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性空洞与肺癌性空洞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性空洞与肺癌性空洞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CT在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治疗的肺结核空洞38例(观察组)以及肺癌空洞患者41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特点。

结果:肺结核空洞多以厚壁空洞(55.3%)、钙化(26.3%)、周围卫星灶(76.3%)为主要特点,薄壁空洞、壁结节、分叶、毛刺以及胸膜凹陷征较为少见。

肺癌空洞以厚壁空洞(82.9%)、壁结节(70.7%)、分叶(90.2%)、毛刺(75.6%)以及胸膜凹陷征(73.2%)为主要特点,钙化以及卫星灶较为少见,经统计分析,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CT能够有效鉴别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标签:CT;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鉴别诊断
肺内空洞性病变是肺组织坏死液化后由支气管排出,同时引入空气而形成,其是常见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以结核性空洞和癌性空洞最为常见。

两病的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如何对其准确定性一直是困扰每一位放射科医师的一个难题。

本文对比分析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CT检查资料特点,旨在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治疗的肺结核空洞患者38例(观察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l4例,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4±5.8)岁,肺癌空洞患者41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2.9 4-5.4)岁。

实验病例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明确;(2)排除其他类型肺部空洞可能性。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采用GE螺旋CT进行肺部扫描。

(1)取仰卧位。

(2)常规扫描:扫描层厚10 mm,层间距9 mm。

(3)重点部位:5 mm薄层扫描。

1.3评价指标
评估肺结核或肺癌空洞壁的厚薄程度(以3 mm为判断的界线,厚度≥3 mm 为厚壁空洞,3 mm);空洞内缘多凸凹不平,可见壁结节;结节边缘可见向周围组织放射的毛刺;分叶征以及胸膜凹陷征多见。

(2)肺结核空洞的CT检查特点为:空洞病灶多位于肺部下叶背段或上叶尖后段;空洞常伴随钙化灶,多为近心性空
洞,内壁多平滑,周围卫星灶多见,空洞外缘多较为规整,毛刺、分叶征以及胸膜凹陷征较为少见。

综上所述,CT检查能够较为清晰显示肺结核空洞和肺癌空洞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建议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洪.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CT鉴别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13—114.
[2] 叶四兴.CT探查周围型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的表现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版),2012,14(21):253—254.
[3]古余卫,陆普选.肺癌空洞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2008,8(4):329—330.
[4]马大庆.肺部空洞影像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7-8.
[5]张丽好,黎婉媚,李听洁.探讨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CT鉴别诊断的价值[J].临床急诊杂志,2002,3(3):126.
[6]焦德坤,焦玉环,乐中兴.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04—506.
[7]刘斌,林少敏.抗结核病药物的应用[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6,25(25):l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