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编写人:罗力毓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

2.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3.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以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含义。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5.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6.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和想像能力。

3.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3.通过绘图训练,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激发对科学和个人内在美的追求志向。

学习重难点: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③不同经度地方时的计算,以及区时的推算;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难点主要有: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②黄赤交角及其意义;③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方法指导:
①图解法和演示法教学;②投影法或多媒体辅助教学;③读图分析、讨论,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知识链接: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自转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
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2.公转形状:近似正圆的。

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
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 请用图示意昼夜半球、晨昏线、太阳光线。

(注:太阳光线应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4、地方时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自向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边
的地点比边地点先看到日出。

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

边的地点比边地点时间要早。

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时。

经度相差°,时间相差1小时。

5、区时的计算
(1)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

例如:东八区为8点,东九区为点,东二区为点。

(2)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

例如:东八区为20点,西五区为点。

6、我国统一采用“时间”,即区的区时,东经°的地方时。

美国纽约在区,英国伦敦在区。

7、赤道平面指过并与垂直的平面。

黄道平面指地球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目前为。

请在上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

请在下图中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二分二至如何判断?
(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 ;(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 。

8、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 ;
(2)昼夜长短 ;
9、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

春秋分日:(1)全球昼夜;(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10、夏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

夏至日:(1,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11、冬至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

冬至日:(1)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12、天文上的四季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问题设置: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E,89°N B.80°W,40°S
C.10°E,1°S D.180°W,71°S
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
A.就线速度而言,高雄小于马尼拉;就角速度而言,高雄大于马尼拉
B.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
C.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
D.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3.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有()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二分之一
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D.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椭圆,但半长轴与半短轴相差不大,仅为12千米
B.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C.从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地球呈逆时针方向公转
D.地球公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
5.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一月初
C.地球从A点出发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
6.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

回答7~9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长江流域一带进入梅雨季节
B.此时北京地区在晴夜的19时~20时,天顶附近可以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
C.此时武汉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此时悉尼昼最短,夜最长
8.若地球正朝近日点方向运动,此时“北京时间”是
A.9月23日3时20分 B.3月21日8时
C.3月21日3时20分 D.9月23日7时
9.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占地球表面积的
A.一半 B.一半以上 C.一半以下 D.无法判断
20XX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 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11.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 600千米
B. 900千米
C. 1200千米
D. 1500千米
能力提高:
1.在右边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别
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
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
是。

(5)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A、B两汊,两汊中
的流量较大,原因是。

(2)最近几十年,崇明岛以东沙洲群迅速扩大、
增加,原因是
(3)启东港今后的发展趋势为,理由是。

(4)崇明岛上C、D两个港口中,发展前途好的是,理由是。

(5)上海港主要在市区黄浦江两岸,海轮要经过吴淞口进入黄浦江。

长江口泥沙情况对上海港进出航道的影响是:。

学习反思:
1.C 2.B 3.B 4.B 5.D 6.AD 7.B 8.A 9.C 10.A 11.C
能力提高
1.(1)A(2)DA(3)CD(4)A(5)BC
2.(1)B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享有偏转
(2)长江中上游山区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泥沙量增加,长江口泥沙沉积加剧。

(3)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北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沉积多
(4)C D将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
(5)崇明岛汊将要消失,现南汊流量更集中,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