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碳的单质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对比(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湖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冶炼铜
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C.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D.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2.(湖南)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3.在密闭容器中盛有6gC和12gO2,加热使它们充分反应后,最后容器里的气体应该是()
A.CO2 B.CO C.CO2和CO D.CO2和O2
4.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如图所示),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片是一种单质
B.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铁
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5.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于是他到实验室里做了
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
你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6.下图所示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7.刘爽同学欲除去N2中的少量H2、CO、CO2、水蒸气等杂质(H2,CO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将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①浓H2SO4,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的CuO,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8.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是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炉子上只要放一壶水就可以防止CO中毒
C.夜间厨房里的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迅速关闭煤气开关,并打开窗户通风
D.CO可夺取CuO中的氧,因而CO具有还原性
9.下列叙述不符合下图所示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二、填空题
10.(四川)“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
其中,二氧化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图是这种作用的一个具体体现:
(1)上图中的有机物A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一个无机盐与酸作用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式。
(3)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13O2点燃
8CO2+10H2O,R的化学式为。
11.如图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
(1)海洋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验证人和动物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请根据上图简述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
利:;弊:。
12如右图所示,A为红色固体;G,H为黑色固体;B,D,E,F为
无色气体;A,B,D为单质;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写出A,
B,C,D,E,F,G,H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三、实验题
13.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2Cu+CO 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 产生。
查阅资料: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点燃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装置C 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高温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
CO 。
③原因三:……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 。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 处添加 装置。
14.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当打开开关a (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 和b ,并撤掉火源。
10~15分钟后,可观察到A 中鱼仍活着,B 中蛙死亡,C 中鲜红的血液变成黑色。
然后打开开关b ,同时在尖嘴导管处将尾气点燃。
(1)A 中结果说明 。
(2)B 中结果说明 。
(3)C 中结果说明 。
(4)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
15.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草酸(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
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_____元素,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是,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____(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3)讨论交流:
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
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处理的方法是。
四、计算题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
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来2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g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根据每次稀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实验数据所绘制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2)如果该石灰厂煅烧50t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吸附冰箱里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而非稳定性。
2.【答案】B
【解析】煤气中毒主要是指CO气体中毒。
CO本身无色无味,易燃,有剧毒,中毒时不易为人所察觉,故常在家用煤气中加入微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露,可在第一时间发现,避免中毒。
3.【答案】C
【解析】C和O2在质量比不同时所得到的产物不同,也就是O2的量是否充足的问题。
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C + O2点燃
CO2 2C + O2
点燃
2CO
12 32 24 32
3 ∶ 8 3 ∶ 4
上述容器中可能有四种情况:
(1)O2过量,反应完全后,容器内剩余的气体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这时C与O2的质量比应该小于3∶8。
(2)O2刚好与C完全反应生成CO2,容器中剩余的气体只能是CO2,这时C与O2的质量比应该等于3∶8。
(3)O2的量不足,只能和C反应生成CO,容器中剩余的气体就是CO,这时C与O2的质量比应该大于或等于3∶4。
(4)当C与O2的质量比在3∶8与3∶4之间时,C和O2反应就会生成CO和CO2的混合气体。
本题中C和O2的质量比为1∶2,在3∶8和3∶4之间,所以最后容器中剩余的气体应该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4.【答案】B
【解析】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碳片和C60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由于构成单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是两种不同的单质;但是碳片也有其他碳单质所具有的性质,如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可以做还原剂还原氧化铁等。
5.【答案】C
【解析】CO2中没混有O2,其实质是2Mg+CO2点燃
2MgO+C。
6.【答案】D
【解析】读懂每个图所表达的意义是关键,解题的方法为实验现象−−−→
推理验证的性质。
选项实验现象验证的性质
A 燃着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能燃
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 石灰水变浑浊,矿泉水瓶变瘪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
钙
C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H2CO3)
D 杠杆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7.【答案】B
【解析】CO与CuO反应时生成CO2,所以要先除CO后除CO2,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气体又会掺杂水蒸气,因此要先除CO2后除水蒸气。
8.【答案】D
【解析】CO是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炉子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CO具有可燃性,
当煤气泄漏时,空气中混有CO,CO遇到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
CO具有还原性,故D选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整个实验中没有涉及二氧化碳的密度。
10.【答案】
(1)C6H12O6+6O26CO2+6H2O
(2)Na2CO3+2HCl=2NaCl+H2O+CO2↑(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C4H10
【解析】弄清图示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此图揭示了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从图着手可知本题
考查的知识点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故可直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来进行,注意围绕题意答题。
11.【答案】
(1)CO2+H2O=H2CO3
(2)CO2+Ca(OH)2=CaCO3↓+H2O
(3)光合作用(或做化工产品原料或用于灭火等)温室效应(或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健康等)【解析】此题应从CO2的产生和消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充分认识CO2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CO3,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CO2含量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造成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异常。
12.【答案】Cu H2 H2O O2 CO CO2 CuO C
【解析】因为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F是CO2;又因为A为红色固体单质,所以A是Cu;由H是黑色固体且能与CO2反应,说明H是C(碳),E是CO;G是黑色固体,B与G反应,E也与G反应,且都生成A(铜),所以G是CuO。
因为B是气体单质,且能与CuO反应,所以B是H2,C是H2O,D是O2。
13.(1)铜(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3)CO (4)C+CuO 高温
Cu+CO↑或CO2+C
高温
2CO
(5)尾气处理(或点燃尾气或尾气收集)
14.【答案】
(1)CO难溶于水(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3)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是产生毒性的原因
(4)防止一氧化碳气体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
【解析】注意将实验现象作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获得问题的答案。
B中的小活蛙死亡,说明一氧化碳有毒性;而A中的小鱼活着,说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中鲜红的血液变为黑色,说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是产生毒性的原因;在尖嘴处点燃是为了防止一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
15.【答案】
(1)氢和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uO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3)支持只要根据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火焰上(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有水生成可以确定草酸中含氢、氧元素。
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同时注意实验中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以防污染空气。
处理尾气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将其燃烧掉;二是收集一氧化碳再循环利用。
16.【答案】
(1)纯CaCO3的质量为2g-0.3g=1.7g
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1.7g
100%85% 2g
⨯=
(2)解:50t×85%=42.5t
设42.5t碳酸钙煅烧生成CO2的质量为x。
CaCO3高温
CaO+CO2↑
100 44
42.5t x
10042.5t
44x
= x=18.7t
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50t-18.7t=31.3t。
答: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31.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