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孙朔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化痰法对COPD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健脾化痰汤,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明显,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血CD_4、CD_4/CD_8及sIgA显著提高.结论:健脾化痰法是COPD有效的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016)002
【总页数】2页(P143-14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脾化痰;免疫功能
【作者】孙朔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3;R2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社会人群结构的老龄化,环境污染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如何在稳定期抓住时机加紧治疗,对于减缓COPD的进展,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我们对 COPD稳定期患者采
用中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08年 1月至 2009年 3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呼吸内科门诊Ⅰ、Ⅱ级 COPD稳定期患者 76例(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男 20例,女 18例;平均年龄 55.12岁±10.73岁;病程为 4~20年,平均
12.43±5.37年;严重程度分级Ⅰ级 18例,Ⅱ级 20例。
对照组男22例 ,女 16例;平均年龄 55.49岁±10.72岁;病程为 5~19年,平均14.47±5.89年;严重程度分级Ⅰ级 21例,Ⅱ级 17例。
2组上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分期及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1]。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脾虚湿盛型 COPD的诊断标准:①主症:咳嗽,痰多质稀或呈泡沫样,可伴有喘促,胸闷;②副症:呕恶,纳呆,脘痞腹胀,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或厚,脉滑。
具备全部主症,兼具2项以上(包括 2项)副症即可诊断。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项目性别、年龄、病程、COPD严重程度分级。
1.3.2 临床症状及体征咳嗽、咯痰、喘促、胸闷、呕恶、纳呆、脘痞腹胀、口味、舌象脉象等。
1.3.3 实验室指标肺功能指标,如 FEV1、FEV1/FVC等,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肺功能室测定;T细胞亚群及 sIgA变化:CD4、CD4/CD8,sIgA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免疫室测定。
1.4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常规戒烟,均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万托林)早晚各 1次,每次 2喷;茶碱缓释片(舒氟美)0.1 q12h p.o.。
治疗组加服健脾化痰汤(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当归、茯苓、苍术、白术、陈皮、半夏、杏仁、贝母、炙甘草),每日 1剂,分2次口服。
观察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2组病例如发生急性加重,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治疗,治疗期间暂停服用中药,感染好转后继续服用。
2组疗程均为 3个月,疗程结束后均随访 3个月。
1.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下降≥2/3;有效:治疗后症状改善,症状积分下降≥1/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病情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治疗组在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达 86.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减少(P<0.05);肺功能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肺功能有明显提高,且较对照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 2组血T细胞亚群 CD4、CD4/CD8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在用药后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 SIg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1~4)。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注: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P<0.05组别 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38 17 16 4 86.8*对照组 38 9 14 15 60.5
表2 2组急性加重次数注:2组未发生急性加重的病例数比较:*P<0.05组别 n 0次 1次 2次≥3次治疗组 38 29* 6 3 0对照组 38 20 12 4 2
表3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注: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别 n 时间 FEV1(L) FVC(L) FEV 1/FVC(%)治疗组 38 治疗前1.78±0.12 3.31±0.20 0.52±0.15 3月后2.21±0.20*3.78±0.37*
0.62±0.21*对照组 38 治疗前1.70±0.19 3.40±0.18 0.54±0.09 3月后
1.88±0.21*3.59±0.32*0.57±0.14
表4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比较注: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组别 CD4(%) CD8(%) CD4/CD8sIgA(mg/m l)治疗组治疗前27.24±3.03 25.96±3.12 1.02±0.36 8.78±5.56治疗后39.11±4.12*
21.02±3.18*1.67±0.29*15.54±7.78*对照组治疗前27.01±4.23
25.76±3.09 1.02±0.41 8.85±4.99治疗后31.75±3.96*24.18±3.92 1.25±0.43*11.02±5.97
4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稳定期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因此,稳定期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COPD发病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医药在调整机体状态、调动内在抗病力、双向纠正免疫功能紊乱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研究表明[3~4],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 CD4显著低于正常,CD4/CD8的比值下降。
而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有赖于各种免疫细胞,特别是各类 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
已知 sIgA是构成人体呼吸道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泌型 sIgA能特异和非特异性地防御呼吸道病毒和细菌侵袭,有效防止细菌在呼吸道上皮黏附和定植。
因此,sIgA缺乏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一旦发生感染病变不易修复,而表现为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已有文献报告,COPD患者外周血及唾液sIgA水平下降,因而认为 sIgA水平下降与上述疾病的发病有关。
而有效地提高
sIgA水平,将会有助于 COPD的预防和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症,脾肺两虚为基本,脾肺气虚,卫外不固,邪易入侵,因而造成本病反复加重。
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阳不振,运化失司,水湿留聚,湿胜生痰,上渍于肺,影响气机的出入,肺失宣肃则引起咳喘。
我们用健脾化痰法治疗此类咳喘病证,健脾以宣肺,即“培土生金”之意,燥湿以化痰浊,是标本兼顾之治。
全方以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为基础,党参、黄芪、白术补益脾肺,益气固表;茯苓、苍术燥湿健脾;配以理气宽中,降逆化痰的杏仁、陈皮、姜半夏、贝母;当归活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起到健脾化痰平喘化瘀作用。
本研究显示,健脾化痰汤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急性发作频率,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
其临床操作性强,病人依从性好,可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
[3]黄美健,冷报浪,梁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病期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4,6(8):664-665.
[4]祁明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各免疫指标的相互关系探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119-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