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疾病的pt康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肌力练习必须引起肌肉的明显疲劳,才能达到迅速增 强肌肉的目的,但肌力练习引起肌肉内生化改变及物 质消耗在休息过程得到恢复,并通过“超量恢复”使 肌纤维增粗,肌力增强,故肌力练习要有适当的间歇 期,一般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过于频繁的练习反能 消弱肌力,甚至劳损。 肌力练习应与关节活动练习配合进行,关了活动度恢 复较快,肌力增长过慢,可造成关节不稳将异致关节 慢性损伤。
肩外展矫形器
适应症:适合于肩部 术后使用,例如:肩 部肌腱撕裂,肩峰修 复整形术后,肩关节 脱位,肩部及上臂外 伤。
作用:使肩部处于功 能位,起固定和减免 负荷的作用。
腕关节矫形器
固定式腕关节矫形器以及固定式腕关节和拇指矫形器 具有使用方便、功能性强、穿戴舒适的特点。这两种 矫形器由聚乙烯热塑板材制成,便于清洁。以成套组 件形式和式戴调整。
(2) 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 刚去除固定的病人可先采用助力运动,以后随着 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加而减少助力。对组织挛缩、粘 连严重而用助力运动与主动运动难以奏效者,可使 用被动运动,但运动方向与范围应符合解剖功能, 动作应平稳、缓和,不应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 不可使用暴力引起新的损伤与骨化性肌炎。
(3) 关节功能牵引 对比较僵硬的关节,可加作关节功能牵引,即将受 累关节近端适当固定,在远端按需要的方向(屈、伸、 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用适当重量进行牵引。每 次牵引时间为15分钟左右,每日可进行数次。重量的 大小以引起可耐受的酸痛感觉、不致产生肌肉痉挛为 宜;
(二)评定
康复治疗是使骨折病人康复的主要措施,其中功能锻炼是 主要的康复治疗手段。在康复治疗之前、康复治疗过程中以及 康复治疗计划完成时,应进行有关的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以SOAP为原则,S为主观(subjective),O为客 观(objective),A为评定(assessment),P为治疗计划 (plan)。主观以病历(patient History)为基础,客观以 病情观察(observation)为基础,评估以检查 (examination)为基础。
(4) 夹板、石膏托及弹性支架 当关节挛缩较顽固时,可在运动与牵引的间歇 期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肢,以减少纤维组织的弹 性回缩,加强牵引的效果。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逐 渐增大,夹板或石膏托也作相应的更换。此外,亦 可用特别的弹性支架作关节的持续牵伸。以上方法 常相互配合应用,一日多次反复进行。
可调膝矫形器
评估(assessment):
1.骨折对位对线,骨痂形成情况 2.关节活动范围 3.肌力测定 4.肢体长度及周径 5.感觉功能 6.ADL能力 7. 疼痛评定 以便为康复计划的制订、康复效果的评定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三)康复治疗
除功能锻炼之外,及时而适当地应用物理疗 法可减轻肿胀与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 形成,减轻粘连,软化疤痕,防止与减轻肌肉萎 缩,改善病人全身状况,减少后遗症。在功能锻 炼的基础上进行作业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生活 自理及工作能力。
注意:有内固定、外固定禁止用高频治疗
3、骨折后期治疗(3-8/10周)
此期骨折已基本愈合,固定物去除后进行其治疗完 全不同于早期,其目的在于消除残存的肿胀,软化 和牵拉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血液循 环,增强肌力及重新训练肌肉的灵巧度。
1)恢复关节活动度的锻炼——作受累关节多个方向 运动,根据病情可做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及助力运 动,目的牵位挛缩和粘边的组织扩大关节活动度。 2)恢复肌力的锻炼——可采用肌肉主动运动,抗阻 运动及电运动刺激等方法,肌肉收缩的方式,可采 用等张收缩为主的动力性练习和以等长收缩为主的 静力性练习,但在关节活动度受限及关节内部损伤 有积液时,动力性练习较困难且有增强损伤,以采 用静力性练习为宜。
适应症: 膝关节术后固 定及康复治疗,
膝关节的稳定 或限位治疗。
(5) 理疗与按摩
为促进钙质沉着与镇痛,可行局部紫外线照射;为促进血液 循环、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可采用蜡疗、红外线、短波、湿热 敷等疗法;为软化疤痕、松解粘连可用碘离子导入疗法;按摩 对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有较好作用,治疗时手法宜较重, 以作用到深部组织;旋涡浴水中运动兼有温热、按摩与运动的 作用,尤适于采用。
一、骨折后的康复
(一)概述: 1、骨折的概念:是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包
括骨裂。 2、骨折专有体征: 1)畸形 2)骨磨擦音/磨擦感 3)反常活动
3、骨折康复理念:只要骨折端固定牢靠,即可 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静力性练习逐渐过渡到动力 性练习。等长收缩可以促进骨痂愈合。 4、骨折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促进血肿和 渗出的吸收;促进骨折断端纤维连接和骨痂形成; 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防止骨止 后的并发症。
2. 恢复肌力
恢复肌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逐步增强肌肉的工作量, 引起肌肉的适度疲劳。当肌力为0 - 1级时,可采用水疗 及水中运动、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运动、助力 运动等。在做被动运动时进行传递冲动练习;当肌力为2 - 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亦可做助力运动、摆动运动、 水中运动。
做助力运动时助力应小,以防止用被动运动来 替代助力运动;当肌力达 4 级时,应进行抗阻运 动,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通常采用渐进抗阻 练习,亦可用等速练习仪进行锻炼。如关节活动 范围恢复较快,而肌力增长缓慢,可能导致关节 不稳,在关节成形术后应加以注意。有关节损伤 时,关节活动应以等长收缩练习为主,以免加重 关节损伤性反应。
2、骨折2-3周后:
骨折中期(纤维骨痂形成期):此期骨折断端已有纤维骨痂 形成,骨折已较稳定。应在原运动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量, 增加强度,对相关肌肉进行抗阻训练。
1)等长收缩:继续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 2)主动活动:应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逐步
主动活动上、下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 小到大;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由不取下外固 定到每天取下外固定;由不负重到负重。
康复治疗的基本作用
1. 肌肉收缩能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肌收缩所 产生 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于骨骼,促进骨愈合,防 止骨脱钙;
2. 维持一定的肌收缩运动,可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3. 关节运动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其缩短,并能促进
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关节内粘连; 4. 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减轻水肿与粘连; 5. 改善病人情绪,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循环、消
1. 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要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就要牵伸、松解关节内外
粘连、挛缩的组织,增强血液循环,为此要进行主 动及被动的牵伸运动,并配合应用物理治疗及按摩 等。
(1)主动运动: 受累关节进行各方向的主动运动,以温和牵伸 挛缩、粘连的组织。运动时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 度,幅度应逐渐增大。每一动作重复多遍,每日 练习数次;
通过关节面之间的的互相磨擦与挤压,可促进关 节软骨的化生修复,并使关节面有较好的塑形, 同时也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粘连。 应限制向心的手法操作,可以促进 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肿胀;按摩还可以牵拉纤维组织,减 轻粘连。
4)理疗 :红斑量紫外线健肢对称区域(对上肢骨 折)、腰骶区的照射(下肢骨折),紫外线全身无 红斑量照射,超短波微量及磁场疗法, 可减轻局部水肿,血肿、止痛作用 及促进骨痂生成。感应电、调制中 频电疗法等电运动刺激患肢肌肉等 可减缓肌肉萎缩。
截瘫行走器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
截瘫患者(T10或T10 以下完全性截瘫或部分 高位不完全性截瘫); 辅助截瘫患者达到实用 性独立行走的目的,最 大程度地满足截瘫病人 生活自理的愿望。
定是牢固而有效的,都要及时地进行功能锻炼。
四肢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可分两个阶段进行。 骨折未愈合、固定未解除时为第一阶段,骨 折已愈合、固定解除后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骨折经复位、固定或牵引3天左右,损伤反应 开始消退,肿胀与疼痛减轻,即可开始康复治 疗。
早期治疗( 骨折后1-2周)
骨折早期(血肿机化期):应在骨折后1 日即 开始,原则应以动静结合、局部和全身并重。 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为主;非固定关节的 患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尽量保持健肢关节的 正常活动。(2-3周内)
化系统功能,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5、骨折的稳定性与康复
稳定性骨折:外固定后不移位。如骨裂、青枝 骨折、嵌插型骨折、横型骨折、压缩性骨折压 缩程度<1/3
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性后易移位。如压缩性 骨折压缩>1/3、斜形骨折、螺旋型骨折、粉 碎性骨折(3块以上)
6、骨折康复原则及各期主要康复训练内容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或最后功能恢复不佳时,可 配合应用各种辅助装置(如拐杖、手杖、轮椅、功 能支架等),必要时尚需进行后期矫形手术以改善 运动功能。
四肢骨折后的康复
复位、固定和康复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个主要环节。 首先在心理上要有正确的“康复”。 其次,四肢骨折无论手术或石膏等方法固定,只要局部固
骨折晚期(骨折塑形期): 此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此期康复重点应在因骨折
而被固定的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及重 新训练肌肉的灵巧度。 以主动运动为主,必要时辅以被动和抗阻运动。如 在持续被动机器(CPR)辅助下运动。 临床愈合——看间接叩痛有无。
7、软组织损伤
一般是指皮肤、肌肉、肌腱、韧带等损伤。 必须重视和及时康复,以免遗留后遗症。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慢性腰 痛、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功能、消除长期卧床对机 体的不利影响。
单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T12 -L2最为常见,且几 乎均是屈曲型损伤,这类病人的康复医疗分两期进 行。
脊柱过伸矫形器
适应症: 腰椎或低位胸椎
压缩性骨折、骨质蔬 松,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后凸等症。 作用:
骨折早期(血肿机化期):应在骨折后1 日即开始,原则 应以动静结合、局部和全身并重。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 训练为主;非固定关节的患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尽量 保持健肢关节的正常活动。(2-3周内)
骨折中期(纤维骨痂形成期):此期骨折断端已有纤维 骨痂形成,骨折已较稳定。应在原运动的基础上逐渐增 加运动量,增加强度,对相关肌肉进行抗阻训练。(38/10周)
原则上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身体其它部位关节都应 行功能锻炼。 1)静力性练习(等长收缩):主要是伤肢近端及远端未被固定 部分肌肉的——有助于静脉淋巴液的回流,因而对水肿液的消除 是有效的,同时有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如: 前臂尺、桡 骨骨折——握拳练习; 股骨骨折——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肢体抬高:肢体抬高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 下肢抬高角度小于45°,这时卧床的下肢骨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 消肿方法。 3)理疗:主要为低中频、超声波、各种热疗等 4)冰敷:消除肿胀,缓解疼痛。
腕固定支具
适应症: 急性腕关节炎、腕扭伤、肌腱炎、腕管综合症。
腕和拇指固定支具
适应症: 拇指的指间关节炎,拇指扭伤,腱鞘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舟骨骨折继续治疗。
第二阶段 (一) 康复治疗的目的
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并 在此基础上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工作能力。
(二) 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在矢壮面上对腰 椎、低位胸椎进行挺 直、固定和减免负荷。
框架式脊柱过伸矫形器
适应症: 腰椎或低位胸椎压
缩性骨折、骨质蔬松症。 作用:
在矢壮面上对腰椎 和胸椎进行挺直、固定 和减免负荷作用。限制 脊柱侧弯及旋转。
下肢矫形器
适应症: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
胸以下完全性或更高节 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 者;辅助截瘫患者(体 重最大至65公斤,骨盆 宽度在250毫米到380毫 米之间)达到实用性独 立行走的目的,最大程 度地满足截瘫病人生活 自理的愿望。
3. 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可通过作业治疗及健身训练活动来改善动 作技巧、发展身体素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及工作能力。
脊柱骨折后的康复
脊柱骨折后,由于创伤及固定的影响,常出现脊柱 周围肌肉废用性萎缩,使脊柱稳定性差,易引起劳 损,往往遗留慢性腰痛。严重骨折或骨折脱位常导 致脊髓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