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听,知道这是谁的歌声吗?蟋蟀在唱歌呢。

(板书“蟋
蟀”)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这小不点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养蟋蟀,后来在研究蟋蟀的过程中,他在大自然里搜索到了蟋蟀的住宅。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宅”字写法。

2、齐读课题。

3、人的住房叫住宅,咦?蟋蟀的住宅,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蟋蟀的住宅在哪儿?
生:蟋蟀的住宅什么样子?
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真会思考。

看来,你们对蟋蟀的住宅都非常关注。

那咱们赶快去读读书,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谁能简单地说说。

生:蟋蟀住宅周围的环境。

生:该房子的过程。

生:……
师:刚才,有的同学谈到选址、样子,这些都与住宅本身的特点有关,(板书:特点)还有同学谈到住宅的修建情况。

(板书:修建)
3、咱们再认真默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

边读边做批注。

(表扬个别动笔默读的同学)
4、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从住宅特点和修建这两方面中,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到小组中交流一下。

5、全班交流。

三、研读“住宅特点”部分。

1、学生谈到“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生:我发现蟋蟀的住宅很好,朝阳、隐蔽、倾斜、弯弯曲曲。

师:你对住宅特点感兴趣。

你能把这两句话读读吗?(教师板书简笔画)
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生:又大又急的雨。

师:又大又急的雨。

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生:朝阳堤岸,排水优良。

师:多会找地方呀,还有补充的吗?
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师:向上倾斜,利于排水,你真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师:是这样的吗?咱们瞧瞧去!(课件演示)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

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你们抓住这些关键词体会到这一点,真能干。

谁想读读这两句话?注意带点的词语。

生读。

师:“九寸深,一指宽。

”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
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引导联系上文: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慎重选址,一定…并且,不利用…(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

)
师:恩,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
生接话: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师:不会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
全班接读: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
师: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

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

自己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

谁读给我们听听。

生有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师: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咱们一起读读黑色的文字。

全班齐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
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

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3、关于住宅的特点,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吗?
——学生谈到房子内部情况。

生:我觉得蟋蟀很能干。

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干燥。

师:(教师板书:简朴、清洁、干燥)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

咱们一起读读这两句。

——学生谈到门前的平台。

生:我觉得蟋蟀很会生活,还在平台弹琴唱歌。

师:劳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

那你读读吧。

生读得不够好。

师:小姑娘,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

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课件演示月夜星空,蟋蟀弹琴唱歌)好听吗?想象一下,他会唱什么呢?
生:他可能在歌唱自己美好的生活。

生:他可能在赞美自己的住宅。

师:也许他还用歌声在找伙伴呢!还是请你来读,小姑娘。

生读得比前一次好。

师:有进步,你也被这小家伙的快乐感染了呀。

师:女孩子,带着我们再去欣赏欣赏。

配乐女生读。

师: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
——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
生:我发现蟋蟀很聪明,有门,是一丛草,安全。

师: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
师:刚才有个小组讨论到这个地方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请你们提出来。

生:蟋蟀为什么只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呢?
师:边读边听边思考,这个习惯真不错。

我想追问一句,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看看插图,能解答吗?
生: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师:高,实在是高!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

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

明白了吗?
男生读。

师: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

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

(板书:隐蔽)
教师小结:瞧瞧这小家伙,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4、读到这儿,我们不由产生这样一些疑问:蟋蟀怎么会有修建
住宅的才能呢?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四、研读“修建”。

1、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安逸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8-10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

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1)生谈到第8自然段内容。

师:正如你所说,这个小不点,就是这样,用他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修建了是他身长10倍的住宅,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大家一起读读,感受感受。

(2)生谈到第9自然段内容。

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你能读读这段吗?
(3)生谈到第10自然段内容。

师:法布尔还观察到主人靠这柔弱的工具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整住宅。

这小家伙真的是“不肯随遇而安”。

谁想读读最后一段?
3、教师小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全班齐读“假使……伟大的工程”。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师: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
生:因为法布尔描写很生动。

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

生:因为他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师:大家再读读这三句话,注意红色的词语,同样都是指蟋蟀的住所,作者却用了不
同的词语表达。

你能体会出这样的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吗?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生:他非常喜爱蟋蟀。

生:巢穴是动物藏身的地方,住宅住得要舒服一些,家有温馨的感觉。

我感觉法布尔对蟋蟀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师:你读到作者心里去了。

我想起这么一句话:买得了房子买不了家呀。

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情感也会不一样。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而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就流露于这字里行间啊。

3、此时此刻,你们对蟋蟀的住宅一定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做做这个小练笔。

尝试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你的情感。

出示: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它在这里。

生: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舞台,它在这里展示才华,纵情歌唱。

生:……
4、引入《昆虫记》中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法)法布尔《昆虫记》
5、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临别赠书)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可以更深地感受到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和敬佩。

特点:(简笔画)简朴、清洁、干燥隐蔽
23、蟋蟀的住宅{倾斜}伟大的工程
修建:工具柔弱、强度大、时间长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积累好词佳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四、拓展阅读。

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

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第【2】篇〗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一.说课标: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承接《爬山虎的脚》,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及其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三是学习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会认"宅""弃"等7个生字;会写"蔽""毫"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隐蔽“隐蔽”“随遇而安”“隐藏”“倾斜”等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二单元第7课,是19世纪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赞扬了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篇课文也不例外。

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
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

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不足的地方就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本班共有77名学生,女生35人,男生42人.优生27人,占全班总人数的35%,中等生48人,占全班人数的62%,学困生2人,占全班人数的2%.本班学生基础知识差异不大,认知水平和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有差异:特别是优生和学困生差异较大.
四、说教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

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代表蟋蟀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教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小组课堂讨论法、点拨法、练习法,积累法等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便使
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课文内容,写作意图,拟人手法等。

五、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展示自己的自信心。

六.说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感受形象。

(3分钟)
开始出示一幅图,展示蟋蟀及其关于蟋蟀的文字介绍。

让不熟悉蟋蟀的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提问:什么叫住宅学生通过预习回答住宅的含义:一般指人住的房子。

这里引出:为什么把蟋蟀的巢穴也能称为住宅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情绪和认知上的铺垫。

接紧着,介绍作者并带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7分钟)
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他的唱歌还由于他的住宅。

通过与其他昆虫的比较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蟋蟀巢穴的特别之处。

其他的昆虫:“临时”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慎重”的选择、“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到卧室”,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到蟋蟀“住
宅”的特别之处,从而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作者对蟋蟀的住宅评价是“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该部分学习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环节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20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着重突破本课重点难点,让学生围绕着(1)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2)蟋蟀是怎样建房子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段落、并读一读。

(3)课文中提到了蟋蟀怎样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里这3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

在回答归纳中引导归类并划分文章结构:1.蟋蟀住宅的特点(2-6自然段):内部光滑、清洁、干燥、简朴、卫生;外部朝着阳光、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2.蟋蟀是怎样建房子的(7-9自然段):从时间、挖掘、修整三个方面来归纳整理。

这里对描写细致的、好的段落进行诵读、分析。

如:“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本段动词多、生动形象。

3. 课文中提到了蟋蟀怎样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哪里:相关句子:“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构造合理)”。

反映蟋蟀精神特点,在这里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表述蟋蟀所具有的值得学习的精神。

4.为什么把蟋蟀的住宅称为“伟大的工程”:蟋蟀的住宅舒适,安全;蟋蟀用来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
环节4: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3分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环节5:迁移延伸课堂练习(7分钟)
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而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用”。

积累词语是为了“用”,学习方法还是为了“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学会运用。

学以致用,从阅读到写作,一脉相承。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小练笔。

1、读课文,认真观察一种植物或者你喜爱的动物进行描述。

2、根据课文内容,以“我是一只蟋蟀”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话、写话等训练,不仅提升了感情,而且积累内化了语言,提高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7、蟋蟀的住宅
选址:排水优良、温和阳光(不随遇而安)
特点:外部:向阳、隐蔽、干燥、弯曲、有门、
有平台(工程伟大)
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时间:秋天动工
建造方法:扒、搬、踏、推(不辞劳苦)
整修:冬季不时整修要求:平整、光滑、干燥舒适
课后作业:完成该课大小练习册的填写;继续完善课堂小练笔.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第【3】篇〗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

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
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篇课文也不例外。

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议、然后介绍来掌握蟋蟀的建筑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具准备:演示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

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代表蟋蟀去参加住宅展览会,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