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教学设计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
学情分析:
1、学生在新授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单一离子的鉴定方法,对混合离子的鉴定和推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够熟练。
2、前面刚复习过酸碱盐及金属的性质,所以对复分解反应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为本节课的知识传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混合离子的鉴定和推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本节课之前学生还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练习;基于以上分析,并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我将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从开始对铁制品车间废水成分的猜想及猜想的理由,引导学生由单一离子检验逐渐向混合离子鉴定和推断逐步发展,然后通过铜制品车间废水处理和农业废水的处理,层层深入,提高难度,提升能力。
同时,通过知识的梳理,及时的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能力。
次之,通过情景的创设,逐步深入,使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
而典型例题也将由学生担任讲解任务。
这样将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
效果分析:
本节教学力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的丰富内涵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着力做到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是讨论交流的学堂,是渗透德育的基地,是学生发现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复习提问、小组评价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练习和讨论,总体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本节课突出亮点:
一、减少教师的活动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去探讨。
教师只做出适当的引导,做到少讲,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通过创设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展开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1.知识主线:通过解决废水处理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逐一掌握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鉴定和推断。
2.德育主线:始终贯彻绿色化学观。
两条主线相互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互相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绿色发展观,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达标检测环节:我所选题均来自于青岛市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练习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初步感知本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的地位,这样学生以后自己复习时也能有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意识,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本节课涉及到酸碱盐和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整个初中化学中占的比重较大,同时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整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自始至终贯彻绿色发展观,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逐步梳理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观。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理解建立证据推理的意识。
会利用特殊反应现象,进一步熟悉酸碱盐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离子或物质的推断,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理解建立证据推理的意识。
会利用特殊反应现象,进一步熟悉酸碱盐的性质。
培养起学生的绿色化学观
难点: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离子或物质的推断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
评测练习:
【自我测评】
1.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尿素都是白色易溶的氮肥.下列物质能够将尿素从这四种化肥中鉴别出来的是()
A熟石灰 B稀盐酸 C水 D氯化钠
2.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 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D. 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与氯化钾
3.如何鉴定一白色的化肥是NH4Cl?
【反馈检测】
1.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用X鉴别D、E时,X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①若X为澄清石灰水,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还可以是__________(任答一种与①不同类别的物质)
2.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
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收集信息】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
【提出猜想】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3.【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结论】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若步骤(2)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是否可行?______(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击中考】
(中考题·改编)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由此判断(填化学式):该固体X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
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力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的丰富内涵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着力做到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是讨论交流的学堂,是渗透德育的基地,是学生发现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复习提问、小组评价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练习和讨论,总体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本节课突出亮点:
一、减少教师的活动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去探讨。
教师只做出适当的引导,做到少讲,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通过创设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展开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1.知识主线:通过解决废水处理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逐一掌握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鉴定和推断。
2.德育主线:始终贯彻绿色化学观。
两条主线相互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互相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绿色发展观,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达标检测环节:我所选题均来自于青岛市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练习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初步感知本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的地位,这样学生以后自己复习时也能有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意识,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需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学生方面:在课堂生生交往中,所有学生都应学会如何与同学合作,为愉快和趣味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
教师方面:进一步丰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社会热点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
本节课内容较多,但是课堂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仅仅起了引领作用,因此时间难以掌控,使得整个课堂时间比较紧促。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
课标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常见离子的鉴定和推断,本节课涉及到酸碱盐和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整个初中化学中占的比重较大,同时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整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自始至终贯彻绿色发展观,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逐步梳理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理解建立证据推理的意识。
会利用特殊反应现象,进一步熟悉酸碱盐及金属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离子或物质的推断,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观念,特别是树立起绿色化学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理解建立证据推理的意识。
会利用特殊反应现象,进一步熟悉酸碱盐和金属的性质。
培养起学生的绿色化学观
难点: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离子或物质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