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岭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阅读理解 (共1题;共4分)
1. (4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依据摩尔定律,人们成功地在纳米尺寸的微小空间里不断提升计算力。

(甲)当人工智能行业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法继续按照摩尔定律提升计算力时,一个新的问题就产生了,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
有人说:“摩尔定律的终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开启一个新的‘算法即芯片’时代。

”“算法即芯片”意味着什么?(乙)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朱珑博士——由他领衔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求索”目前在上海正式亮相——以为,这意味着算法要和芯片设计实现“强耦合”,更多由算法来决定如何在芯,片设计上做取舍。

“求索”芯片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架构,针对依图的算法做了专门优化,能够充分发挥依图在机器视觉领域的专业积累和行业知识,适用于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分析等多种图像和视频实时智能分析任务。

(丙)在后摩尔定律时代,人工智能只有找对问题、找对场景、用对算法,并以此来订制芯片,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性价比。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翻天覆地
B . 亮相
C . 基于
D . 订制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语言运用 (共2题;共4分)
2.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墙女作家”顾保孜倾力创作的《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除了拥有第一手史料外,张弛有度的叙述和一波三折的戏剧感读来让人耳目一新,成为近期叫好又叫座的社科类图书。

该书和韩寒的《独唱团》在排行榜上成掎角之势。

A . 张弛有度
B . 一波三折
C . 耳目一新
D . 掎角之势
3. (2分) (2020高三下·台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愿意牺牲短期的经济效益,创办利润微薄甚至可能赔本的校园书店,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更多具有阅读习惯、文化情怀的读者。

B . 《意见》的实施,必将有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C . 去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路口,环卫工阿姨劝阻一名男子不要乱扔垃圾,结果该男子气急败坏,随手抓了一把铁铲往环卫工阿姨头上暴打。

D . 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人体患病、发生肿瘤甚至感染的概率。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4. (6分)(2019·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
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

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

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

”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

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 . 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 . “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 . 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 . 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而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 . 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 . 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 . 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 . 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 . 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5. (12分) (2017高一上·沈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

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

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

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

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

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

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

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

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

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

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

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

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

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

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

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

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

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

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

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

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

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

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

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

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

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B . 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C . 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

D . “‘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2)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3)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

现实生活中,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四、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37分)
6. (11分) (2020高二下·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西提刑知赣州文天祥起兵入卫。

初,勤王诏至赣州,天祥捧之涕泣,乃发郡中豪杰,并诸溪洞山蛮万人遂入卫。

其友止之曰:“今敌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何异驱群羊搏猛虎。

”天祥日:“国家养育士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赴者,吾深恨之。

故不自量,欲以身殉。

庶天下忠臣义士,将闻风而起。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力济。

如此则社稷可保也。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

每与宾客僚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日:“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贪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闻者莫不为之感动。

以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府。

天祥至临安,上疏曰:“本朝削藩镇,建都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侵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

中原陆沉,痛悔何及。

今宜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统于中。

……地大力众,约日齐奋。

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

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以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元帅议和,见执于元。

天祥争辩不屈,伯颜怒,遂留焉。

天祥自镇江亡入真州.至温州,与张世杰等奉益王罡即帝位于福州。

天祥帅师次于汀州。

元李恒袭天祥于兴国县。

天祥出走,与长子道生奔
循。

天祥妻欧阳氏,男佛生、环生及二女见执。

元张弘范执文天祥于五坡岭,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弘范笑而置之。

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

未几入时,愿乞死。

乃诏斩于燕京之柴市。

天祥临刑,从容日:“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有张毅甫者,负天祥骸骨归葬吉州,会林某亦自惠州舁天祥母柩同至,人以为忠孝所感。

(选自《通鉴续编》卷二十四)
【注释】①人卫:进入明帝行在保卫。

②三道:三路。

③鼓行:气势旺盛。

④庶,前为“民”,后为“或许”。

⑤循:循州。

⑥入对:指入元朝对答。

⑦舁:载,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B . 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C . 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 . 乃命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不肯/强之/书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末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勤王,指古代帝王有难时,臣下起兵救援帝王。

勤王的本意在救驾,但有些勤王者的动机却非如此,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借之攻入朝廷夺权的例子。

B . 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来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

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C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古时君王都要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某姓王朝。

D . 藩镇,唐朝中后期设立军镇以卫安全。

玄宗时又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后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

宋时也沿用此称。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天祥忠君为国。

国难当头之际,他义无反顾,不顾朋友好心劝阻,在所不惜,毁家纾难,坚决组军勤王。

B . 文天祥胸有谋略。

他知平江府时请求朝廷将境内分为四镇,以此为中心建都统,以便集中力量,抵抗强敌。

C . 文天祥坚贞不屈。

他和宋军元帅一道到元营议和,严词争辩,惹怒了伯颜而被扣留,觅机逃脱后仍继续统兵抗元。

D . 文天祥视死如归。

他在五坡岭被俘后作《过零丁洋》以明志,被扣留在燕京时自请就死,就义前还从容望南方礼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至是痛自损益,尽以家赀为军费。

②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

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不难却也。

7. (10分) (2016高一上·大庆期中) 翻译下列句子。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 (10分) (2015高二上·会宁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答柳恽
吴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①。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②。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野田黄雀行③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催轴:即催车上路。

②原陆:高原和平陆。

③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

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

(1)曹诗用“高树”,吴诗却用“高木”,“高木”一词使用的是否恰当?请结合所学具体分析。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悲”字,请结合诗歌说说两位诗人为何而悲。

9. (6分)(2017·德阳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离骚》中屈原用香草做比喻来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②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作者用了“________ ,________”两句,描写出莲花高洁质朴的品质。

③杜甫漂泊异乡,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对此直接描述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13分)
10. (3分)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貼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______ 。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______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1. (5分)某省卫视在省会文化广场举行“关爱寒门学子,托起未来太阳”捐助贫困大学生大型义演活动,作为受助的贫困大学生代表,要向关心自己的领导、演职员和观众致谢,请你写一段简短的发言稿,要求语言简明、
生动、得体。

12. (5分) (2016高一上·双流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

那么,①?首先,②,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

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③,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

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失、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六、写作 (共1题;共5分)
13. (5分)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阅读理解 (共1题;共4分)
1-1、
1-2、
二、语言运用 (共2题;共4分)
2-1、
3-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4-1、
4-2、
4-3、
5-1、
5-2、
5-3、
四、古诗文阅读 (共4题;共37分)
6-1、
6-2、
6-3、
6-4、
7-1、
7-2、
8-1、
8-2、
9-1、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13分)
10-1、
11-1、
12-1、
六、写作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