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生理机制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生理
机制是什么?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及其流行病学
指多种因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慢性溃疡,包括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
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呈全球性分布,估计约有10%人口一
生中患过此病,丹麦调查显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0.13%,胃溃疡0.03%,复合
性溃疡0.02%。
19世纪欧洲消化性溃疡少见,20世纪50、60年代高发,近20年来,英、美、德国发病率下降,而香港、新加坡有所上升,在不同人种中,患病
有差异,白人高于黑人,新加坡华人最高,印度人居中,马来人最低,爱斯基摩人、印地安人、斐济人、印尼人、土著澳大利亚人均较低。
多数国家和地区,十
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发,印度DU:GU为32:1,英、美、香港、台湾、新加坡
为4:1,日本为2:1,十二指肠溃疡男性多于女性,约为4~5:1、胃溃疡发病
年龄大,比十二指溃疡平均晚10年,十二指肠溃疡高峰,美国为50岁,印度、
香港、汕头为40岁,西非为30岁,消化性溃疡多在秋冬季节发生,夏季较少,
即使在热带如新加坡地区亦有季节性变化,这可能与十二指肠溃疡最大排酸量有
季节性变化有关。
国内消化性溃疡尚无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从溃疡的内镜检
出率显示,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广州为32.58%,哈尔滨为10.33%,
我院检出率为16.41%,与上海16.38%相似,本地区溃疡发病季节10~12月,
1~3月为高发季节,男:女为2.7:1。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中,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占90%,尤其十二指肠溃疡
发作具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即空腹痛、饥饿痛、夜间痛。
GU多在餐后半小
时-1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消失,但GU节律性不如DU明显。
10%患者无腹痛,
根据典型疼痛确定有无溃疡,敏感性及特异性达60%。
溃疡病腹痛属内脏性疼痛,
常位于上腹中部偏左/右侧,常表现为隐痛、钝痛、刺痛、烧灼样痛,当溃疡穿
透并与周围脏器粘连时,可出现放射痛,疼痛发生与胃酸刺激及胃、十二指肠肌
肉痉挛有关。
部分患者可有上腹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食欲不振
等消化不良症状,多在伴发胃窦炎、幽门梗阻、LES松弛时出现,因而缺乏特异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衡引起溃疡为大家所公认,常见攻击
因子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胆盐、酒精、非甾体类消炎药(NASIDS)等,防御因子包括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屏障、粘膜血流量、细
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
GU和DU在发病机制上有不同之处,前者是防御修复因素减弱,后者主要是侵袭因素增强。
如果只要有某种因素存在,溃疡病就必然会发生,那么该因素就是溃疡病的充分病因,如果缺少某种因素,
溃疡病就必定不会发生,那么该因素为溃疡病的必需病因。
1910年Schwartz写下名言“无酸,无溃疡。
”随着对胃酸与溃疡病关系的
认识深入,胃酸不再是溃疡病发病的决定因素而是发病的容许因素。
十二指肠溃
疡患者壁细胞数平均比正常高1.5-2倍,但最大酸排量(MAO)变异范围很大,
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重叠,仅20%-50%患者高于正常。
胃溃疡患者的基础和刺激
后的胃酸排出量多属正常,甚至低于正常。
胃蛋白酶是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
经盐酸激活而转变而来,它能降解蛋白质分子,所以对粘膜有侵蚀作用。
胃蛋白
酶原包括胃蛋白酶I(PGI)及胃蛋白酶原II(PGII)约30%-50%DU患者PGI水
平增高,在HP感染患者中PGI和PGII的水平均增高,PGI增高患者中87%有HP
感染,而PGI正常人中只有37%HP感染。
根除HP后PGI的水平降低。
胃蛋白酶
活性是PH依赖性的,当胃液PH大于4,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因此,没有一定水
平的胃酸,胃蛋白酶本身不可能导致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NSAID)长期应用,50%-60%患者可能出现胃粘膜糜烂,5%-30%
患者可能发生溃疡,多发生在第一个月内,其后大部分患者出现适应反应,10%
-20%患者不出现适应反应而致粘膜损伤。
NSAID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原因,
除药物直接作用外,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粘膜保护作用。
长期摄
入NSAID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妨碍溃疡愈合,增加溃疡复发率和出血穿孔率。
NSAID所致溃疡以胃溃疡为主,溃疡发生危险性与服NSAID种类、剂量大小、疗
程长短有关外,还与年龄、HP感染、吸烟及糖皮质激素有关。
患溃疡病异卵同胞兄妹14%患有同类型的溃疡病,在同卵双胞胎中的一致性
为50%,而遗传病同卵双胞胎一致性可达100%,这提示溃疡病病因既有遗传因素
又有非遗传因素。
溃疡病的家庭聚积可能与HP感染家庭内传播有关。
高PGI血
症被认为与遗传相关的溃疡亚临床标志,在根除HP后大多恢复正常。
O型血发生
溃疡较多,O型血表达较多的粘附受体lewisb。
目前所知的消化性溃疡所有病因,即不是充分病因,又不是必需病因,现认
为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这种病因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导致了消化性
溃疡治疗上的一次革命。
幽门螺杆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生理机制
HP属G-微需氧细菌,呈螺旋状S形,有4?条鞭毛,HP含有丰富的尿素酶,HP生长缓慢,需培养3-5天以上可生成菌落。
分为:I型高毒力株,含有细胞
毒素相关性基因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A, CagA),表达CagA蛋白和空泡
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 A, VacA)蛋白;II型即低毒力株,含VacA基因,但不表达CagA蛋白和VacA蛋白。
1989年由Goodwin提出,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被比喻作屋顶,胃酸比喻雨,
因HP感染损伤了粘膜屏障,导致屋顶泄漏。
所谓“漏屋顶”,下雨(胃酸)就
造成屋内积水即溃疡形成,不下雨(胃酸被抑制),屋内可无积水,即溃疡愈合,但其中重要目标是必须修好屋顶即根除HP。
HP感染后可出现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前瞻性研究显示,HP感染者中大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其可能与感
染HP时酸分泌状态有关。
HP感染前处于高酸分泌状态者,感染引起以胃窦炎为主,而不伴或仅伴轻度胃体炎,胃窦炎引起胃泌素释放增加,进而刺激酸分泌,
这类患者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小,在低酸者HP感染可
导致胃窦和胃体进展性胃炎,胃体壁细胞损害导致酸分泌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易
发生胃溃疡,而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
HP不同菌株被认为是HP感染不同后果的另一重要因素。
作者信息:黄昊(1986.11——),男,四川宜宾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