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华商圈未来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新华商圈未来规划
划定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多个国际消费窗口
《规划》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空间体系和公共中心体系,匹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将在全市构建
“4+X+2”的商业空间体系。
它包括由“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构成的4级商业中心体系,“特色商业街区、首发经济示范区、夜间经济集聚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构成的X个特色商业功能区,以及以“商贸物流体系、商业数字化体系”为主的两个配套支撑体系。
4级商业中心体系由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构成。
《规划》共划定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多个国际消费窗口。
东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以“一江一河”交汇处的“黄金三角”功能区为核心,依托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高的南京东路、南京西路、小陆家嘴-张杨路、淮海中路、豫园商城、北外滩等市级商业中心,联动周边文化、旅游、体育、休闲、金融、健康养老等各类高等级消费空间共同组成。
西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虹桥副中心为依托,发挥“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区域优势,打造联系亚太、面向世界、辐射国内的重要商贸流通中心。
国际消费窗口是指多个具有“买全球、卖全球”国际消费特征的功能节点,例如迪士尼小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水乡
客厅等。
未来可以根据实际建设发展情况予以调整。
共确定29个市级商业中心、45个地区级商业中心
《规划》共确定了29个市级商业中心。
其中,规划近期市级商业中心19个,包括南京东路商业中心、南京西路商业中心、小陆家嘴-张杨路商业中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北外滩商业中心、淮海中路商业中心等;规划远期市级商业中心10个,包括徐汇滨江商业中心、杨浦滨江商业中心、苏河湾商业中心、莘庄商业中心、吴淞商业中心、嘉定新城商业中心等。
确定了45个地区级商业中心。
其中主城区内共31个,包括控江路商业中心、打浦桥商业中心、长寿商业中心、曹家渡商业中心、南外滩商业中心、世博商业中心等。
主城区外共14个,包括五大新城内的嘉定老城商业中心、青浦老城商业中心、奉贤老城商业中心等,以及新城外的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商业中心、城桥商业中心等。
未来可根据实际发展建设情况适当调整。
《规划》所定义的社区商业,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基本服务单元进行配置,主要服务于本社区居民,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
《规划》指出,城镇地区的社区商业设施可分为“社区级商业中心”和“邻里商业设施”两类。
乡村地区的社区商业设施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以周边乡村居民基本生活服务保障为主,兼顾生产服务需求。
打造“1+15+X”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
《规划》提出的“X个特色商业功能区”,包含特色商业街区、首发经济示范区、夜间经济集聚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
《规划》鼓励各类特色商业街区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彰显特色,推动形成“一街区一主题”,将特色商业街区打造成为激发消费创新活力、展示城市民俗风情的城市标志性名片。
首发经济示范区是指品牌集聚度高、时尚消引领性强、首发平台影响力大、首发活动密集且稳定持续的特色功能片区。
《规划》提出,上海将优先依托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知名市级商业中心,选取体现上海消费文化特质的空间节点,如新天地、西岸艺术中心、豫园、1862船厂、上生新所、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民生艺术码头等区域,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标。
夜间经济集聚区是指在晚7时至次日6时的时间段内,依托公共空间或街道,在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各类夜间经营活动领域具有一定活跃度的特色功能片区。
根据《规划》,上海将打造
“1+15+X”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
其中包含1个世界级水岸夜生活体验区,依托“一江一河”和浦东新区、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部分重点区域,分别打造滨水夜经济活力带和都市夜生活核心活力圈,集中承载全球24小时城市金融、文化、创新、游憩等核心功能,展现全球城市夜间特色与魅力。
积极打造15个具有标志性、体验丰富、包容多元、与时俱进的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在各区培育打造X个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标志性夜市和具有吸引力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指由中心批发市场、区域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构成的三级市场保供体系。
《规划》拟在上海构建由东南西北4大中心批发市场、6大区域批发市场、N个专业批发市场组成的“4+6+N”空间布局体系,作为城市主副食品的保供底板。
商贸物流体系、商业数字化体系构建两大配套支撑系统
本次《规划》提出的配套支撑系统分商贸物流体系和商业数字化体系两大部分。
根据《规划》,上海要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布局“区域物流枢纽-转运分拨中心-社区物流设施-末端配送设施”4级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保障空间供给与实施落地。
商业数字化体系方面,上海要围绕商业领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创新,推进商业数字化主体培育、商业数字化载体建设和配套新基建基础设施。
推进传统商业数字化创新,鼓励建设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鼓励线上平台与实体商业深度合作,打造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商业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推进数字化示范区、数字商圈商街、智慧早餐网点、智慧菜场、直播电商高地等实施建设。
加快智慧零售终端建设,落实智能快件箱、智能取餐柜、智能售货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设施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