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马亚丽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9期
马亚丽
(郑州市巩义市畜牧局,郑州 451200)
摘要:干扰素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动物机体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在某些诱因的
作用下分泌的具有调节机体免疫能力、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在畜禽动
物养殖中,干扰素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动物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和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该种生物制剂又不会产生耐药性,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该文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
析了干扰素对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的作用,然后论述了干扰素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具体
应用。
关键词:干扰素;病毒性疾病;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60
0 引言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分泌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力、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的
作用,它是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近年随着我国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干扰素在动物抗病毒方面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干扰素对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方面的具体作用,不断强化研究和科研,深化
干扰素的应用,提高干扰素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预防多种病毒性疾病。
1 干扰素概述
干扰素是一种能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的针对性、高效的生物制剂,不管是对哺乳动物,还
是对于其他动物,都具有抑制病毒细胞增生、调节免疫功能、抗病毒的多种生物学特点。
在整
个动物的防御系统中,干扰素是多个组织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它能有效激活其他免疫细胞,
进而引起生物活性表达。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大多数干扰素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活
性蛋白质。
国际上对干扰素的定义是一类能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它的
活性正常发挥受到了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到机体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与表达。
近
年随着医学领域对干扰素的研究不断加深,该种蛋白质除在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方面发挥不可
替代的作用外,很多医学专家将干扰素作为攻克癌症的希望。
大量研究机构已经证明干扰素能
有效治疗皮肤癌,对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黑色素瘤、乳腺癌和某些白血病淋巴细胞癌也具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干扰素按照分类原则不同而不同,根据干扰素的免疫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点,可以划分为α、β、γ、ω等几种类型干扰素,而同一种名称的干扰素又会因为内部氨基酸组成差异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干扰素的理化性质,又可以将其划分为耐酸Ⅰ型和不耐酸Ⅱ型。
2 干扰素作用机制
首先,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当动物机体遭受到外部病毒感染后,动物机体会在病毒的作
用下产生大量干扰素,这种干扰素就具有抵抗各种病毒的作用;其次,某些干扰素具有抗增生
的作用。
动物机体受到外部致病因素的诱导,进而使机体内分泌出大量能抑制某种致病原生长
的干扰素,影响致病原各个理化功能的正常发挥,抑制致病原的繁殖生长。
再次,干扰素具有
免疫调节作用。
由于干扰素是机体在某些外部诱因因素刺激下分泌的一种具有免疫功能,抗病
毒的独特生物活性蛋白,因此该蛋白能参与到整个免疫系统的特异免疫和非特异免疫,保证免
疫功能完善,及时发现致病原,将其抑制;最后,干扰素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当病毒通过各种
途径侵入动物机体的细胞中,细胞在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后,会产生大量干扰素,干扰素会随着
被感染细胞的死亡崩解释放出来。
释放出来的干扰素逐渐向附近细胞扩散,随着血液循环达到
全身。
通常机体所产生的干扰素病毒的抑制具有广谱作用,能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生长,但不
能直接灭活病毒,它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相应的抗病毒蛋白,发挥抗病毒效应。
3 应用
3.1 猪α干扰素
猪α干扰素主要是利用表达IFN-α的重组腺病毒Ads-IFN-α和表达FMDV(food and mouth diseasevirus,口蹄疫病毒)A24P1蛋白和FMDVA123C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对猪进行联合
免疫时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抵抗口蹄疫病毒的攻击,并获得成功[1]。
我国学者大量研究表明,猪白细胞干扰素在乳猪的结扎肠断可以明显干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正常繁殖。
另外,将猪白
细胞干扰素和某些抗病毒抗菌类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能极大提高动物的治愈率。
3.2 在猪蓝耳病方面的应用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用干扰
素治疗猪蓝耳病有突出的优点。
首先,干扰素具有更加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它能更好地抑制
DNA病毒和RNA病毒的繁殖和活性,另外,还能增强猪体内免疫力的作用,对感染猪蓝耳病的
不同年龄猪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2]。
通过将干扰素和疫苗联合使用,可有效弥补免疫空白期,缓解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增强免疫效果;其次,不管是试验室内的试验还是临床安全
试验,患病动物在使用干扰素治疗后,均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并且作用时间较长,长期有效。
3.3 在鸡新城疫病毒方面的应用
有研究文献证明[3],在某养殖场出现鸡新城疫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组的患病鸡使用干扰素、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干扰素每次1~2倍量肌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第2组患病鸡紧急接种1倍量的新城疫克隆苗,同时使用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
治疗;第3组患病鸡采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多维素进行联合治疗5 d。
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患
病期在用药第3 d后停止死亡,死亡率下降到5.5%,第2组在用药7 d后停止死亡,死亡率下
降为6.2%,第3组在第6 d时基本停止,死亡率下降到10.3%。
3.4 在抗弓形虫方面的应用
弓形虫是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原虫病,原虫主要通过进入细胞后产生危害。
而IFN-γ干扰素属于细胞介导免疫的重要免疫分子,不管是外源的IFN-γ,还是内源性的IFN-r都具有强大
的抗虫效应。
外源的IFN-γ能抗感染,内源性的IFN-γ能有效阻止弓形虫的增殖,促进其休眠。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研人员对干扰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等微观生
物学科的发展,对干扰素的分子结构、理化特性、生物特性产生和作用机理不断深入研究,进
一步明确了干扰素在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方面的具体作用。
在今后动物疫病临床治疗中,干扰
素因为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的生物效应,势必会成为一种具有专一性靶向性的生物制剂,更好地
发挥干扰素防范多种病毒性疾病,尤其是重特大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继超.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的应用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8(3):56.
[2] 陈升凤,梁伦柱.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5):89.
[3] 金卫良.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运用研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8(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