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1.1.3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配套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结构
【问题导思】 1.在科学计算中,会遇到许多有规律的重复运算,例如 人口预测.你还能举出一些常见的需要反复计算的例子吗?
【提示】 例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数列求和等.
2. 已经知道现有的人口总数是 P, 人口的年增长率是 R, 预测第 T 年后人口总数将是多少?
【提示】 R );
(1)第一年后的人口总数是 P+P×R =P(1+
1.1.3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能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 (2)能够运用条件分支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 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4)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a 是上底,b 是下底,h 是高,只要令 a=2,b=4,h=5,代 入公式即可.
【自主解答】 算法: S1 a=2,b=4,h=5. 1 S2 S=2(a+b)h. S3 输出 S.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1.本题是根据公式代入求值的典型题目,可应用顺序结 构描述算法,解决该类题目的主要步骤是: ①给公式的字母赋值;②代入公式计算;③输出结果. 2.顺序结构是算法三种逻辑结构中最简单的一种.在画 框图时,只需按照语句之间的逻辑顺序,从上至下依次画出 所需的框.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 教学中建议教师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一定情境中 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验和发现,才是学生学习的最有价值的 东西.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设计法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让他们“会学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不同 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1)概念 ①循环过程:如果一个计算过程,要重复 一系列的计算
步骤 若干次,每次重复的计算步骤 完全相同 ,则这种
算法过程称为循环过程. ②循环结构: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 重复执行 一条或 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 (2)基本格式
利用顺序结构设计程序框图
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上底为 2,下底为 4, 高为 5 的梯形的面积.设计出该问题的算法及程序框图. 1 【思路探究】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 S=2(a+b)h,其中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b,设计一个求该 三角形周长的算法并探究程序框图的画法.
●重点难点 重点: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掌握条件分支结构的 格式及循环结构的三要素. 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 问题画出程序框图.循环三要素的确定以及循环执行时变量 的变化规律.
●教学建议 学生首次接触程序框图,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 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导入式教学,即“创设 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 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的应用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独立解题 的能力.
鉴于本节课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通过精心设置的 一个个问题链,问题链环环相加,层次递进,使学生历经问 题的抽象过程和新算法的构建过程,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欲望, 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课时建议教 师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 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S2 S3 计算面积 S=4πR2. 4 3 计算体积 V= πR . 3
S4 输出 S,V. 2.上述算法有何特点?
【提示】 按照顺序从上到下进行.
3.画出该算法的程序框图. 【提示】
名称
定义 描述的是最简单 的算法结构, 顺序 语句与语句 之 结构 间, 框与框 之间 是按 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设计框图来表达解决问题 的过程,理解框图的结构.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 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 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的程序化 算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 养. (2)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体验成功 的喜悦. (3)培养学生形式化的表达能力、 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程序化的思想意识.
2. 上述问题中的算法的程序框图还能不能只用顺序结构 来表示?为什么?
【提示】 不能.从对 a 进行分类讨论可以看出,a 取 不同情况时会有不同的执行步骤,因此,不能只用顺序结构 表示.
名称
定义
结构形式
特征 两个步骤 A、B
条件 分支 结构
依据指定条 件选择执行
根据条件选择一 个执行
不同指令
的控制结构 根据条件选择是 否执行步骤 A
结构形式
特征 由若干个依 次执行的步 骤组成, 任何 一种算法都 离不开的基 本结构
条件分支结构
【问题导思】 1.解关于 x 的方程 ax+4=0 的算法步骤是什么?
【提示】 S1 输入实数 a. S2 判断 a 是否为 0,若为 0,输出“方程无解”;若不 4 为 0,计算 x=- ,输出 x,结束算法. a
(2)第二年后的人口总数是 P×(1 +R)+P×(1+R )×R= P(1+R)2; …… 以此类推,得到第 T 年后的人口总数是 P(1+R)T.
3.如果要计算第 10 年后的人口总数,乘(1+R)的运算 要重复多少次? 【提示】 由于现有的人口总数是 P,10 年后为 P(1 +R)10, 所以乘(1+R)的运算要重复 10 次.
●教学流程
演示结束
1.理解程序框图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 构和循环结构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重 课标 点) 解读 2.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功能. 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程序框图 来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顺序结构
【问题导思】 已知球的半为 R, 1.设计一个算法,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提示】 S1 输入球的半径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