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生对于传统戏剧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态度调查
摘要: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

但由于各种原因,戏曲文化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本论文根据《浙江大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态度》的调查认识现状,考察原因,探索解决方式。

关键词:浙江大学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态度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而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之一,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

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

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调研背景和目的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中国戏剧戏曲遭受人们冷遇,一些地方剧种已经销声匿迹。

这并不是戏剧戏曲本身造成的,而是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精神、娱乐产品和休闲方式的增多,以及影视作品大量出现,致使戏剧戏曲演出场次减少,导致了年轻人接触戏剧戏曲的次数减少,一些青少年甚至没有接触过戏剧。

一旦出现文化断代,后继无市、无人,那么中国戏曲文化将面临空前危机。

因此我小组在此背景下开展“浙江大学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态度”以了解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们是如何看待戏曲文化的。

我们期盼能了解现状并能针对现状提出建议,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戏剧方面的知识,首先通过上网查找了有关戏剧方面的的资料,以及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戏剧的了解和态度的概况,然后设计了针对浙江大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认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

为了使本次调查更加符合浙江大学的生源比例,我们采用不记名方式,在图书馆、自习室、教室等地随机发放问卷250份(针对答题较好同学再进行音频调查,最终进行了12份);在网上发布问卷,共收回197份,总计收回447份。

在这次调查中,从性别比例看,男生为255人,占57%,女生为192人,占43%,总体比例和浙江大学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涵盖了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医科以及其他专业,最后统计为理工科类134份,医学类125份,人文社科类138份,竺可桢学院(各平台)50份。

从而使此次的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以下内容是我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组对此次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1. 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0.15
0.11
网络、电视、广播
0.19
0.55
课外书本,杂志、报纸 课堂老师传授
旅游、参观、展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途径更加多样化,除 了传统的媒质如报纸杂志书本外,还有网络、电视等新兴的信息传播媒质,并 且网络这股新潮的力量逐渐成为信心传播的主导。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通过网 络等渠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占了 55%,通过书本、杂志、报纸等获取 这方面知识的占了 19%,还有一些学生通过旅游、参观、展览等方式接触传统 文化。

2. 对于中国传统戏剧的了解程度(2-6 题)
1)1 知道中国国粹的个数
1)2 更加偏好的演出
1
0.1
0.2
0.3
0.4
两个以内(包括两个) 三至五个 更多 一个也没有
1)3 欣赏过的传统戏种
京剧 越剧 豫剧 黄梅戏 昆曲
秦腔
河北梆子
其他 0.85 0.44 0.36 0.6 0.35 0.15 0.23 0.1
1)4 对于各种传统戏剧的印象
不喜欢, 0.14
非常喜欢, 0.21
没感觉, 0.4
比较喜欢, 0.25
1)5 对传统戏曲的了解程度
2
西方戏剧 , 0.09
芭蕾 , 0.12
中国当代 戏剧, 0.07
中国传统戏剧,
0.06 交响音乐会,
0.21
流行演唱会,
0.45
从调查统计结果看,浙江大学学生中非常喜欢传统戏剧的占约 21%,比较 喜欢的占 25%,没有感觉以及不喜欢的占 54%。

对于中国传统戏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其中属于票友级的只占 7%,基本没有了 解的占 34%,大部分同学都属于居中的水平,即能听懂一些剧目和剧中以及了 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占了 59%。

从调查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文化的多元化,使观众大量分流。

戏剧 在这十几、二十年有点边缘化。

特别是年轻人,对戏剧不大愿意接受。

在现代 化各种艺术形式争相发展的舞台上,传统戏剧似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大 学生普遍更加喜欢参加流行音乐会、交响音乐会、芭蕾、西方戏剧等新兴起来 的艺术形式以及西方的艺术表演,对于喜欢中国传统的戏剧以及现代的戏剧的 大学生在相比之下显得有点寥寥。

可见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 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

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 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3.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7-10 题)
1) 您去剧院欣赏传统戏曲的主要原因是?
朋友推荐, 0.11
想看名角, 0.23
媒体宣传, 0.21
受长辈影 响 , 0.45
2) 您是否愿意花钱至演出场所观看传统戏曲演出
3
基本没有了解,
0.34
了解流派,历 史知识 , 0.23
票友级(能 够表演), 0.07
能听懂一些剧 种和剧目, 0.36
不愿意, 0.36
愿意出钱看演
出, 0.64
3) 您接受传统戏曲教育的途径是
4) 您是否有兴趣接受有关中国传统戏剧普及性质教育,如传统戏剧进课堂

没兴趣, 0.37
有兴趣, 0.63
4
没有接受这方 面的特殊教育,
0.4
个人自学, 0.07
家人教授, 0.35
学校教育 , 0.12
专业传统戏剧 人员教授 ,
0.06
4. 原因分析
在题 11、12、13、14 中我们询问了受访者对于新时代下中国传统戏曲的看 法。

统计后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没时间好好欣
赏 , 0.12
实在没兴趣, 因为太拖沓和
老旧, 0.24
太耗脑,不 如其他形式 的娱乐方式 (如电影、 电视剧、流 行歌曲等) 放松, 0.64
1) 大部分大学生由于个人水平和兴趣原因很少会在空余时间观赏传统戏曲剧 目。

受访者认为传统剧目由于其特有的唱法导致没有基础的人很难听懂。

大部 分 80 后、90 后长期接触流行唱法和新媒体很少有人懂得欣赏中国传统戏曲。

在空余时间,大学生更倾向于寻找更为简单放松的休闲模式如看电影、听音乐 等。

2) 同样,大学生认为传统戏曲更适合于一些对于传统剧目有一些基本了解的 人观赏。

受访者认为(1)对戏曲有特殊爱好的人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2)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懂得欣赏戏曲,可以从中得到乐趣;(3)长辈由于 年幼和年轻时接触过传统戏剧,同时耐性较好,因此也可以观赏。

3) 剧目内容老旧不合理成为大学生最希望传统戏曲改进的方面。

另外戏曲知 识的普及和形式的改变也是大学生所乐见的。

5
特殊地方 的人群 (如地方 戏), 0.19
全民普及, 0.13 特殊年龄人群
(如中老年 人) , 0.23
有特殊爱好和 专业背景的人 群 , 0.45
5. 传统戏曲的发展前景
第15、16题是关于传统戏剧的发展前景的。

大学生肯定了传统戏曲的存在
是,但仅仅
是存在不消
亡而
已,0.19否,0.03
价值,同时也普遍对中国传统戏曲发
展持较为乐观的预计,如下图示
是,而且应
当做到较好
地传
承,0.78
若照现状发
展,前景堪
忧,0.27
传承应该没有
什么问题,0.73
6. 关于传统文化
根据17、18、19、20题的回答结果,大学生认为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以及娱乐生活的逐渐丰富,外来娱乐文化逐渐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传统文化的比重不断削减。

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表示迷茫,但表示
太温和平淡,
没有新鲜感和刺激感,0.16
其他,0.11科技发
展,
0.12
经济全球
化,0.24
互联网发展,
0.37
会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播。

6
不参加也不
支持,0.08
不会参加但
是支持这样
的活动,
论什么时候
举办只有有
空都会参加,
0.05
如果是周末休
息时间可能参没感觉,0.23
不喜欢,0.13
非常喜欢,0.31
不错,觉得挺
特别的,0.33
很悲观, 0.02
不乐观, 0.21很难说, 0.37很乐观, 0.24
比较乐观, 0.16
现状产生
原因总结:其
实现在中国的
文化非常单一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大学生中,除了极小部分受到家庭的影响,或者从小被刻意培养,绝大多数除了流行音乐,还能欣赏其它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吗?比较多的年轻人不愿意接触戏曲,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因为文化的单一化,教育系统、大众媒体没有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年轻人去接触,他们肯定只能从电视晚会中的片段,片面地去认识戏曲了,这种片面的认识,其实已经是误区。

当然,任何古典的舞台艺术都有和当代速食文化不契合的地方,譬如节奏,即叙事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

如果观众不能欣赏艺术的细节和神韵,这样的表演节奏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现在的古典艺术,从前也是最流行的艺术,之所以成为古典,就是因为已经有更新、更符合时代节奏和审美情趣的新艺术形式出现了。

但既然能成为古典,说明它了不起,否则从流行到古典的转换过程中,已经被淘汰了。

现在传统戏曲面临的问题,就是和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人脱节。

一方面观众不了解戏曲,另一方面,戏曲表演者也没有很好地去配合观众审美的变化。

以京剧为例,京剧从形成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鼎盛辉煌,一直是在发展的。

很多伟大的演员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并创立自己的流派,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京剧表演形式的各方面进行的合理调整和发展。

譬如梅兰芳先生,是在唱腔、身段、服饰、化妆上作了合理的修改,或者说调整,使得他们的表演更富美感,更生动,更符合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在近几十年走得很艰难,传统戏曾经一度中断了长达十多年之久。

后来再恢复,也只是在努力的继承,还没有做到调整和发展。

时代在发展,而戏曲还只是一直在恢复中,二者不同步,肯定是有和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取向脱节的地方。

问题解决办法的建议
1. 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艺术师资队伍。

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戏剧艺术教育,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艺术师资队伍是前提条件。

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工程和奠基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艺术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高校艺术类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差的状况。

因此,建议国家一方面扩大艺术类院校招生规模,培养高校艺术类师资;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全社会艺术人才资源,建立特聘教师制度,聘请音乐家、画家、表演艺术家等作为客座教授,这
7
样既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又可以带来新鲜的教育理念,增加高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

2. 在开设艺术教育内容上,应当进行精心选择。

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受授课时间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

例如,以戏剧为例,可以开设京剧、黄梅戏、越剧等传统戏剧,因为这些剧种影响大、观众多,艺术精湛。

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传统戏剧的审美体验中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信心。

再比如,大学生普遍对现代舞情有独钟,可以开设《舞蹈赏析》这门课,通过对舞蹈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到现代舞的程式结构、个性张扬等特点。

3. 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途径应当多元化。

对大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应当是多渠道、多层次。

一是进行学科教学,即单独开设艺术类课程;二是进行渗透性艺术教育,即在一些课程中,渗透艺术教学的内容;三是艺术课外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课外兴趣小组或社团,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活动,使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四是举办传统戏剧艺术文化节,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对提高学生兴趣,甚至取得一定成果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4. 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由于传统戏剧艺术是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基于这样的特殊性,“言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因此,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手段,例如投影、VCD、网络等,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乐画面艺术空间,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其在欣赏时充分感受到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境界。

在这里,有必要着重提出的是,网络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中国戏曲网、中国京剧网、中国黄梅戏网、中国秦腔网等20多个综合或专业戏剧网站。

许多人包括许多大学生,正是通过互联网络,感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

以中国秦腔网为例,日访问量已超过3万人次大关,其中许多网民就是年轻大学生。

这些网站,传承了民族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既成了老戏迷的交流平台,又培养了大批年轻观众,使中国传统戏剧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结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浙江大学学生有一定的传统戏剧素养,但是总体水平不高,还有待提高。

大部分同学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很有兴趣接受相关知识的普及。

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很尊重我们的传统戏剧,只是现在没有相关的信息获取平台,所以对于传统戏剧的知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匮乏。

相信如果社会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并且开放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想必大学生们的传统戏剧素养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8
2、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戏剧艺术教育初探,孙娟,决策咨询,2004年第11期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