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政九年级上册5.0第5课与诚信同行word教案(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第2课时做诚实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诚信的智慧与诚信守则。
2、能力目标
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
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诚实做人,讲究信用。
办事尽职,实事求是。
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
本课安排的依据
(1)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尽管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地加强,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因道德上的迷茫导致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现象不可避免。
这些现象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不可轻视。
譬如考试作弊、言行不一、借物不还、胡乱许诺等在学生身上时有发生,所以讲究诚信做人已经成为关系到初中生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引发诚信问题。
初中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封闭半开放的心理发展阶段。
他们情绪波动大、易冲动,在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而难以兑现;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有爱面子的心理,为保全面子有时不惜弄假,对问题认识肤浅,使他们容易被欺骗和欺骗人。
所有这些现象都要求我们加强诚信教育。
(2)课标的具体要求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教学理念:
以动为主,以讲为辅。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思考是本课教学的根本,教师的讲解只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
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反面警戒为辅。
诚信与不诚信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诚信的主旋律加以引导,以反面现象的分析为辅助。
以活动为抓手,以反思为目的。
组织活动只是本课教学的途径,教学并不在于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是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反思,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辩论法、角色体验法、讲故事法等,使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
教学重点、难点:
诚信的智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诚信的文字材料、影像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配合课堂教学使用。
学生准备:搜集身边的人和事选择诚信与不诚信的事例各一则,在课内交流。
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以诚信为题,广泛收集资料,包括到图书馆、书店收集相关的资料;走访有关的成功人士,请他们谈谈诚信问题;设计有关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诚信名言等等。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故事启迪:有一家很大的外资公司在中国招聘雇员。
条件是很苛刻的,前往应聘者都是具有高学历者。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
像他乡遇知已一样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我了?”
应聘的中国青年心里一震:“他认错人了。
”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认为,诚实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他冷静而客气地说:“先生,你可能认错人了。
我没有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过。
我只有在中国读大学的学历。
”说着话的同时,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又一次露出惊喜之色,他说:“你很诚实,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
现在我们进行第二关的业务水平测试……”最终,这位青年被录取了。
如果这个应聘者耍小聪明,不诚实守信,那么他连第一关都过不了,更别谈其他了。
想一想: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做诚实的人,必须对人守信。
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
古人说:“一诺千金。
”向别人许诺是一件严肃的事,一旦许诺就应当实践诺言。
实践诺言,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人格的完整。
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一、重诺守信(投影)
必须对人守信。
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
实践诺言,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人格的完整。
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活动一:诚信兄弟
湖北省孙水林、孙东林兄弟被授予“诚信兄弟”称号,其家庭也被授予“道德模范家庭”称号。
他们弟兄俩二十年来一直坚持大年三十前结清工人工资的承诺。
2010年春节前夕,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孙水林为能在大雪封路前回到武汉结清工人工资,冒着恶劣天气连夜返乡,不幸发生车祸,一家五口身亡。
弟弟孙东林得知噩耗后,来不及办理丧事,就冒雪返乡,在新年前将33.6万元工钱全部发放给60余名农民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活动过程:
(1)阅读小健和小奎的故事。
(2)分析小健如果告诉老师实情,可能产生的结果。
(3)分析如果小健履行对小奎的承诺,可能有什么结果。
(4)联系自己的实际说明自己会怎样选择,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教师导向:(要注重内心矛盾状况的分析,对选择的结果也要有明确的导向。
)
二、对事负责
诚信楷模——一句话一辈子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
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崭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结合课本思考,从张平宜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学生讨论归纳:
1、做诚实的人,必须做到对事负责,也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并对自己所做
的事负责。
对事负责既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2、只有对事负责,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活动二(探究):
请列举一些平时生活中对事负责的具体表现。
有错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考试时不作弊。
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8事例。
思考:考试结束后,张某找李某谈心,想一想他会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求真的态度,不能靠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来取胜。
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成绩和荣誉才具有真实价值。
抄袭作业、请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等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
这些行为看似小事,但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诚信学习、诚信考试,不仅是对学校、老师、家长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诚信,是对自己负责。
活动三:播放视频《狼来了》
看完动画《狼来了》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点拨:“不诚信”可能蒙蔽一时,但终究会被揭穿。
投影出示板书:
痛定思痛:
他们不敢收百元大钞
中午,酷热难当,我想买一根冰棒。
见有顾客,冷饮摊主前,我翻遍几个口袋,没发现零钱,只得递上百元大钞。
“这么大的钱买一根冰棒?”摊主疑惑地问,接钱的手不由自主地往回缩,“哎呀!真不凑巧!冰棒刚卖完了。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按住冰柜。
“莫非你认为我这钱是假的?”我气呼呼地说。
“哪里哪里!只是……只是太不揍巧了,刚刚卖完了。
”摊主的表情,分明是不放心我的百元钞票。
有钱还怕买不到冰棒?我气冲冲地走向另一个摊点。
这次,我决定先不亮出百元钞票。
“有冰棒吗?”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
“有!有!我们这附近几个摊点刚刚一起上的批发部送来的冰棒,品种蛮多,随你挑。
”摊主热情地回答。
见此情景,我递上百元钞票:“那就买一根。
”
一看是百元钞票,摊主赶忙说:“给零钱,给零钱。
”
我没好气地说:“有零钱早就给你了,没有。
”
一听这话,摊主马上收敛起笑容,连连摆手,态度坚决地说:“不卖了!不卖了!小本生意,小本生意,没零钱找。
”边说边上下打量我。
百元钞票是我刚刚从银行取出来的,但两位摊主见我用百元钞票买5角钱一根的冰棒,便怀疑是假币。
看来,若诚信环境不好,花钱都不容易啊!
三、从说实话开始
(引导过渡)
活动四:
设问:考试时你的好朋友作弊,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过渡: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是要“实事求是”,还是要“虚虚实实”?
活动五:是要“实事求是”,还是要“虚虚实实”?
(1)诚信做人是要“实事求是”,还是要“虚虚实实”?
(2)要“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其道理在什么地方?
(3)你对“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怎么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教师分析:对“老实人吃亏”现象进行分析,用事实说明这种说法的错误。
做诚实的人,必须说老实话。
对人对事,与他人交往,都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也是诚实守信品质的基本要求。
谎言虽然可能取悦于一时,但终究不能长久,最终结果是即使说了真话也可能没有人相信;而且不说老实话,不做老实事,往往会引起自己内心的不安,有损身心健康。
诚实守信是现代人必备的品质,诚信品质需要从小培养,重在行动,诚实地对待每一件事,防止和远离各种不诚实行为。
课堂小结:
活动六:诚信宣誓
言必行,行必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以诚信换取诚信;
以诚信获得成功;
用诚信开启知识之窗;
用诚信鼓起上进之帆;
我诚信,我光荣;
我诚信,我自尊;
我诚信,我成功;
我要做 21 世纪
诚信的小主人!
课外实践:
要求:
1、每个学生收集一条诚信名言
2、每个学生写一条诚信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