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诞文化现状及其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
(一)北帝诞历史概况
北帝,又称玄武大帝等,是我国道教的司水之神,传说他统领所有水域和水上所有事务。

北帝诞,亦叫“真武会”,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融宗教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更是古时人们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

地处岭南的广东水域众多,广东人的生产生活依赖着天赐而降、源源不断的水源。

江河湖海对广东十分重要,而它们的管理者 ——北帝,更被广东人寄予厚望,理所应当确立其在岭南无可撼动的地位,成为广东人的“衣食父母”和精神依靠[1]。

因此每年三月初三,广东各地都举行盛大活动来纪念北帝诞辰,尤以佛山祖庙为甚。

佛山素有“三月三,行祖庙,拜北帝”的风俗,仪式主要有北帝坐祠堂、北帝巡游、行祖庙、佛山烧大爆、乡饮酒礼和颁胙、春秋谕祭、北帝诞等。

这些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表现了人们对地方保护神的崇拜,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而存世,是宗教仪式作用于社会的一种象征[2]。

北帝诞发展至今,具有广泛的全民参与性,在佛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上北帝巡游时“鼓吹数十部,喧腾十余里”,现“举镇数十万竟为瞧会”之景,热闹非凡。

如今,为期三天的北帝诞活动,除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之外,还增添了新内容,打造成以民间祈福和北帝巡游一体的民俗文化节,娱乐功能大大增强。

行祖庙,欣赏非文化遗产展示,听悠扬的粤剧,看北帝巡游……[3]民俗文化热浓缩了佛山民间文化的精华,惠及民众。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祈福主题永恒不变。

北帝诞庙会带给人们的,不仅有欢乐和热闹,还有心灵的平静与幸福。

(二)北帝诞活动现状
北帝崇拜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信仰的主流之一,是岭南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历史现象。

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佛山祖庙庙会,也称“三月三”北帝诞,是佛山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它有着广泛的人群参与性,是一种全民性的祭祀活动。

“拜北帝公”是佛山人,特别是年长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及三月三北帝诞时期,祖庙“崇敬门”外部围满了拜北帝的香客。

“行祖庙、拜北帝”更是每年春节期间大多数佛山人必不可少的内容之—。

他们相信拜过北帝公之后会得到北帝的庇佑[4]。

现今,随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扩大,民间信仰得到尊重,并呈现出逐年兴旺的景象。

为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北帝诞仪式在批判继承的同时发展与创新。

现在行祖庙已没有建醮、烧大爆等活动形式,参拜仪式已被简化。

目前主要包括祈福肃拜、北帝巡游、酬神唱戏和非遗展演这几种形式,并且融入了主题庙市、慈善募捐、微信互动等现代的元素。

自2002年开始,政府重新举办北帝诞庙会,不断为它增添新的文化内涵,增加了民俗专家论坛、道教音乐会、道教文化展等现代文化元素。

每一年的北帝诞活动都会有新的特色和惊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北帝诞活动还会往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形式、再现庙会盛况。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三月三北帝诞已经渐渐从民间祭祀祈福活动,演变成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的舞台,并成为禅城极具传统民俗特色旅游名片。

北帝诞作为佛山民俗盛事,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观看祈福。

它充分展现了佛山民俗特色,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地方的群众参加。

如今社会多元化发展,思想信仰多样,但佛山人对传统信仰的尊重还是没有变。

近年恢复北帝诞庙会后,旅游人数有明显的增加,平常一天的游客量一般在2000~3000人左右,而举行北帝诞那几日,游客量可以达到上万人。

可见,北帝诞不仅宣传了地方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更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对地方的城市品牌和经济发展有着推动作用,是文商旅成功融合的典范。

北帝诞是民俗宗教与民族信仰的融合,是融宗教性、世俗性、娱乐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宗教礼仪活动。

今天,虽然北帝诞的信仰因素已经大大减弱,但却渐渐成为了一种美好愿望和祈福庇佑的象征形式。

(三)问卷调查分析
一直以来三月初三北帝庙会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

但普通大众对其了解是否如文献所述呢?于是,我们进行了社会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问卷分析:
此次调查共收集了66份有效问卷进行后期分析,有16位是佛山本地人,50位是外地人;有14位亲历或参加过北帝诞相关活动,有32位不曾参与或亲历过。

这66名调查对象对祖庙北帝风俗活动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图显示:
图二
可以看到,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北帝诞的了解还是比较浅薄的,只有少部分调查对象是比较了解的。

对于他们的了解途径,我们也做了调查,主要有
以下五种:
图三
当问及了解的北帝诞活动项目主要有什么时,“北帝出巡”、“行祖庙”、“春秋谕祭”“北帝坐祠堂”等几个活动被提及最多次,如下图所示:(下图每
个扇形中前一个数字代表人数,后一个代表所占百分比)
在选意义项时,“促进佛山祖庙北帝诞文化的传播,推进佛山祖庙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等均被多次勾选。

在被问及认为是否需要弘扬该传统习俗文化时,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必须要弘扬该中国传统文化”。

在谈及应该如何加强继承与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时,他们均表示出积极态度,“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从意识上去加强”、“政府需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等被多次勾选。

从以上资料我们看到,相当大的一部分调查对象是能够充分认识到北帝诞传统节日的意义与举办的必要性,无论是从意识方面还是从行动方面都提出了宝贵建议,不仅说明这一调研启发了大部分人对北帝诞的深层思考,也有利于在实际行动采取措施对北帝诞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四)街头采访材料分析
我们小组同时也对校内学生和校外市民进行了街头访谈调查。

我们选取了4个比较有意义的访谈记录,经过我们组员的记录分析和对比,发现在校内绝大多数的佛山籍学生有了解或有参加过佛山北帝诞活动的经历,他们从小就通过父辈们的口耳相传了解的,后来又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对北帝诞加深认识。

而佛山市外的学生们是来佛山读书居住后慢慢从网络平台等媒体认识北帝诞的,但他们对北帝诞的了解不多。

但相同的是,无论是佛山市内学
北帝诞文化现状及其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陈 妍1 洪家娜 黄嘉欣 杨膳瑜 李敏敏 陈诗琪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 要】 佛山祖庙北帝诞是岭南文化中一个传统民俗节日。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会举办盛会。

古时人民对其推崇备至,但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北帝诞面临着如何保护和开发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途径,以期更好地去保护和发展佛山的优秀民俗文化。

【关键词】 北帝诞;仪式现状;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
The birth of the North Emperor culture status and the measure of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Abstract】 The birth of the North Emperor in Foshan Ancestral Temple is a traditional folk festival in Lingnan culture. The event is held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third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every year . In ancient times, the people praised and respected it, but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event is faced with how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rough our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argeted solutions in order to protect and develop Foshan's excellent folk culture better.
【Key Words】 the birth of the North Emperor, ritual status, traditional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9-0011-02
高等教育
生和市外学生,他们在了解北帝诞之后都认为这样的文化民俗活动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对于佛山市的人民群众来说,佛山市的原住居民基本都了解北帝诞文化民俗,30%左右的市民参加过有关北帝诞的活动。

佛山市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这里工作成长,但他们对此民俗活动的了解不多。

不过,无论是市内市外的市民或学生对北帝民俗活动的发展都是持支持态度的。

(五)此次调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和采访的分析,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祖庙北帝诞活动,群众的意识度并不高,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大多数不曾听说过,少数有了解过的认识也并不深刻。

2、政府、学校等有关部门对北帝诞风俗的文化推广,支持力度不够大。

3、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涌现,北帝诞风俗极易被现代生活被埋没和忽略。

4、北帝诞活动本身形式老旧,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娱乐需求;而且此类活动的了解渠道贫乏、单一,传播媒介少,群众缺乏客观上的资源条件。

5、近年来佛山外来打工人员增多,大多数人对于这一本土风俗活动并不了解。

(六)对北帝诞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北帝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习俗,是我们岭南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在社会不断发展、文化活动日渐丰富的今天,作为传统民俗的北帝诞活动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

以下我们从几个方来谈北帝诞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1、政府有关部门应予以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此类民俗活动的传承和发展。

一个地区的民俗活动是这个地区悠久历史的文化象征,政府相应地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活动期间,可以通过悬挂宣传条幅或标语等,营造浓厚氛围,将北帝文化传播出去。

或者拍摄宣传片或纪录片,提高北帝文化活动的知名度。

政府的重视并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北帝文化的传播,也符合现在国家提倡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和目标。

2、组织策划北帝诞的活动仪式也要与时俱进。

虽然一些仪式已经取消,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改良现有仪式活动。

比如,北帝庙会主要包括祈福肃拜、北帝巡游、酬神唱戏和非遗展演等活动,丰富多彩,现场感强,但现在许多人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时间去观看其表演,那么,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用摄影机或航拍拍摄表演场景,然后在当地电视台和相关网站上进行实时直播,让不能到现场人观看。

同时,还可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这样既能推广和传播北帝庙会,也能提高北帝诞文化的知名度。

另外,活动可结合本地旅游节,并依托祖庙及岭南天地等文化旅游景点,将其不断做活、做大。

比如,可通过游戏或展位来提供市民或游客娱乐,让乡民和游客参与其中,深刻体会北帝盛会;其他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活动内容,继续保留传承;如今的LED彩灯技术发达,可以设计一个与北帝文化相关的花灯表演,吸引市民和游客夜游。

为了让北帝诞活动更好地传扬,当地博物馆、展览馆可以设置一个北帝诞专栏,对其进行介绍和传播,或是出版相关书籍,挖掘里面存在的文化经济价值,传播优秀民俗文化,丰富本地文化,以此,更增添了佛山古城的文化韵味。

3、市民、学生方面,应该学习了解北帝诞文化习俗,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网上浏览文献资料,对其有大致了解和正确的认知;佛山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都会举办北帝巡游活动,禅城祖庙和三水胥江祖庙都会举行3-5天的盛会,我们可以积极参与,亲眼观看盛会,参与巡游活动以加深印象。

市民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也是促进了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发扬佛山优秀传统习俗和将佛山文化向世界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肯定。

虽然有很多人不了解北帝盛诞,但上一辈的老人却记忆犹新,亲自参与巡游活动几十年;也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北帝巡游活动期间,游神庙会和舞狮表演在现在仍受大家欢迎。

今年的北帝巡游也迎来一个盛况,佛山这几年正在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扩大北帝诞活动的影响力也可吸引各方游客来游玩和欣赏,既有利于发展佛山旅游经济,也将佛山文化传播出去,让佛山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亮.禅城灵应—佛山祖庙与北帝诞[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22-29
[2]王亮.禅城灵应—佛山祖庙与北帝诞[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108-125
[3]王亮.南粤风:岭南风俗.[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29-35
[4]余婉韶.佛山民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第三章203-211
一、高职院校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在经历了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规模化的洗礼下,已蜕变成一种技术层面的谋生手段,而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灵魂的启示,被视为一种虚无缥缈、毫无意义的幻象而一再被忽略。

我国高职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重技术性知识轻价值性德育的倾向,同时由于其市场定位明确,往往急功近利,对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过分重视的,至于承担学生人文素质、道德素养的语文教育则缺乏应有的关注。

在此格局下,大部分学生人文素养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民族精神缺失严重,理想信念缺乏,公德意识低下,心理脆弱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国家就没有思想凝固力,就会不打自垮,更容易被外国思想文化所侵蚀。

语文教学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内涵丰富,其中有厚重的文化知识营养、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及深刻鲜活的人生体验等等。

从课堂入手从教材中寻找元素,挖掘其中的精华,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细细体会,认知其中的人生真谛,将这些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身的人文素质。

作为承载高等教育人文精神塑造的大学语文教育,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必须要承担起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神圣使命。

二、高校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校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缺失,语文科目边缘化,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功利倾向,教学内容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校园文化气氛差。

高职院校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过分注重对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提高。

导致大学生思想境界不高、审美能力不强、缺少理想和信念,没有优秀的文化素质,在未来的工作和竞争中缺乏自信和创新精神。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欠缺,导致学生在语文表达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直接暴露出来,学生因平时的知识需求不够,写作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因为现代人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道德的训练。

这种现象极度容易引发学生“有知识无文化,有学问却无修养,有理论无实践”的现象,这就引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感念。

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中,其作用主要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的优秀文化,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价值。

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能够衔接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1、准确定位,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人文教学,树立人文教育观。

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

首先,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除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在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这是毕业生就业后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越来越趋于科学合理。

用人单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否能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助推企业的发展。

其三,当前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及语文素养整体水平比较低,词不达意、语不成句、语文基础知识欠缺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

在教育目的上,使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性及高尚的精神生活,其中的人文理念,更要让学生拥有自主的想法和判断。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及人格品质,展示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魅力,从而热爱语文文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运用朗诵、演讲、情景剧表演、辩论、现场参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在其中。

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语文教学,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能创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受到审美感染,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情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要突出“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

要遵循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原则,关注学生理想精神、现实人文等多层次的需要。

在高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展示生命的蓬勃生机与力量,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3、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将文学作品作为根本,挖掘人文思想,通过古今中外文学杰作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从课堂入手从教材中寻找元素,挖掘其中的精华,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细细体会,认知其中的人生真谛,将这些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身的人文素质。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学科教育资源,整合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引领他们追求真、善、美,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结合知
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楚克侠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1450)
【摘 要】 高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学科地位边缘化、教学功利化严重倾向等问题,不利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因此高职语文教学中应重点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改善措施,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9-001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