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凯末尔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进行了世俗化改革B.都扩大了军事力量
C.都制定了宪法D.都发展了教育
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公元前509年,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
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B.打破贵族垄断司法的局面
C.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D.缓解执政官滥用权力乱局
4.某《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这一声明签署的时间是
A.1971年B.1972年C.1979年D.1984年
5.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
A.交子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
B.交子可直接用于商品交换
C.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
D.交子具有股票的特症,可以进入市场
7.为了争夺欧洲霸权,拿破仑一世对英国采取大陆封锁政策,先后颁布“柏林敕令(1806年)”“米兰敕令(1807年)”,规定法国控制下的一切国家不得与英国进行贸易,违者惩,之后大陆各国的出口受到限制。
这一政策
A.利于法国工业革命开展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动摇
C.背离了世界发展的趋势D.重商主义思想方兴未艾
8.如图“阳台对话”(1973年,美苏首脑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9.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年6月,66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重建金本位制,限制金融领域的投机,由中央银行进行合作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
但罗斯福表示不能“听任别的国家对我们的行动强加限制”,导致会议不欢而散,反而促使贸易战日益激化。
这说明
A.国际合作共赢的意识尚未产生B.英美争夺世界贸易领导权斗争激烈
C.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根深蒂固D.经济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恢复
10.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
这一举措
A.扩大了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B.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C.顺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D.是经济新模式的重要探索
11.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
希腊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曾经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上限。
下列因素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
A.政府自由放任政策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高福利政策D.企业国有化
12.粱启超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构想出一个“文学之盛,国力之富,冠绝全球”“黄白两种人权利平等、互相亲睦”的国家形象。
据此可知,粱启超的小说
A.回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主渠道
C.带有明显的空想主义色彩D.体现了国人对专制的反抗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1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
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
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
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避免了教会和修会救济的弊端。
(1)概述16世纪上半期德国济贫改革的内容及主要特点。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2)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14.(20分)部分学者在分析1914年前后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的过程中敏锐地觉察到,当今的国际格局.状态和百年前的情况有某种类似之处,德国安德烈亚斯赫伯格罗特教授指出,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并非易事,但是今天亚洲的局势无论与1914年的欧洲有多少相似,其中一条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今天的大国都意识到战争不该轻易发动,这应该是历史给现实的启示。
哈佛大学的理查德罗斯克兰斯教授认为夸大今天的国际形势与1914年的相似性是个似是而非的命题。
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简单地直接类比。
比如,国际社会的战争观已经今非昔比,1914年对战争的狂热美化今天已不复存在,这是现实的国际环境与1914年的最大差异;核武器的存在是制约大国之间战争的一个要素。
但是战争的风险并非完全没有,中美两国只有互相深入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促进交流和合作才可能避免再次爆发大战
——《一战历史给现实的启示》
(1)部分学者认为当今国际格局与1914年前后国际格局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反映了西方政治家对今天的中国持怎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者认为中美两国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凯末尔改革都发展了教育,故D正确;ABC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
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3、C
【解析】
依据材料中“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可以看出,罗马司法审判并不完全被执政官控制,相对比较公正。
C正确;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与材料中时间“公元前509年”不符,排除A;罗马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而不是材料中“公元前509年”的“《瓦勒里法》”,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司法领域,而非政治领域,而且当时处于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权力受限,不存在滥用权力乱局,排除D。
4、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时间是1972年,B正确;排除ACD项。
5、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
材料中的时间是1873年,说明是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天皇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说明其破除封建习俗,用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因此,正确答案为C
6、C
根据交子是富民为了便利贸易活动私下制成的纸券,在富民资产不足时,无力偿还券上币值导致民间争讼等,可知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C项正确;“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交子直接用于商品交换与私制为券,需要富民用资产抵偿不符,B项错误;富民私制的交子与股票这一近代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不同,D项错误。
7、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政策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C选项正确;大陆封锁政策不利于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也并未动摇英国的地位,A、B选项错误;重商主义思想此前早已出现,D选项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材料中美苏两国首脑在1973年进行亲切交谈,结合当时冷战的背景可知这一时期双方关系开始趋向缓和,B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A排除;冷战格局的终结是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美苏之间的关系,与多极化世界无关,D排除。
故选B。
9、D
【解析】
所谓“不能‘听任别的国家对我们的行动强加限制’”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从而加剧了这次经济危机,故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无法得出国际合作共赢意识是否已经产生,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联(英法)主导,但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予合作,材料不足以支撑美国对贸易领导权的争夺,B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的意见不等同于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C项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利用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提出了在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的目标,同时又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表明其未能摆脱传统的斯大林模式的体制的束缚,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的扩大,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提出的,C项错误;材料仍然未摆脱传统体制,不是经济新模式的探索,D项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其国内的高额福利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最终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C 项;希腊采取的不是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项;国家垄断主义和企业国有化都与希腊债务危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D。
12、A
【解析】
从材料可知,梁启超的小说中描绘的场景,彰显了当时国人救亡图存,希冀中华民族强大的愿望,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说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渠道,故B不正确;梁启超的小说表达了对独立富强的追求,并非无法实现的空想主义,故C不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梁启超希冀民族独立、富强,没有体现对专制的反抗,故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内容:设立济贫公共基金;世俗人士负责救济事务;实施资格审查。
特点: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
(2)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解析】
(1)关于“内容”,由材料“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可得出设立济贫公共基金;由材料“世俗人士负责”,可得出世俗人士负责救济事务;由材料“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可得出实施资格审查。
关于“特点”,由材料“1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
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
”,可得出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
(2)关于“特征”,由图可知,德国老龄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老龄人口密度较东部地区大,此外东北部地区老龄人口分布的差异显著。
关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可以从劳动力数量、养老压力、财政负担、养老产业等多角度回答。
14、(1)相似之处:新兴大国崛起冲击传统国际格局。
态度:敌视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
(2)原因:战争观不同;双方核武器的制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双方对话沟通机制的形成。
【解析】
(1)“相似之处”,依据所学知识从新兴大国崛起冲击传统国际格局的角度分析。
“态度”,依据所学知识从敌视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等角度分析。
(2)“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国际社会的战争观已经今非昔比”、“核武器的存在是制约大国之间战争的一个要素”、“中美两国只有互相深入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促进交流和合作才可能避免再次爆发大战”得出:战争观不同、双方核武器的制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结合所学知识从双方对话沟通机制的形成的角度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