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第3单元过关检测(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演练(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骄.傲荒郊.人情浇.薄锱铢必较.咬文嚼.字
B.光晕.陨.落司法公允.运.斤成风春酝.夏成
C.寒砧.枕.木装帧.精美字斟.句酌立案侦.查
D.屠.戮途.径信笔涂.鸦家徒.四壁图.穷匕见
;B项,“陨”“允”读yǔn,其余读yùn;C项,“枕”读zhěn,其余读zhēn;D 解析:A项,“较”读jiào,“嚼”读jiáo,其余读jiāo
项,都读tú。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涵义譬喻注消酩酊大醉
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
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
D.付梓默契飘零得鱼忘筌
解析:A项,“消”应为“销”;B项,“烂”应为“滥”;C项,“躁”应为“燥”。
答案:D
课标全国高考Ⅰ)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2014·
(1)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
(2)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3)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考生应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全面把握用法,从词语意义、感情色彩、使
用对象等角度思考,特别注意近义成语细微差别的辨析。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泛指遇到应该
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征兵微博”的开通,不仅有助于增强征兵宣传效果,还有助于相关部门随时了解群众的建议,整治违反征兵纪律的现象。
B.随着股票的上市,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身价几百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被人们
冠以“盖茨第二”。
C.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解析:B项,成分残缺,“冠以”缺少对应的宾语。
C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答案: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语段的话题是“博物馆展出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④紧承上文“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介绍的是作品创作的经过,所以放在最前面,⑤介绍的是作品的内容,紧接④,②介绍的是作品的风格特点,按照先内容后特点的顺序排列,应在⑤后。
①和⑥是对以上作品介绍的总结,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
③与⑥在语意上紧密衔接,排在⑥后。
答案:C
二、阅读鉴赏(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12分,每小题 4 分)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袁济喜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中。
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
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
汉魏以后,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
学思想之中。
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
安顿。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