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合并ThinOptX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视觉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合并ThinOptX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视觉效果分析关键词:白内障
【摘要】目的评估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bimanualultrasmall-incisionphacoemulsification)后,通过1.6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hinOptX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及屈光效果。
方法本研究对40例植入ThinOptX人工晶体的病人(男18例,女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的病人均通过1.4mm的角膜切口实施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摘除白内障,并通过一个扩大1.6mm透明角膜切口,由特定的推注器植入不同度数的ThinOptX人工晶体。
术后连续随访6个月,并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结果、眼压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ThinOptX人工晶体通过1.6mm透明角膜切口全部顺利、安全的植入到晶体囊袋。
术后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的提高(P<0.0001),手术后第1个月80.0%的患者视力达到0.8,手术后散光与术前散光相比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眼压无明显变化,有3例病人发生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但没有病人需要Nd:YAG治疗。
结论ThinOptX人工晶体使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优越性得以实现,但仍需完善。
【关键词】微小切口;白内障;晶体植入;视觉Visualoutcomeofbimanualphacoemulsificationwithimplantationof
anThinOptXlens
【Abstract】,Singapore.MethodsInthisconsecutiveretrospective noncomparativeclinicaltrial,40eyeswereincluded(male18eyes,fe male22eyes).,intraocularpressure,refractiveresultswereassess edpreoperativelyand1stweek,1stmonth,3rdmonthand6thmonthafter surgery.Thecomplicationsandrateof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it on(PCO),butnoeyehadaneodymium:YAGlasercapsulotomy.Conclusion ResultsshowthatThinOptXIOLisasafe,effectivelensthatcouldbein sertedthrougha1.6mmincision,andprovidesexcellentsurgicalperf ormance,meanwhileitstillneedtobeimproved.
【Keywords】microincision;cataract;lenstransplantation;risualacuity 在国际上,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手术(bimanualultrasmall-incisionphacoemulsification)目前已经成为眼科医师的兴趣所在,并且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显示出其较传统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多种优越性,例如微小的自闭性切口,手术源性的散光小,前房稳定性好,术后眼内炎的危险性减少等[1]。
新近发明的可卷型亲水性的丙烯酸晶体以其可以通过2.2mm的微小切口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而标志着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的新时代的到来[2]。
在这个研究中,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分析可卷型亲水性的
丙烯酸晶体ThinOptX晶体(ThinOptXInc)在手术后6个月内临床视觉效果和屈光变化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从2004年7月~2005年1月,对40例有临床显著意义的白内障病人植入可卷型亲水性的丙烯酸晶体ThinOptX晶体,其中男18例,女22例,右眼18例,左眼22例,平均年龄为(70.15±8.21)岁,范围从59~90岁。
采用WHO 白内障的诊断标准,3眼为皮质性白内障,19眼为核性白内障,4眼为后囊下性白内障,14眼为混合性白内障。
ThinoOptX晶体屈光度范围由16~23D。
排除了影响视力的患有其他眼病的病人。
我们对所有病人进行了术前、术后完善的眼部检查,并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最好矫正视力、眼压(Goldmann眼压计)及术后导致的屈光状态的改变。
1.2ThinoOptX晶体ThinOptX晶体(见图1)是一种亲水性(含水量为18%)、一体式、平面可卷式后房型人工晶体。
超薄的晶体特性使其可以由特定的推注器通过1.6mm的透明角膜切口植入眼内。
这种晶体宽为11.2mm,厚度由350~400μm不等(厚度取决于晶体的度数)。
普通丙烯酸晶体的厚度通常为1.0~1.2mm(厚度取决于晶体的度数)。
晶体具有温塑性,在平衡盐溶液中轻轻加热后,ThinOptXIOL可以很容易地放置到推注器中,在推入囊袋后,晶体并不立即展开,它需要20s的时间完全展开,而晶体襻可以支撑晶体,故保持晶体光学中心的居中。
晶体襻中心的泪滴形设计可以帮助医师很容易辨别晶体的正
反面[3,4]。
1.3手术技术所有的手术由1名资深顾问医师完成。
用0.5%丁卡因对病人行表面麻醉。
采用配有白星软件的Soverign超声乳化仪(soverignWhitestar,AMO)进行手术,手术方式为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imanualmicro-incisionphacoemulsification),手术技术可见报告[5~7]。
手术过程如下:在角膜颞侧略偏上下方作2个1.4mm的透明角膜切口,然后注入Viscoatelastic黏弹剂,用撕囊镊做直径约5mm 的连续环行撕囊,水分离,采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bimanualphacoemulsification)乳化吸出晶体核,再灌注-抽吸残余的晶体皮质,再次注入Viscoatelastic黏弹剂,前房稳定,再扩大其中一个角膜切口到 1.6mm,从贮存器中用McPherson镊子小心取出ThinOptX人工晶体,放入旋转推注器中(geuderinstruments),并确定晶体卷起来后,通过扩大的透明角膜切口注入晶体于囊袋中,调节晶体的光学中心居中。
灌注-抽吸前房的Viscoatelastic黏弹剂后,在角膜切口的基质层注射平衡盐溶液以封闭角膜切口。
最后角膜表面给予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
手术后用药为典必殊滴眼液,4h1次,持续4周。
1.4随诊由同一位手术医师进行,分别于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行裂隙灯检查、眼压测定(Goldmann 眼压剂)、眼底检查及术后第1个月采集验光报告。
数据收集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屈光报告、术后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采用SPSS10.1软件,t检验用于数据结果的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视力我们研究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数据见表1。
结果表明,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周、第1、3、6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而术后第1周与第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后第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术前、术后视力的变化情况与比例,见表2。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术后第1周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77.5%可以达到0.5,术后1个月后100%病人的视力达到或超过0.5,第1个月80%的病人可以达到或超过0.8,术后第3个月35例病人的视力达到0.8和1.0,占总人数的87.5%,第6个月85%的病人的视力为0.8或1.0。
表1最佳矫正远视力表2术前、术后视力的变化情况与比例例(%)
2.2屈光状态的改变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病人的屈光度变化情况见表3。
手术后第1个月病人的球镜度数的平均值为(0.08±0.84)D(范围为-1.50~+2.00D),85%在±1.0D之内,柱镜度数的平均值为(-0.22±0.66)D(范围在-1.75~+0.50D),有70%病人的柱镜度数在±1.0D之内。
术前与术后的球镜、柱镜度数分别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眼压监测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病人
的眼压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见表4。
2.4并发症所有这些病例均无术中并发症。
术后随诊1个月经裂隙灯检查发现有1例轻微后发性白内障,占总数的2.5%,3个月时有2例发生轻微性后发性白内障,合计占总数的7.5%。
随诊第6个月无增加后发性白内障。
表3术前、术后屈光度的变化表4术前、术后眼压的比较
3讨论
最近几年来,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眼科医师喜欢应用越来越小的透明角膜切口(MICS)小于2mm,甚至小于1.5mm,对病人行白内障摘除。
如果没有适宜的可通过微小切口植入的超薄型人工晶体,那么微小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优点[1]就无法实现。
目前已经有几种新型设计的人工晶体和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微小切口植入眼内,ThinOptX人工晶体就是其中之一[8]。
ThinOptX人工晶体由亲水性丙烯酸生物材料制成,超薄,可以折叠和放入特定的推注器中,通过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植入眼内。
本研究评估了40例患有白内障的病人,经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ThinOptX人工晶体后随访6个月的结果。
我们比较了病人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屈光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证明ThinOptX人工晶体植入眼内后,病人的视力有显著性的提高(见表1、2)。
在手术过程中,ThinOptX人工晶体可以很容易放置到特定的推注器中,通过微小的透明角膜切口推入眼内,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晶体的力量及记忆功能使晶体在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而植入眼内,并缓慢展开,高效、安全。
在JorgeL、Alio等[9]报道了45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AcriSmart人工晶体(另一种可卷型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体),术后角膜的散光有30%的减少,柱镜度数由术前(-1.5±0.8)D 减少到(-1.1±0.7)D,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4)。
在MuratDogru等[10]对8例ThinOptX人工晶体和20例AcrySof人工晶体进行了比较,发现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ThinOptX人工晶体后可以增加术后角膜的散光(P<0.05)。
他们认为散光的增加是由于微小透明角膜切口放置于正向角膜子午线上,加上推注器对角膜切口的挤压作用,使角膜切口略变形所致。
但是他们的病例数太少和观察时间太短,为其不足之处。
他们认为ThinOptX 人工晶体相对于AcrySof人工晶体,由于其超薄的晶体特性,可以提供更好的对比视力。
在我们的研究中,病人术前与术后的屈光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包括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
尽管如此,临床结果显示球镜度数的屈光度有大幅度的改变,由术前的球镜度数-15~+3.5D减少至-1.50~+2.00D。
这是由于术前个别病人的高度近视或高度远视所致。
在本研究中,术后病人的散光相较于术前并无明显变化,与我们手术切口做到1.6mm,减轻推注晶体时推注器对角膜切口的挤压作用有关。
随着推注器的改良,微小切口导致的手术源性散光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在MuratDogru等[9]学者的研究中,术后随访6个月,并
没有发现ThinOptX人工晶体所导致的晶体后囊膜纤维化,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术后1个月即发现有1例病人(占2.5%)轻微晶体后囊膜混浊,术后3个月又发现另外2个病人轻微晶体后囊膜混浊,尽管这些病人目前不需要行Nd:YAG激光治疗。
4结论
由此我们认为,ThinOptX人工晶体的出现使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好处得以实现,是高效、安全、易于操作的人工晶体,但其术后导致的晶体后囊膜下混浊,会影响它的临床应用,仍需继续观察。
我们需要扩大病例的数量和增加术后的随访时间,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我们期待着出现更多种类、更好的超薄型人工晶体。
【参考文献】
1LinebargerEJ,,1999,44:123-147.
2Paul,TaiaA,Braga-Mele.Bimanualmicroincisionalphacoemulsification:thefut ureofcataractsugery?CurrentOpinioninOphthalmology,2005,16(1) :2-7.
3AppleDJ,AuffarthGU,PengQ.Foldableintraocularlenses:evoltion ,clinicopathologiscorrelations,andcomplications.Thorofare,NJ ,Slack,2000.
4AgarwalA,AgarwalS.Phakonit:,2001,27:1548-1552.
5AlioJL,Rodriguez-PratsJL,VianelloA,,2005,31(8):1549-1556.
6TsuneokaH,HayamaA,TakahamaM.Ultrasmall-,2003,29:1070-1076.
7TsuneokaH,ShibaT,,2002,28:81-96.
8GonzalesJM.ThinOptX在欧洲上市.眼科新闻2004(国际版),2002-11-14.
9JorgeL,Alio,Jose-LuisRodriguez-Prats,,2005,31:1549-1556.
10MuratDogru,,2004,30:55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