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2武昌起义
5.背景
(1)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进行标识记录。
探究一:材料研读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武胜县三溪初中导学案
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备课人:审核人:
课题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与构想
导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梳理孙中山建立革命党和武昌起义的史实,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探索的艰辛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导学重点、难点
广州起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从材料二中分析革命志士领导的这些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3.结合所学知识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探究二:材料研读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投身于反清斗争。——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1.材料一中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分别是如何阐述它们的?
(2)影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浙皖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请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
四、理解感悟,情感升华(见解历史)(有总结才有提高)
【歌诀记历史】
一九一一,武昌起义,
次年元旦,“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
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专制不复返。
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教师教学反思:
8.意义: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理解历史)
结合图片、资料,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并交流收获,将正确理解
6.起义主力:倾向革命的。
7.经过
(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取得胜利。
(2)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导与学的过程
师生活动
个性设计和评价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历史)
浏览课本小标题及正文,写出本课学习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2)
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
阅读教材,请注重基本的知识点,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注意在课本上勾画要点。
知识点1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经过: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4.黄花岗起义
(1)准备: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2)经过: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