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3讲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1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年降水量
0℃以下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800毫米以下,雨季短,降水少,降水集中于夏季
0℃以上
亚热带、热带 800毫米以上,雨季长,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干湿状况
河流流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
半湿润地区为主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大 汛期短 冬季结冰
湿润地区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含沙量小 汛期长 冬季不结冰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2.我国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方向的差异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 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东部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 地区 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 际化水平高 中部 地区 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 灾害
续表 能源 金属矿产 农业耕地类型 土壤类型 以煤、石油为主 以铁矿为主 以旱地为主 黑土、棕壤、钙质土、盐碱土等 以水能为主 以有色金属为主 以水田为主 贫瘠的红壤、砖红壤(酸性)及水稻土等
粮食作物
主要水果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耕作制度 主食 传统交通工具 传统民居
以小麦、玉米为主,稻谷分散产区
续表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的⑬ 综合经济 实 城市化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
力强,城市分布密度大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的综合经济实力远低于东部地带,城市分布密度小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正积
对外开
极加强对外联系
2.经济地理: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⑧ 鱼米 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
黄麻、桑蚕产区。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龙井茶驰名中外。盛 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浙北平原地区铁路、 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发达。浙南山区公路是重要交通线。沿海水 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仑港是世界
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开放程度高,不仅有利于引进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 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级行政区。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重要意义有: (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 现实优势。 潜在 优势转变为
地形 海拔较低,以① 平原 、低山丘 海拔较高,以高山和盆地为主,地 陵为主,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气候 ③ 季风 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势起伏大,广泛呈现风成地貌景观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海拔最高,以高山和 ② 高原 为主 “高寒气候”,气温较低
续表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个地形区。
2.气候:浙江地处⑤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无霜期8~9个月,年平均气温约17℃,年平均降水量在1 100~2 000毫米之 间,以春雨、梅雨、台风雨为主,7、8月间有伏旱天气。
3.河流:浙江省内有⑥ 钱塘 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
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 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的腹地。
2.陆域面积和海港:浙江省陆地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1 670平方
千米,有大小岛屿3 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其中② 舟山 群 岛是全国最大的群岛。海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6 486千米。 港湾众多,共有大小天然港口60余处,浙江有可建港海岸线240千米,已形 成以宁波、温州、舟山、乍浦和海门5大港为主的港口群。
A.热量不足;春小麦 C.光照不足;水稻 B.水源短缺;棉花 D.降水少;甜菜
)
解析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但水资源缺乏, 故B正确。春小麦、甜菜在我国东部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考点二
一、地理位置、陆域和行政区划
浙江乡土地理
1.地理位置:浙江省位于中国① 东南 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大致介 于北纬27°―31°和东经118°―123°之间,东濒东海,南邻福建,西与江 西、安徽相连,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以及江苏相邻,背依内陆广阔
)
B.②地——云贵高原 D.④地——海南省
解析 四地位于我国东部,可排除③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从年降水量 可判断①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从积温值看属于暖温带,则①地可 能位于华北平原;积温值显示②地位于热带,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且由 于地势高而年平均气温较低,则B错误;依此也可判断D错误。
5.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工业 限制性 因素 发展方 向
主要的㉕ 重 工业与能源基地 ㉖ 水 资源不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严重等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 ㉗ 生态环境
1.我国三大自然区环境的差异
学习本节内容要迁移初中有关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以及高
中自然环境部分的有关知识和原理来分析,既要分析三大自然区各要素 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又要分析各自然区具体特征的成因。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4)湿润区与 半湿润 区的分界线;
(5)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Nhomakorabea5.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北方地区 地形 气候 以⑱ 平原 、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⑲ 温带 南方地区 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⑳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㉒ 小 ,水能丰 富,航运价值大 ㉓ 有色金属 、水能、森林
苹果 以花生为主 以甜菜为主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以面食为主 以马车为主 房屋多平顶,注重防寒保暖
以水稻为主,稻谷集中产区
柑橘 以油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以大米为主 以船为主 房屋多尖顶,注重通风、散热、排水
1.(2018浙江11月选考,3,2分)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
河流
水量小,季节变化㉑ 大 ,汛期短,含沙量大,东 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森林
续表 北方地区 农业 南方地区
旱作农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甜 ㉔ 水田 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 菜、苹果等 油菜、甘蔗、柑橘等 主要的轻工业与外向型工业基地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 碎, 等 进一步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解 决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
(2)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
共同富裕。 (3)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
可持续 发展战略。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除了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 界线外,其地理意义还表现为: (1)1月 0℃ 等温线;
三、浙江省人文地理
1.自然资源:全省已发现一百多种矿产,其中以⑦ 非金属 矿产为主。 浙江非金属矿产种类较多,有“十块石头三把土”之称。在探明储量的 矿产中,石煤、明矾石、叶蜡石、伊利石居全国第一位,萤石居全国第 二位,硅藻土居全国第三位,名列全国前十位的还有硅灰石、珍珠岩、
花岗岩、沸石等。金属矿产中,银、锌、钒、镉的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第23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
考
点
考点一 区域差异
突
破
考点二 浙江乡土地理
考点一
区域差异
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
环境特点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指青藏高原
位置 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 深居内陆,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 范围 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走廊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农林产品的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长江沿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 岸水患灾害 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地区
国境线漫长,利于发展边境贸易,能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提高单产,
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 漠化严重 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
水文 以④ 外流 河为主,地表水以雨 河湖多属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 湖泊众多,⑤ 冰川 广
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植被 以森林和⑥ 森林草原 为主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布,内流区和外流区兼具
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 主要为⑦ 高寒荒漠
漠草原或草原
土壤 主导 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随纬度位置变化的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随距海洋远近而变化的 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 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面两题。
地区 年平均气温(℃) ≥10℃积温(℃) 年降水量(mm) ① 11.6 4 140 683 ② 23.5 8 200 1 980 ③ 2.6 2 800 538 ④ 16.3 6 500 1 350
4.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
A.①地——华北平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
面两题。
2.(2017北京文综,3,4分)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5°N以北地区降水 稀少,A项错误;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B项正确;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 C项错误;35°N以南地区伏旱严重,D项错误。
东北 地区
主要农林基地,能源、矿产资源丰 富,重化工业发达
黑土流失,土地退化,沼泽 破坏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农林基地、原材料 基地,调整产业结构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详细地理特征比较
项目 纬度位置 主要地形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32°N—34°N以北 以平原、高原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32°N—34°N以南 以低山、丘陵为主
)
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 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 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知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第三产业比重
最高、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工业化水平最高;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不是最
大的。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
3.行政区划:截至2016年,浙江现设杭州、宁波两个副省级城市,温州、
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9个地级市,36个 市辖区、19个县级市、34个县(其中一个自治县),655个镇、274个乡、 499个街道。省会为杭州,③ 宁波 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
二、浙江省自然地理
1.地形: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 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 说。地势由④ 西南 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 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
因素
⑧ 气温 状况
⑨ 干湿 状况
合状况
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东部地区 产 业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以⑪ 重化工业 为主 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 ⑩ 农业 经济在国民经 发达 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结 我国工业结构大致具有“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特征。东部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东北地 构 区和西部地区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区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工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较高。外资企业、 工业化相对滞后(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 业 化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 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值较低,仍以⑫ 传统型 工业为主
3.(2017北京文综,4,4分)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读图可知,该区域35°N以南地区伏旱严
重,说明包含长江中下游地区,包含部分第三级阶梯,A项正确;该区域大
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丰富,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B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 为季风区,东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大,C项错误;根据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