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裂化、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B. 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乙炔等
C.煤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
D.煤制煤气属于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
A
略
2. 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苯、纤维素均属于烃类化合物
B.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石油的分馏、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D.油脂、聚氯乙烯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B
解析:纤维素的多糖,A错误;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B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C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D错误。
3. 在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H4+、SO42-、Cl- B.Na+、K+、CO32-、SO42-
C.K+、 Fe2+、Cl-、NO3-D.Na+、Ba2+、Cl-、NO3-
参考答案:
D
略4.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最大一次失误是1948年授予了瑞士化学家米勒,由于米勒发明了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而获得当年诺贝尔奖,但后来发现DDT是一种难降解的化合物,毒性残
留时间长,现世界各国现已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DDT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DD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DT分子中两苯环不可能共平面
B.DDT分子属于芳香烃
C.若使原苯环上的两个氯原子连接在同一个苯环上,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
D.DDT难以降解的原因是DDT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5. 已知某强氧化剂[RO(OH)2]2+离子中的元素R可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
若把
1.2×10—3mol [RO(OH)2]2+ 还原,需要消耗6mL 0.2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则反应后R的化合价为
A.0 B.+2 C.+3 D.+4
参考答案:
D
略
6. 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 或C
参考答案:
A
略
7. 某溶液中同时含有下列六种离子,①S2﹣、②SO32﹣、③NO3﹣、④PO43﹣、⑤SO42﹣、⑥Na+,向其中加入足量H2O2后,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⑤⑥
参考答案:
C
某溶液中同时含有六种离子,①S2﹣、②SO32﹣、③NO3﹣、④PO43﹣、⑤SO42﹣、⑥Na+,向其中加入足量的H2O2,
①S2﹣具有还原性,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的浓度减小;
②SO32﹣具有还原性,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的浓度减小;
③NO3﹣不发生反应,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④PO43﹣不发生反应,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⑤SO32﹣与H2O2发生反应生成SO42﹣,SO42﹣浓度增大;
⑥Na+不发生任何反应,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③④⑥,
故选:C.
8. 对下列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气球的变化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图乙所示的实验,根据小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C.图丙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用稀盐酸和NaOH反应测定中和热
D.图丁所示的实验:根据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比较Cl2、Fe3+、I2的氧化性
参考答案:
B
略
9. 胡妥油(D)用作香料的原料,它可由A合成得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有机物A是由异戊二烯(C5H8)和丙烯酸(C3H4O2)加热得到的,则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
B.有机物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C.有机物C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不可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
D.有机物B 既能跟Na反应放出H2,又能跟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参考答案:
AD
略
10. 现有关
于化学反
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
的四个图
像
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A.4NH3(g)+5O2(g)4NO+6H2O(g);△H=-Q1 kJ/mol(Q1>0)
B.2SO3(g)2SO2(g)+O2(g);△H=+Q2 kJ/mol(Q2>0)
C.N2(g)+3H2(g)2NH3(g);△H=-Q3 kJ/mol(Q3>0)
D.H2(g)+ CO(g) C(s)+H2O(g);△H=+Q4 kJ/mol(Q4>0)
参考答案:
答案:A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里需要480mL 2.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克,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的步骤进行操作。
B、用标准盐酸滴定NaOH溶液测其浓度时,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装标准盐酸滴定,所测的碱液浓度偏低
C、蒸发硫酸铜溶液时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并用坩埚钳夹取蒸发皿
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硫酸,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铂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2H2O H2↑+Cl2↑+2OH-
B.向NaHS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HS-+Cl2=S↓+H++2Cl-
C.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氢碘酸:Fe(OH)3+3H+= Fe3++3H2O
D.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转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Fe3+→Fe2+ B.Zn→Zn2+ C.H2→H2O D.Cl2→Cl﹣
参考答案: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说明题中物质具有氧化性,加入还原剂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3+→Fe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A正确;
B.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
C.H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错误;
D.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但不一定加入还原剂,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物质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C2H4 B.Br2 C.Na2O2 D.H2O2
参考答案:
15. 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F>H2O>NH3 B.水溶性:HCl>H2S>SO2
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D.熔点:CsCl>SiO2>CO2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4分)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42—、CO32—。
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 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强弱次序为A>E>C;
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A、E、C的阴离子依次为:。
(2)实验②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E溶液是,判断依据是:;
(4)写出下列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D 、F 。
参考答案: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9H10O2,A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一溴代物B,可发生如下转化关系(无机产物略):
其中K物质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结构。
已知:①当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相连时,易发生如下转化:RCH=CHOH→RCH2CHO;
② —ONa连在烃基上不会被氧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与I中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检验该官能团的试剂
是。
(2)上述变化中属于水解反应的
是(填反应编号)。
(3)写出结构简式,G:,
M:。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反应
①:
,
ⅱK与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
ⅲ高聚物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
热:。
(5)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A的同分异构体
有种。
I.含有苯环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Ⅲ.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1mol NaOH反应参考答案:
(1)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1分);(2)①⑥(2分)(3)G:CH3COOCH=CH2 M:(各2分)
(4)反应① :
ⅰ +3NaOH CH3COONa++NaBr+ H2O
ⅱ+NaOH→+ H2O
ⅲ(各2分)
(5)5种(2分)
18. (14分)甲、乙、丙、丁、戊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与丁、丙与戊分别同主族,戊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
甲与乙可以按照原子个数比3:1形成化合物A,且每个A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请回答:
(1)戊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乙单质分子的电子式是。
(2)A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甲与丁形成的离子化合物能与H2O反应得到强碱溶液和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X、Y、Z为三种强电解质,分别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
X、Y、Z的稀溶液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Y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是;
②金属Cu与X、Y的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参考答案:
(1)
(2)NH3·H2O NH4+ + OH-
(3)NaH + H2O = NaOH + H2↑ 1:1
(4)① NH4+ + H2O NH3·H2O + H+
② 3Cu + 8H+ + 2NO3- = 3Cu2+ +4H2O + 2NO↑
19.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