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升学择业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升学择业情绪
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影响一个人情绪的重要因素有三个,首先是环境,其次是生理状态,最后是他人的评价。
对于处在青春后期阶段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当他们面对纷繁的社会现状和众多的竞争对手时,必然产生复杂的心理情绪,笔者着重介绍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焦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焦虑分为问题性焦虑和障碍性焦虑,一般而言,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的大学毕业生主要包括性格“内向型”和性格“偏执型”两类。
心理焦虑人群通常表现为心理纠结,他们每天沉浸在苦闷、恐怖、矛盾、焦虑、紧张之中,过于担心未来前途,害怕择业失利,长期处于焦虑、焦躁不安且心理失衡的状态下,最后可能出现情绪恍惚等生理症状,严重的会转化为障碍性焦虑。
郁闷心理、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郁闷心理,因其缺乏对未来职业的理性思考和对现实形势的正确判断,长期处在消沉与郁闷中,不敢到社会中主动“推销”自己,甚至害怕竞争,害怕就业失败。
由此,情绪不良的心理状态折射出消极、等待与观望心理。
资料显示,在问及“您求职前的就业态度”这个问题时,8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积极应对”,2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消极观望”。
郁闷心理长期积压与发展,这种心结得不到及时排解或找不到释放的出口和缓解压力的正确方式,会出现紧张、心理纠结,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者
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挫折心理、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的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同时伴有依赖、自卑、狭隘、怯懦等不良心理。
这些看似单纯的心理问题,其实是综合心理素质不高、竞争实力不强的外在表现。
这类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往往经受不住暂时困难的考验,旦择业受挫,一方面表现出心灰意冷的情绪,对未来失望,灰心丧气,情绪低落、消沉,心情苦闷,另一方面表现为行为孤独,语言封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焦虑与郁闷中徘徊度日。
功利心理、大学毕业生择业功利心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择业期望值定位偏高,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功利色彩较浓。
二是一味追求好的工作环境,忽视职业发展,对大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情有独钟。
三是不愿意到农村,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就业,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对农村、基层就业态度冷漠。
调查资料显示,在问及“您择业最理想的就业地域是哪里”这一问题时,近50%的学生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域和大城市”,30%的学生选择“内地省会城市”,14%的学生选择“家庭所在地”,仅有6%的学生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
可见,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希望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就业,盲目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一味追求改变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提高自已的社会地位,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态度冷漠。
但择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反差较大,这种功利心理必然会导致丧失许多择业机
会,遭受就业挫折,也会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自愿失业”局面。
这种择业功利心理若得不到及时矫正和引导,也将会产生一些不良择业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