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400字精选10篇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精选10篇
《三字经》是宋朝时的(儿童)启蒙课本,内容通俗易懂。
读完《三字经》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400字精选10篇, 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1
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 常常听到哥哥姐姐们的读书声, 听起来琅琅上口, 问了妈妈, 才知道他们读的是《三字经》。
刚进入一班级, 就赶上了学校开展“读经典、颂经典”的活动, 要求人人都要参加到活动中来, 于是从妈妈的书架上随手拿了一本彩色插图带文字, 的《三字经》, 借着拼音和解释我也读了起来, 谁知这本内容丰富, 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书告诉了我很多感人的(故事)。
书中的“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意思是说:孔融四岁时, 就知道把大的梨让哥哥吃。
这种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道理, 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可对于家中“小公主”的我,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日子还不嫌够, 还想把所自己喜欢的东西占为己为
有, 我和四岁的孔融相比真是自愧不如。
所以我要向孔融学习, 做一个尊敬兄长、友爱谦让的孩子。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使我知道了玉不经过(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
人如果不学习, 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读了《三字经》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2
《三字经》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诸子百家, 内容丰富, 包罗万象, 是历史、社会、人生的小(百科)全书。
这不, 我最近读了这本叫《三字经》的书。
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种类如:名人类(孟母三迁, 孔融让梨)、人生类(卞和献玉)、季节类等等多种类型, 我很喜欢。
每一篇三字经都有它各自的翻译文, 原文, 故事等。
在这其中, 我也学会乐乐不少, 如:“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 我觉得, 这句话说得对, 一个人的习惯差了, 他的人生也就不好了, 相反, 习惯好了, 人生也就好了。
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人生刚开始的时候都一样, 到后来习惯差了, 人生也就慢慢地走下坡路, 变得不好了, 相反, 若是习惯好了, 人生即便有一时的低迷, 到最后也会拥有转折, 变得好起来。
再比如:“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这句话, 这六句话说得就是无人不知的孟母, 她有一个故事, 叫《孟母三迁》, 这一个故事说明了我们读书要仔细, 有成效, 就要有优良的环境, 如与旁边的小朋友玩来玩去的话, 那么学习肯定不好, 就好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的道理。
这让我想起诸葛亮说过的“非淡泊以无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
同学们, 听了我讲的, 有空可以读读《三字经》呀。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3
在这个寒假里我背完了《三字经》这本中华(国学经典)。
它的每个(句子)都有三个字组成, 读起来朗朗上口, 很容易背诵。
《三字经》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中华民族的进展历史, 还有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
至今这些语句中所蕴含的故事还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炎宋兴, 受周禅”, 我很喜欢这句话。
因为这句话中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 他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便决定把将军们的兵权收回来。
于是他就大摆宴席, 把所有的将军都请进宫中, 正当大家喝的尽兴时,
赵匡胤发话了:“我总担心你们的部下有一天会把黄袍披到你们的身上。
不如你们把兵权交出来, 到地方上做个闲官, 买房置业, 快快活活度个晚年, 这岂不是更好吗?”第二天, 将军们都纷纷递来了辞呈。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老师告诉我们《三字经》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
我们要仔细阅读, 反复吟诵, 才能达到增长知识, 明事理的目的。
我今后还要多朗读它, 《三字经》会让我终生受益。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4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 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 有教我们做事的, 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三字经》里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生动而有(教育)意义。
比如“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讲的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 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 而且要有好的环境, 特别是要持之以恒, 不能半途而废。
又比如“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这段话讲的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 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
读了这个故
事, 我很受启发, 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 多为父母做些家务, 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再比如“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 要好好学习, 将来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的意思, 就是要求我们要逐步做事, 一步一步来。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 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 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 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5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本书。
它是一本我们小朋友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 象(唱歌)一样的《三字经》竟然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看了《三字经》, 我有很多的收获。
在《三字经》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和“勤有功, 戏无益。
”这两句。
它说得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 这是不应该的, 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所成, 游手好闲, 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
古人都知道要从小勤奋努力学习, 而我们处在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 不愁吃、不愁穿, 却不懂得好好珍惜, 想想自己, 学习一点也不用心, 态度也不仔细, 作业马马虎虎常
常出错, 字还写得很难看, 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三字经》中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 她九岁就知道要孝顺父母, 夏天用扇子为父母驱蚊子, 冬天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褥。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 我比黄香大一岁, 可在家里, 我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一点也不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 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 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 我爱读《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6
寒假里, 我的书柜多了一位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到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写作”之用的。
回到家, 我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朗读《三字经》一口气竟读完了整本书。
读完后, 我感到知识丰富了许多。
并从中找到我最记忆犹新的两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和“融四岁能让梨第于长宣先知”读完这两句话, 我深有感触和惭愧, 黄香九岁时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替父母暖被窝;孔融四岁时就知道礼让同辈, 让大的梨子给哥哥弟弟吃, 自己却吃小的梨子。
读完黄香和孔融的故事后, 自己感到十分惭愧, 比我小的孩子都能做到, 而我为什么没有做到呢?回想起来真后悔, 今后我要像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 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和孝敬亲人的精神, 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来回报父母。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 还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文学的宝藏, 是用不退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 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言吸引着大家。
快和我一起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7
今年的寒假作业里有要求诵读国学经典, 我和妈妈在书店里买了《三字经》。
以前也背过其中的几段, 也不是很有爱好, 但拿起这本书时, 我发现里面内容丰富, 读起来琅琅上口, 还有明确的解释和小故事, 里面含意无穷, 有些故事让我很感动。
“香九龄, 能温席。
”在东汉时, 有个叫黄香的小女孩, 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而且还很孝顺父母。
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 她又会在父母睡前, 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她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 还细心地照顾父
母, 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小女孩。
看看她, 再看看我, 真是有天壤之别。
我今年也是九岁, 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小公主, 在家不但不用帮忙, 有时还会对妈妈发点小脾气, 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 就连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需要妈妈帮我检查。
虽然有时候也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但也是出于好玩……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 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融四岁, 能让梨。
”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 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吃, 小的留给自己。
这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最缺乏的美德。
我们在很多长辈的呵护宠爱下成长, 所以养成了唯我的性格, 很少懂得谦让, 特别是同学之间。
看了这个故事, 我觉得同学之间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 相互关爱, 有事情相互谦让, 就会少很多的争执。
《三字经》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是文学的宝藏。
一篇又一篇的寓意能增进我们的知识和见闻;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和我一起去读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8
《三字经》仅仅只用几千字, 就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源远流长的文化, 很值得我们骄傲。
《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 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 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有关于为人的句子“首孝悌, 次见闻;父子亲, 夫妇顺……”有关于教子的句子“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有关于历史的句子“无灭金, 绝宋世;莅中国, 兼戎狄……”
读了《三字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看到这里, 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 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因此, 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 铁棒磨成针”的道理。
从此刻苦学习, 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
我还想到了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 车胤如囊萤, 如映雪的故事······
总之, 读《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让我知道了明责任, 负责任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的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 次见闻”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 我也编了一段《三字经》:三字经, 千字文, 内容广, 知识博。
华夏子, 千古诵, 增智慧, 陶情操。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9
在五月份下旬, 我仔细地读了《三字经》, 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
《三字经》向人们讲述了古代人们做人的准则, 是一本非常具有启示性的书。
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从中我知道昔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 不断更换他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儿子还不学, 就让他悬梁刺股, 可真是个好母亲!
还有“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从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 就称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学习, 就不会长知识, 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多大的帮助啊!
在现实生活中, 也有不少跟《三字经》沾边的事, 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 不停的转学, 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
这不跟“昔孟母, 择邻处。
”一样吗?
现在的小孩, 也一点也不如古代的小孩。
古代的小孩九岁就能帮父母暖被, 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却穿父母的, 吃父母的, 甚至花父母的, 有人一点也没想回报父母。
真是有天壤之别。
《三字经》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它流传至今, 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我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10
在我五班级的暑假,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三字经》, 翻开这本书, 发现每句都是三个字, 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些趣味。
当我读到“昔孟母, 择邻处”时, 爸爸就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让我体会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学习环境的重要, 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人就像玉一样, 不打磨雕刻, 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 就不懂得礼仪, 不能成才。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我们不仅要学习, 还应该专心学习, “一心不能二用”。
如果我们没有取得好成绩, 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做任何事情, 我们都应该专心, 注意每一个小细节, 这样才能成功。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这让我懂得, 做儿女的, 从
小时候就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粒思想种子, 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400字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