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精选:暴君詹姆士二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篇关于帝王故事精选:暴君詹姆⼠⼆世,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公元1685年2⽉2⽇,英国国王查理⼆世突然患病,卧床不起,到2⽉6⽇便去世了。

事出突然,王位空缺。

英国的统治集团,为了避免造成混乱,没有经过充分酝酿,就匆匆忙忙地把詹姆⼠拥上了王位,史称詹姆⼠⼆世。

詹姆⼠是那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前国王查理⼀世的次⼦,这次他终于称⼼如愿,接替他哥哥登上了国王宝座。

但是,詹姆⼠⼆世并没有安枕⽆忧,他哥哥查理⼆世的私⽣⼦蒙默恩公爵,早就声称是王位的合法继承⼈。

詹姆⼠⼆世的即位,使蒙默思的期望落空,王位之争更加激烈了。

在国王查理⼆世还活着的时候,王位继承的争⽃就已开始了。

查理⼆世决意要把王位传给他的弟弟詹姆⼠。

詹姆⼠像他祖⽗和⽗亲⼀样,是“君权神圣”的笃信者,他是天主教徒,为⼈偏狭、急躁、顽固和专横。

在英国,他声名狼藉。

国会⾥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和⼴⼤新教徒居民,希望有⼀个新教徒来继承王位。

为此,辉格党⼈提议,由蒙默思公爵来当未来的国王。

蒙默思虽是查理⼆世的私⽣⼦,但是个新教徒,过去在军队服役时建有军功,所以很得⼈⼼。

1683年,辉格党⼈遭到查理⼆世的迫害,蒙默思受牵连,被迫流亡到荷兰的海⽛,但他始终期待着有朝⼀⽇能返国登基。

6⽉11 ⽇,蒙默思率领150⼈,在格莱勋爵陪同下,分乘3艘船只,从荷兰到达英国的西南海岸,在莱姆登陆。

在那⾥,他发表了⼀个纲领性宣⾔,声称他是英格兰王位的正当继承⼈,⽽詹姆⼠⼆世是毒死查理⼆世的僭位者,是暴君。

他向英国⼈民保证:第⼀,恢复⼀切教派的宗教信仰⾃由;第⼆,每年召集⼀次国会;第三,以民兵代替正规军。

6⽉20⽇,他宣告称王。

蒙默思的返国,震动了詹姆⼠⼆世,他赶忙调集军队,准备前往镇压。

但他⼜深感⼒量不⾜,于是,他向⼥婿、荷兰的执政者威廉亲王求援。

威廉派来3个军团的⼠兵。

这时,蒙默思正向萨默塞特郡的市⾥奇沃特挺进。

蒙默思的部队在挺进途中,到达⼀个名叫汤顿的⼩镇。

这⼩镇颇为繁华,街市上⼈群熙来攘往,⼈们⾯带喜⾊地期待着⼀位⼼⽬中钦佩的⼈的到来。

当蒙默恩这个仪表英俊、风度潇洒的中年⼈出现时,街旁楼宅的窗门⼤开,妇⼥们从窗⼝向他致意,向他飞撤鲜花花瓣。

在⼀⽚雀跃欢呼声中,从⼈群中跑出20名⼥学⽣,把她们亲⼿装饰得极为精致的⼀本《圣经》和⼀⾯旗帜交给他。

这时候,詹姆⼠⼆世派来镇压的军队,由费尔沙姆伯爵率领,已经在布⾥奇沃特布防等候了。

1685年7⽉6⽇凌晨1时,天⾊漆⿊,空⽓潮湿。

⼀⽀⼿持镰⼑、⽊棍和叉把的农民以及⼿⼯⼯⼈组成的队伍,在⼀阵急⾏军之后,来到布⾥奇沃特附近的沼泽地。

他们是蒙默恩指挥下的队伍,准备对政府军进⾏出其不意的夜袭。

可是,⼀条深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不得不停下来待命。

这时,他们的指挥官格莱来到前沿阵地,遥望深沟那边的政府军阵地,只见旌旗林⽴,严阵以待。

他眼看夜袭计划⽆法实现,便调转马头,准备带队伍离开。

正当蒙默思的队伍准备离开的时候,政府军的步兵越过深沟发起正⾯冲击,骑兵也从侧翼包抄⽽来。

⼀见阵势,蒙默思和格莱竟吓破了胆,他们贪⽣怕死,临阵脱逃了。

军队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坚持战⽃直到天明,终于因敌我⼒量悬殊、武器太差⽽失败,500⼈战死,1500⼈被俘。

詹姆⼠⼆世下令搜捕蒙默思。

政府军找到了在逃的格莱,但没有发现蒙默思。

第三天,他们⼜捉到⼀个名叫蒲斯的⼈,经审问,知道此⼈在4⼩时前和蒙默恩分⼿的。

于是,⼀场⼤搜捕开始了。

⼤约过了两⼩时左右,政府军在⼀条长满杂草的沟⾥,发现⼀个“农民”。

他⼝袋⾥装满了咒语、歌曲、秘诀和祷⽂,字迹证实他就是蒙默恩。

蒙默思被俘以后,要求谒见詹姆⼠⼆世。

7⽉13⽇,他被押到伦敦,当见到国王时,反绑着双⼿的蒙默思,双膝跪着⾏⾛,乞求国王饶命。

詹姆⼠⼆世理着胡须哈哈⼤笑说:“你不是想当国王么?国王为⼀国之尊,怎么能像哈巴狗⼀样跪⾏?哈哈哈……”蒙默恩摇尾乞怜地说:“陛下,念在你是我叔叔的⾻⾁情的份上,饶恕了我吧……”
詹姆⼠⼆世哪⾥理睬他,只是望着他冷笑。

蒙默思乞求说:“只要陛下肯饶我⼀死,我愿意放弃新教,改信天主教。

陛下,我愿意为您效忠⼀辈⼦……”詹姆⼠⼆世说:“你要改信天主教,可以去找神⽗,不过你得准备⼀死。

”蒙默思汗流满⾯,依然哭泣着哀求:“陛下……”詹姆⼠⼆世招⼿⽰意,卫兵⽴刻拥上前来,把蒙默思押⾛了。

蒙默思被关进了塔狱。

塔狱⼜叫做伦敦塔,是专门关押重要犯⼈的地⽅。

14⽇这天,肯恩和特纳主教前来,为蒙默思的死刑作宗教上的准备。

蒙默思看到⾃⼰求⽣已毫⽆希望了,便对两位主教
说:“我的宗教信仰可以改变,但抵制*的决⼼不动摇!”
7⽉15⽇上午10时,蒙默恩被带到塔狱前⼀个岗坡上的断头台。

在⽆数围观者的悲叹声中,刽⼦⼿颤抖地举起了斧⼦,⼀下、⼆下、三下,蒙默思的头还没砍掉。

刽⼦⼿扔下斧⼦,摊开双⼿表⽰⽆能为⼒。

监斩官说:“你如果不把罪犯斩死,我就叫⼈斩掉你的脑袋!”刽⼦⼿被迫重新操起斧⼦,第四下、第五下……这颗不幸的脑袋才掉落在地。

监斩官捧着盛有蒙默思头颅的⽊盒,去呈送给詹姆⼠⼆世陛下过⽬。

詹姆⼠⼆世见蒙默恩死不瞑⽬地瞪着⾃⼰,连忙说:“快送到教堂墓地和⼫⾝⼀起埋了。

”⽬送监斩官捧着⽊盒⽽去,他舒了⼀⼝⽓。

这场争夺王位的⽃争,终于以他的胜利、蒙默思的灭亡⽽告终。

当塔狱前断头台上处死蒙默思公爵的情景,还停留在伦敦市民脑海⾥的时候,参加起义反对詹姆⼠⼆世的西南部各郡⼈民,正在遭受着⼀场残酷的⾎腥屠杀。

有⼀个名叫费尔沙姆的伯爵,因镇压起义有功,深得国王的赏识。

詹姆⼗⼆世把他召回伦敦,在皇宫为他授勋晋级。

他在布⾥奇沃特的职务,移交给了铂西·柯克上校。

多年以来,柯克是这个城镇的守军司令、国王的忠实⾛狗。

在当地⽼百姓眼⾥,他是个杀⼈不眨眼的“⼟皇帝”,他的部属也⼀个个都是⼼狠⼿辣的坏家伙。

詹姆⼠⼆世有⼀次召见柯克上校,夸赞他对王室的忠诚。

柯克竟恬不知耻地说:“是的,⾂是陛下最忠实的奴仆,就像陛下喜爱的那条哈巴狗⼀样。

”有暴君詹姆⼠⼆世撑腰,柯克更加肆⽆忌惮,他到处追逐和搜捕参加过起义的⼈,加以杀害。

凡落⼊了他的魔掌,⽆⼀不遭到严刑拷打和折磨。

不仅如此,柯克还常拿被捕者的苦痛来取乐。

有天夜晚,柯克与其他军官正对坐饮酒,⼀名军官问他:“上校先⽣,今⽇饮酒拿什么取乐?”柯克想了想说:“有了!”他叫⼈把⼀队队所谓的男⼥“囚犯”吊在窗外。

当被吊者像晒的成千鱼⼀样吊成⼀排排,双脚摇晃,痉挛颤抖时,他笑着对其他⼈说:“嘿嘿,这些⼈还需要⾳乐伴奏呢。

” 于是柯克命令⼠兵吹号打⿎,给呻吟者“伴奏”:“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柯克没想到,⿎号声惊动了詹姆⼠⼆世陛下。

原来詹姆⼠⼆世是微服来此地巡视的,刚刚到达,就被⿎号声吸引来了。

他原以为风声泄露了,⿎乐队是欢迎他的,见那绳⼦上⼀排排吊着的活⼈,陛下⾮但没有训斥柯克,反⽽笑个不停地拍拍他肩膀说:“太妙啦,太妙啦,柯克,亏你想得出来,哈哈哈……” 柯克得到国王⿎励后,⼲得更起劲了,许多反对国王的起义者和亲属,甚⾄还有不少⽆辜的⼈,都遭到了残酷迫害。

柯克因报复⾰命者有功,得到詹姆⼟⼆世的提拔,调离了布⾥奇沃特城。

但是迫害并没到此为⽌,詹姆⼠⼆世⼜派遣来了⼀个“裁判所”,它由5名法官组成,⾸席法官是杰弗⾥斯。

这个裁判所在1685年成⽴后,巡回西有部各郡,对在押和不在押的起义者进⾏裁判,就地镇压,因其⼿段⽆⽐凶残,被⼈们称之为“⾎腥的巡回裁判所”。

“裁判所”先后巡回到多尔切斯特、埃克塞特、汤顿和威尔⼠等地。

它像瘟疫⼀样,⾛到哪⾥,哪⾥就遭殃。

在多尔切斯特的⼏天内,他们就绞死了8名起义参加者。

受到鞭笞、监禁和流放的更多,因受株连⽽被杀的起义者的亲戚、朋友和邻居,遍布于多尔切斯特的36个城填和村庄。

杰弗⾥斯⽐那个柯克更残忍,他下令把处死者的⼫体砍成碎块,丢进沸腾的油锅,随后⼜把油炸过的⼫块捞起,和未煮的⼫体⼀起,分送到有⼈参加过起义的村庄,悬挂在路标上或教堂塔尖上⽰众。

有位⼤⾂写信向詹姆⼠⼆世报告,说在多尔切斯特每条乡间⼩路的⼗字路⼝,在每个集市的⼴场上,在每座⽀持过蒙默思的村庄的草地上,铁链紧裹着⼫体,在阵风吹动中格格作响。

插在⽊竿上的头颅,散布出阵阵恶臭,过往⾏⼈,⽆不感到颤栗……詹姆⼠⼆世看了那位⾂属的信后,⾮但不为所动,反⽽仰脸哈哈⼤笑:“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今后看谁还敢反对⾄⾼⽆上的国王!”
杰弗⾥斯的名字,成了“恶魔”的同义词。

村民们恐吓⼩孩,只要说⼀声“杰弗⾥斯来啦!”⼩孩便吓得⽴刻⽌住哭声。

在这腥风⾎⾬的⽇⼦⾥,许多村民前往圣殿祈祷,经过教堂门⼝时,⽆可避免地看到⾼悬着的被害的邻居,苍⽩的脸孔对视着发⿊发臭的⼫块,真是肝肠断裂,惨绝⼈衰!以⾄在这个恐怖年代以后的半个世纪⾥,那⾥的⼈们在太阳下⼭以后,还不敢⾛近曾挂过⼫块的地⽅。

詹姆⼠⼆世在疯狂镇压起义者的同时,对教会也进⾏了迫害。

他下令恢复天主教。

但是,他的恢复天主教的计划,遭到全国⼤多数⼈的反对,因为英国⼤部分⼈信仰基督教。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不⾜为奇,因为恢复天主教统治,必将使英国的内外政策和⼯商业活动产⽣混乱;但就是拥护王朝复辟的教会和封建贵族也反对国王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了,他们的⼟地所有权就丧失了。

7名英国各地的⼤主教,联名给詹姆⼠⼆世写了请愿书。

请愿书写好后,6名主教便带着请愿书来到皇宫⽩厅,坎特伯雷⼤主教因为⾝体不好,没能前往。

6主教要求⾸席国务⼤⾂阅读后将其中主要内容转告国王,这位国务⼤⾂不同意这样做。

⾸席⼤⾂悄悄去向詹姆⼠⼆世秉报。

说主教们有要事启奏陛下。

詹姆⼟⼆世答应在他的书房⾥接见6位主教。

主教们进了御书房,跪呈了请愿书,詹姆书⼆世很⾼兴地接受了下来。

他看到⽂件上的字体,兴致勃勃地说:“这是我爱卿坎特伯雷的笔迹。

”但是,当他展开⽂件读下去时,他的脸⾊阴沉下来。

詹姆⼠⼆世冷冷地说:“这对我是⼀个很⼤的震动,这是⼀些出⼈意外的词句,我没想到你们会这样!这是叛乱的标志!” 主教们说:“我们宁可为陛下流尽最后⼀滴⾎,献出⾃⼰的⽣命,但不愿伸出⼀个⼿指来叛乱。


国王开始发怒了,他说:“我告诉你们,这是叛乱的标志!我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恳请,你们竟敢对本国王⾄⾼⽆上的权⼒产⽣了疑问,在过去的英格兰,有没有⼀个⾼贵的教会⼈⼠对国王的权⼒产⽣过怀疑?!”
詹姆⼠⼆世说着,叫⼤⾂递给主教们⼀份《容忍宣⾔》,该宣⾔宣布:国王⾼于国会,王权⾼于法律,全体国民必须宣誓忠于国王陛下。

詹姆⼠⼆世说:“你们必须印发我的宣⾔,在全同宣读、张贴。


主教们说:“我们遵循的是:敬畏上帝和尊崇国王,这两者,我们都须履⾏,我们将敬崇陛下,我们也必须敬畏上帝。


詹姆⼠⼆世⾃知理屈,说:“你们就这样对待我吗,别忘了,你们曾经⽀持过国会,难道将继续⽀持它?”他指的是曾经处死他的哥哥查理⼀世的国会,这显然是以“叛乱”罪名相威胁了。

他怒⽓冲冲地斥退了6位主教。

主教们回去后,并没遵旨去散发和宣读国王的《容忍宣⾔》。

星期天,原定有1万名牧师参加的⼤会,结果只来了约200⼈。

詹姆⼠⼆世见主教们阳奉阴违,更加恼⽕,下令逮捕了7位主教,把他们投⼊塔狱。

当7名主教被押往塔狱时,市民们从四⾯⼋⽅汇集拢来,跪在地上为他们祈祷。

到达牢房时,狱卒为他们祝福。

在关押期间,监狱长叫⼈每天送来酒菜,给他们饮酒解闷。

詹姆上⼆世颁旨,于6⽉29⽇在威斯敏斯特⼤厦开庭审讯7主教。

主教们离开塔狱,在29名贵族和⼤批绅⼟的陪同下,安洋地来到法庭。

⼀路上,市民们仁⽴街头,低头祝祷。

到了国会⼤厦,怯庭的整个⼤厅、每个⾓落都挤满了⼈。

审判席上,除检察长外,有4名法官和12⼈的陪审团。

罗们·莱特是⾸席法官,其余3⼈是推事。

庭审开始,检察长代表国王詹姆⼠⼆世提出起诉,指控7名主教犯有“诽谤性煽动罪”。

⾸席法官莱特表⽰赞同,⼀名推事也同意,但其余两名推事和陪审团成员,则表⽰反对。

陪审团成员指出,国王詹姆⼠⼆世并不、也不可能拥有不受任何约束的、⾄⾼⽆上的权⼒。

如果国王可以“搁置”⼀切法令,那末,⾂民们除了⽣死唯命外,还有别的活路么?⾄于“诽谤性煽动罪”,更是莫须有的罪名,因为主教们的意图是纯洁的,他们是在国会的法令范围内⾏事。

争论持续了⼀天,形势对主教们有利。

第⼆天,6⽉30⽇上午9点多钟,陪审团来到了法庭。

法庭秘书站起来发问:“先⽣们,你们的意见如何?被告有罪还是⽆罪?”
陪审长庄重地起⾝回答:“⽆罪!”
顿时,⼤厅内近万⼈欢声四起,那响声似炸雷,简直要使⼤厅的横梁屋顶断裂。

这时,詹姆⼠⼆世正在伦敦郊区的洪斯罗沼地,他在那⾥建⽴了⼀个⼒威慑伦敦市民⽽建⽴的兵营,有1万5千名⼠兵。

7主教被宣布⽆罪的消息传到那⾥,⼠兵们奔⾛相告,营地上欢呼雀跃。

詹姆⼠⼆世听到将⼠们的欢呼声,赶紧询问发⽣了什么事?侍从回答:“陛下,没有什么,只是7主教⽆罪释放。

”国王⼀听脸⾊转灰,摇摇头说:“你能说没有什么吗?这样的审判结果,是再坏也没有了。

”侍从们吓得连忙退出去。

烦恼、愤怒的国王,岂能容忍法庭对他的蔑视⽽⽆罪释放7主教?他⼜怎能容忍⾂民们如此放肆地为此⽽狂欢?他下令严
办狂欢的⼈们。

但是,每当⼠兵把逮捕的⼈送交法庭,法庭却⼀⼀宣告他们⽆罪。

国王的命令成了⼀纸空⽂。

审判7主教的失败,意味着暴君詹姆⼠⼆世政治上越来越孤⽴。

他的专横统治,导致民怨沸腾,朝野共弃;他倒台的⽇⼦已经不远了。

当“七主教案件”还在审理的时候,1688年6⽉10⽇,⼀个消息从王宫传出:国王的爱妃、年轻的玛丽⽣下⼀个男孩,⽗王给他取名爱德华·詹姆⼠。

王亲国戚纷纷前来祝贺,宫廷内室,⼀⽚欢腾。

詹姆⼗⼆世更是喜上眉梢,由衷⾼兴,因为爱妃玛丽是个天主教徒,⼩王⼦必将在天主教精神熏陶下成长。

他⾃⼰年近花甲,归天之⽇为期不远,到时候,留下王后辅佐幼主执政,就⾜以弥补他没有能恢复天主教统治的遗恨。

但是,王⼦刚呱呱坠地,“假分娩”、“假王⼦”的流⾔蜚语,便很快在百姓中传开了。

有⼈从宫⼥那⾥打听到,说是王妃怀过孕,但流产了;也有⼈悄声密语,说⼩王⼦并⾮⽼国王亲⽣;更有⼈活灵活现地描绘,说王妃的⼤肚⼦裹的是棉花,清
早“分娩”前⼣,宫⼥把从外⾯弄来的⼀个婴⼉悄悄抱了进来……众说纷纭,⼀时间伦敦街头巷尾都能听到有⼈交头接⽿议论。

由于詹姆⼠⼆世不得⼈⼼,因此对这些流⾔,谁也⽆法证实,但谁也不去怀疑。

此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托利党,两党在政见上是对头,但都对詹姆⼠⼆世深怀不满,都巴不得有关⼩王⼦的流⾔是真的。

他们知道詹姆⼠⼆世已经年迈,因此并不想马上*他,⽽是耐⼼等待他病逝。

他们认为他残暴专横统治是暂时的,他⼀旦归天,他们便准备迎请⽼国王前妻的长⼥、信奉新教的玛丽及其丈夫、荷兰的威廉亲王回来执政,由于当时种种的复杂原因,威廉等不及詹姆⼠⼆世归天,便于1688年10⽉19⽇,率领舰队出征英国。

威廉亲王的舰队由630艘战船组成,载着1万2千名⼠兵,长达20英⾥,浩浩荡荡地开赴英国西南部的图尔港,⼀举夺取了埃克塞特城。

英国西部⼴⼤新教居民,对3年前蒙默思的起义和杰弗⾥斯的⾎腥迫害,记忆犹新。

他们虽不敢公开欢迎威廉的队伍,却暗中⼤⼒⽀持。

暴君詹姆⼠⼆世连忙派军队前往抵抗,结果连英军总司令也投向威廉⼀边去了。

众叛亲离,形势险恶,詹姆⼠⼆世为挽救危局,决定向⼈民让步。

他公开许诺:赶⾛荷兰军队以后,给⽼百姓⼀定的⾃由。

但是,他的话再也⽆⼈相信了。

11⽉末12⽉初,英国的许多郡纷纷倒向威廉,许多城市被威廉占领。

詹姆⼠⼆世的亲信们和王室成员,眼见⼤势已去,纷纷悄悄离去,就连他的亲⽣⼥⼉安娜公主,也在伦敦主教的护送下逃⾛了。

詹姆⼠⼆世听说⼩⼥⼉出逃,仰天痛哭:“天哪!安娜你竟也抛弃了⽗王!”
众叛亲离的国王,⾯对⽆法挽救的局⾯,决定出逃法国,让法国国王来保护⾃⼰和家属。

12⽉9⽇夜晚,在凄风苦⾬中,詹姆⼠⼆世送⾛了王后和王⼦,并说在24⼩时之内他就赶来。

10⽇半夜1点,他轻轻起床,在⼼腹们的陪同下,登上⼀只⼩船,前往肯特郡的法弗沙姆。

船开了,詹姆⼠⼆世望着岸上朦胧的景⾊,泪流满⾯。

他⼼⾥清楚,这⼀去是再也回不来了。

⼩船开到半途,他⼜含泪把随⾝携带的国玺抛⼊河中。

詹姆⼠⼆世乘⼩船到达了法弗沙姆,藏进⼀艘海关的⼩船⾥,准备越海逃往法国。

但是,⼀群警觉的渔民和商⼈见他们⾏迹可疑,便把⼩船团团围住,喝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詹姆⼠⼆世的⼼腹海尔斯爵⼠撒谎说:“我们是商⼈。


众⼈追问:“你们是商⼈?做什么⽣意的?”
海尔斯回答说:“我们什么⽣意都做……”
经过左右盘问,海尔斯哪⾥招架得住,终于露了马脚。

詹姆⼠⼆世见⼈越围越多,⽆法脱⾝,只得双⼿捂住脸哭泣着说:“我是你们的国王詹姆⼠⼆世。


肯特郡的郡长是个忠诚的保王党⼈,他听说国王到了本郡,急忙赶来,把詹姆⼠⼆世迎请到他的府⾥,给予热情款待。

郡长设宴为国王压惊,他举起酒杯说:“陛下,您是英国⾄上的国君,千万不能离开英国呀!”当地另⼀位贵族也劝国王重整旗⿎,抵御威廉的军队,保卫王室的权利。

再说伦敦的市民们,在11⽇天亮时,国王詹姆⼠⼆世出逃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国王逃跑了!”⼈们纷纷⾛向街头巷尾,互相议论。

伦敦市内,警钟齐鸣,愤怒的群众捣毁了天主教堂,袭击天主教徒住宅,冲进天主教国家的⼤使馆。

曾经助纣为虐的暴君詹姆⼠⼆世的⼼腹们,⾃知厄运临头,纷纷赶到海边,妄图潜逃,但不少⼈被逮住了。

前⾯提到的以残忍闻名的杰弗⾥斯,也在逃跑途中被⼈认出。

在伦敦街头,这些家伙被群众狠揍了⼀顿以后,送进了塔狱。

杰弗⾥斯在塔狱⾥⼀直被关押⾄死。

伦敦的骚动,吓坏了⼤资产阶级和⼟地贵族,他们竭⼒催促威廉迅速进军伦敦,以便“恢复秩序”。

威廉亲王却另有打算。

他并⾮真想捉住并杀害⾃⼰的岳⽗,仅仅希望以⼤军压境的声势,胁迫詹姆⼟⼆世弃位⽽去。

所以⾃从登陆以来,他的军队⼀直以“散步式”的速度前进。

他得知国王逃离伦敦的消息后,才快马加鞭地向前赶路,14 ⽇,荷兰军到达距⾸都不远的温莎。

16 ⽇,詹姆⼠⼆肚因出逃未成,重新返回了伦敦。

詹姆⼟⼆世在伦敦再次突然出现,这使威廉感到既意外⼜为难,他知道⽼国王已在他的⼿掌之中,但不愿意伤害他,于是便决定暂缓⼊城,他要为岳⽗创造⼀个再次出逃的机会。

17 ⽇傍晚,威廉的⼟兵占领了詹姆⼠的王宫后,来到⽩厅。

克雷⽂勋爵率领的王室卫队准备阻击,詹姆⼠⼆世眼见抵抗⽆效,便下令制⽌。

荷兰兵顺利地接管了⽩厅。

当晚半夜过后,詹姆⼠⼆世刚睡下不久,哈利法克斯等3位勋爵,来到⽩厅,晋见国王,向他递交了⼀封信,并且说:鉴于事态的发展,威廉亲王将于第⼆天中午进城,为了安全起见,詹姆⼠⼆世必须在第⼆天上午10时离开伦敦,到萨⾥郡的哈姆去。

于是,詹姆⼠⼆世在第⼆天上午9时,永远离开了他的王座所在地。

12⽉25⽇,当⼈们正在欢度圣诞节的时候,被⼥婿逼宫出逃的国王詹姆⼠⼆世,到达了法国。

法国国⼯路易⼗四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亲⾃带他去见先前逃到这⾥的他的妻⼦玛丽王后。

从此,暴君詹姆⼠⼆世在法国国王的卵翼下,过上了流亡的⽣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