出现;化学工业的建立;钢铁等传统工业的发展(8分任意四点即可)
(2)趋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2分)
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业救国"成为思潮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尤其是抵制外货、提倡国货,减少了外国商品市场。

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中的第二时间段(1879—1900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垄断组织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些因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工业迅速增长。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史实,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2)材料二的图示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阶段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
发展的原因。

第三阶段时间从1912—1919年,也就是“一战”期间,原因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答案】
(1)思想主张:强调礼(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6分)重要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4分)
(2)一方面,宋儒吸收借鉴了道家和佛教思想,形成了理学。

(3分)另一方面,宋儒认为“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所以持批判态度。

(3分)
(3)目的:推翻专制统治;寻求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保障国民权利。

(4分)背景:改良道路的受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及材料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归纳总结。

回答第二小问要联系所学荀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材料“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再结合所学分析解答。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回
答邹容的目的,主要依据材料“……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我中国欲独立……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

"回答“背景”主要联系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分析解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变迁•荀子的思想、宋明理学;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邹容的思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奴隶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5。

【答案】(1)态度:主张废除。

(2分)原因: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

(6分)
(2)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各取所长;学习西方不是全盘西化。

(4分)
(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

(2分)“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2分)看法: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