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来点“旁门左道”的学习方法(上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点“旁门左道”的学习方法(上篇)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一个比较关注学习方法的数学方法人,我看过《精进》、
《刻意练习》和《学习的心态》,作者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也会刻
意关注自己有没有在“有效率”地努力,可是我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大
幅提升。

前几天看完了BenedictCarey《如何学习》这本书,回想了一下以前前一天自己学得如鱼得水时的情况,好像有那么点字面,从那
时起来讨论下他的这几个“旁门左道”的学习方法。

先来描述几个场景:
场景一:
复习时倒背如流,滚瓜烂熟,可一旦到了考试,你坐在教室里时,仿佛变了一个人,完全找不到那种好像,总之就是哪里不对劲,那个
什么都懂的自己不见了,于是你慌了,还没到交卷时间你就放弃挣扎了。

“随便了,反正已经这样了。

”每次遇到这种异常情况,我都是
这么对自己说的。

这里涉及我们稍后要展开讨论的两个概念:熟练度错觉和场景还原。

我们很容易几个受这两个因素冲击,导致复习符合要求不到位和
发挥失常。

场景二:
考前突击,花一整天,甚至做题通宵达旦地复习一门课,最后脑
力耗尽,直到再也看不进任何内容。

用这种如此“专一”的复习方式,一般越到后面使用效率越低,
直至为零。

你非常痛苦地逼迫自己学习,可却达不到你要的效果,这
与其说浪费时间。

场景三:
前一天对着一道题看看很久很久,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第二天突
然顿悟:“我怎么昨天不巧呢?”
想到精疲力竭时,去打个游戏或者干脆睡一觉明天再说,隔天也
许会灵光闪现,这是为什么呢?
上述一两个场景我们都经历过,如今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解释的,
为什么我们明明语汇按照传统的学习方式来复习,却没有达到理想的
效果?
1.“熟练度错觉”与“场景还原”
笔记和荧光笔划重点相信是大部分的学习方式,这一传统的学习
方式当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也有一个问题:它会误导你,让你讥笑
自己记住了笔记和着力点重点。

事实却是:你的潜意识只限于当下的
环境,如果换个地方(比如在考场,有个老师监考,甚至有点噪音),你压根记不起来这些内容。

要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作者在书
中制定了解决方案:打乱次序复习与更换场地列数学习。

如何打乱次序?
不要按照题的顺序来顺序复习,推演不要将相同解题思路的题型
放在一起做;要把已经解题过的旧题和新题混合,不同解题思路的题
型混合。

更换场地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多换几个地方学习。

你可以去咖啡厅,图书馆,教室,公园。

其在于让你不必再依赖
某一种特定的环境来回忆一些知识点,同时这受训也可以训练你的抗
干扰能力。

2.摒弃“专一复习”模式,可以“东看看,西看看”。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场景二中提到的“专一复习”模式,会产生
两个问题:
第一:厌烦心理;
第二:脑疲劳。

因此,比较建议的自学方式是:花1小时左右看科目A,再花1小时看B,再1小时看C,然后循环。

不建议连续花2,3小时想想同一
个内容。

就像《精进》的作者所说:“换个脑子而已”。

有时候“换
个脑子”可以让你的思路当更敏捷。

此外,在不同内容之间的切换可
以让你更容易识别出它们的区别。

3.渗滤与顿悟
也许你也有过一觉醒来,思路顿时明晰的体会。

虽然说这种经验
可遇不可求,但是我们还是做可以做一些将要工作来促进这一现象的
发生,这段思绪的发酵期称为“渗滤”。

举个例子来说明:你从那时起收到一份作业,说三周后要你交一
份报告,你要怎么做?
我曾经看过TED的两场演讲,第一个人是拖延症患者,不到最后
一刻绝不动笔;另外一个完全相反,接到任务第一天就打来急着动笔
开工。

这两类人的人因创造力和潜力都不能最大化地拉平,因为对于第
一个人来说,时间太紧迫,根本没时间思考,交作业只是完成任务,
仅此而已。

对于第二个菲律宾人来说,他没有留时间大脑皮层让作法
在大脑里发酵,因此创造力得不到发挥充分发挥。

最佳做法是:拿到作业后,马上看一眼,了解老师要你做点什么,让你神奇的人脑熟悉一下情况,然后它便会自动运作,思路会在大脑
中发酵。

让它发酵个几天,甚至一周,你再动笔。

虽然这种做法不能100%保证顿悟,但至少你会在这段“发酵期”中获得新的角度、想法、思路。

由于我们对大脑的认知仍然可观,因此对这一神奇的“渗滤”不但现象还不能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但是一些实验表明:睡眠的作用不容忽视。

4.睡眠的功效
睡眠时,大脑并非处于停机状态。

我们会做梦,依此来消化我们白天所接受的信息,并作出过滤筛选,因此我们第二天醒来时,有些事记不得了,有些恶行却突然明朗。

实验表明,在不同的睡眠阶段,大脑会预处理不同的信息。

具体哪个阶段对应哪些信息,在这里我不做详细说明,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他的建议,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实用性不大,因为旁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调整了睡眠时间后轻易入睡的,我个人建议还是以自己的生物钟为准,充分休息才能够精力充沛。

此外,作者提到午睡也可以发挥出促进作用和晚上睡觉同样的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加深了对脑细胞的认知。

我们所知道的传统学习方式(即高高兴兴地找个地方,不受打扰地集中复习)只是“看上去”很有效罢了。

要取得突破,我们必须打破一些固有的观念和习惯,进行新的尝试。

在下篇中,我会介绍一下知觉学习,自测和遗忘的作用,或许又可以思维抹杀你的某些固有观念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