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科学教案水珠从哪里来_教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水珠从哪里来_教科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水珠从哪里来教科版
一、教材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二、设计思想
本课一开始就向学生呈现了一个现象: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继而提出本课的探究问题: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对于这些小水珠的来源,学生们一开始往往会有多种解释。

希望学生回忆生活中是否见过类似的现象,并根据已有经验分析,排除不合理的解释。

总之,通过分析和讨论,要让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

但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玻璃杯外壁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但是,与杯内的冰似乎又是有关系的。

小水珠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根据观察及原有的生活经验,重新做出假设。

本课研究的问题是“水珠从哪里来?”但是,最后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课只是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假设、寻求证据、修正假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幻灯片显示并板书:水珠从哪里来)
预设:①会不会像人的汗水从皮肤里钻出来一样;②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③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5、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判断一下哪些解释不合理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①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烧杯是不渗水的;②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③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6、通过你们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水珠是从杯子里边出来的吗?(不是)
7、小结:看来烧杯外壁上的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成水,再从杯子里边出来的。

(对于小水珠的来源,学生们一开始往往会有很多种解释,这里只是学生的一个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能做出的解释只要符合逻辑越多越好。

有了多个解释,接下来就需要对各种解释进行分析和验证。

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根据经验分析,排除不合理的解释,再通过讨论和分析,要让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烧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

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课件显示要研究的问题)
2、齐读问题并小组讨论:我们的猜测是什么?怎样进行实验?确定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提出后让大家来研究,有的学生会连研究什么问题都搞不清楚,因此,在这里要求大家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齐读,进一步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3、学生讨论并把小组的想法写下来
4、全班讨论并交流汇报刚才的问题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烧杯,其中一只杯里加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里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

隔几
分钟观察三个烧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5、对他们小组的做法有没有意见?
(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要求同学们倾听好同学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6、这里要不要用到毛巾?用在哪里?
(如果前面有学生提出该问题就最好,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则由老师提出,因为这个涉及到实验的细节问题,向学生渗透细节会决定实验成功与否的思想。


7、请你们再来整理一下实验的思路,简要的填写在实验报告上并指名上台说方法。

(由于前面一系列的讨论,显得有些零散,给学生一定时间整理实验的方法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实验,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先思考再动手的好习惯。


8、学生完成实验并汇报实验报告。

9、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预设:装冰块的烧杯外壁上有小水珠,另两只烧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

加自来水的烧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烧杯壁不渗水;而装冰的烧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烧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10、现在我们知道,水珠的形成与杯内的冰有关系,与冰的哪个特征有关系呢?(冷)
11、那你觉得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12、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水珠不是冰化成的水;另一个是水珠的形成与冰是有关系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先假设,再进行分析判断去除不合理的假设,在进行教学时,主要是以学生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感觉学生有点讨论不起来,而这里的讨论,恰恰是可以使整个课堂出彩的地方。

而在解决第二个问题中,自认为还是上的比较成功的。

学生对于如何实验能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且在次基础上达成一致。

同时,有的学生还在讨论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想法。

例如:有一组学生始终认为是杯中的水蒸气跑出来,再在杯子周围产生的,他们要求了一个培养皿把杯子盖上,其它方法跟别的小组一样。

实验的结果恰恰是修正了他们原来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