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

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本堂考试时量为9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意的)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
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3.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
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4.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表1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B.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
C.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D.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
5.表2为唐代天宝乾元年间课役户口数的情况。

表2
表2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政局动荡影响赋役征收B.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C.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D.社会贫富差距日趋加大
6.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

此规定
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
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
7.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

这表明他旨在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8.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

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经济政治格
局的变迁
9.1913年,赵玉森在《共和国本国史》中写道,“约既公布”,“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这反映出赵玉森意识到A.孙中山缺乏反对外国勇气B.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
C.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D.鸦片战争深刻影响近代外交
10.表3为清末民初上海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

表3
由此可知,当时上海的知识分子
A.具备开放的近代视野B.摆脱了自身传统观念
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
11.在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

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

火柴也由
1914年的2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334万箩,减
幅达44%。

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制。

这反映
了近代民族工业
A.出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畸形局面
B.已经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
C.基本摆脱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
依赖
D.从对外引进到进口替代的转变
12.图1是李少言于1942年创作的木
板刻画《挣扎》,该画描绘了一位贫苦农妇咬伤蛮
横的日本士兵的情景。

这客观上说明
A.日军疯狂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
B.日军大量掳掠劳动力
C.敌后抗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D.沦陷区社会秩序混乱
13.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
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
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
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这一举

A.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14.表4为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

表4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
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
D.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15.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

这一现象
A.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B.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C.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D.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16.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

在现实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下列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A.“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B.“美德即知识”
C.“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D.“信仰即可得救”
17.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

议会的这一做法
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18.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

当时罗马法被“发现”
A.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B.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
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19.表5为19世纪上半期德意志经济年表。

表5
据此可推知,德意志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普鲁士发展成为民族统一的中坚力量
C.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D.民族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0.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

1877
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
解散众议院。

麦克马洪此举
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B.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C.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D.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21.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

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的态
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
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

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
济政策
A.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D.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
22.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

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

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
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
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
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23.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东德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这说明
A.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B.美国妥协力图缓和对苏关系
C.美苏斗争加剧欧洲紧张局势D.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
24.表6为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
表6
这反映出,当时世界经济
A.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B.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D.受益于南北间合作的不断推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
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

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材料二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材料三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

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路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
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
面的具体表现。

(13分)
2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

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

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

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

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

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

经过他们整
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

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

在16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26本增加到62本,律师从25本增加到55本,商人从4本增加到10本,纺织工匠从过去的1本书变成了4本书。

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并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
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10
分)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7 “北京”的演变
-—摘编自葛剑雄《地名、历史和文化》从表7中提取有关“北京”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5分)
(1)原因:北美大陆移民经过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
族—-美利坚民族;通过独立战争,推
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
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
邦体制,实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纵向分
权;美国建国后,逐渐形成了两党制。

(8
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2分)
(2)不同:中国: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而不是神的
世界;注重个人对社会、对国家
的责任担当而忽视个人未位意识.
(2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西方:具有强烈的宗教情结;强调个人主体
意识、自由竞争与利益博弈.(2分,
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
(3)原因:中国传统社会巨大惯性;西方列强的长
期侵略;近代中国长期战乱,社会动荡
不安;现代道路选择的复杂性(或“统
治阶层和知识精英对现代转型认识不
清”)。

(4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表现:政治上,重建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建立了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上,建立起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国营工
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化上,批判地继承中
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和西方现代价值,
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

(4分,任意三点
即可,每点3分)
26.(17分)
(1)原因: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刊印技术进步;市
民阶层等阅读群体的增多;宋元文化的
积淀。

(4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
分)
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保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推动
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分,任意三点即可,
每点1分)
(2)新特点:与思想解放运动相生相伴;在推动社
会变革方面影咧巨大;文化传播的阶
层广泛;新书市场和职业作家群体出
现;资本化的印刷商出现并壮大。

(6
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启示:加快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技术和经营方式;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推
动中外文化交流;构建社会效益为先并与
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行管理体制;完善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4分,任意两点即
可,每点2分)
27.(10分)
评分细则:
答案示例:
论题:“北京”地名演变及史学价值。

阐述:历史上的北京地名历经了太多历史演变,从燕国、广阳郡、广阳国、幽州、大兴府、北
平府到大都、京师、北京等,“北京”从曾
经的一个居民点、小诸侯国,发展成为区域
性中心和重要军事基地,又成为另一个非汉
族政权的都城,到现在成为国家首都。

北京地名的演变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发展过程,
实际上是一部北京的开发史、政绩沿革史和社
会变迁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