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蓄.养 / 牲畜.栅.栏 /蹒跚.喘.息 / 逸兴遄.飞
B.咽.喉 / 哽咽.坍圮. / 否.泰芳馨. / 罄.竹难书
C.恫吓. / 惊吓.阴霾. / 雾霭.禁.止 / 噤.若寒蝉
D.对峙. / 侍.奉针灸. / 炙.热熨.帖 / 卖官鬻.爵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近日媒体上有一条很吸引眼球的新闻:“美国科学家创造出史上第一个人造生命。
”同时在媒体上推波助澜的还有一些人文学者。
他们有的对此推崇备至,认为它可与哥白尼、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发现媲美;有的则忧心忡忡,认为为使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其害,应立即停止研究。
连奥巴马也紧急下令其生物伦理委员会评定这项研究的风险。
A .推波助澜 B.忧心忡忡 C.连 D.评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国美”的前途,不仅关系到几十万员工的生计,关系到市场的平稳,还有一条——当人们多年抱怨中国零售市场被外资惨烈瓜分时,“国美”出现了,但“国美”正遭厄运。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
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
2.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
③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
产生过激行为。
④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
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
⑤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
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A.①④②③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⑤②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帝饯于都门外。
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
文帝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未见知。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台中咸称其能。
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
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惠达入呈,文帝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佐王才。
文帝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文帝曾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文帝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文帝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文帝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
文帝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
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
文帝甚重之,常置诸坐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
达皆至大官。
文帝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
..,则随事施行。
及还,启知而已。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C.文帝整衣危.坐。
危:高高地。
D.若须有处分
..,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台中咸称其.能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C.①因.称其有佐王才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乃召绰,告之以.事②予以.愚获罪,谪潇水上
7.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从兄让为汾州刺史。
B.在官岁余,未见知。
C.周文帝饯于都门外。
D.自是宠遇日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当即任命他为汾州刺史,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裁定。
惠达再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
C.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D.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文帝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②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三、古代诗歌阅读
1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①②题,共7分。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①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四、句子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人行,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
《论语》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3)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4)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2一15题。
学术通俗化不是学术娱乐化
近些年,学术突然与大众亲近起来。
不少具有“学者”身份的人,在电视上以时髦的话语方式,谈先秦诸子,谈三国风云,或古今中外无所不谈。
出版界自然也不甘落后,趁机大出这类以浅显易懂而又充满噱头的方式谈论“学术问题”的书。
有人对之非议,也有人出而辩护。
辩护的理由是:学术的通俗化是必要的,学术走向大众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是极易混淆却又大不相同的两回事。
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
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
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人权的意识和观念,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
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
过去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
这种普及性的著作,也能成为经典。
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另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在将学术通俗化时,必然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必然要将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牺牲掉。
但这丝毫不意味着迎合大众、讨好大众。
如果说,一个学者,在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时,应该心怀一种神圣感,应该有着对学术的敬畏,那他在从事将学术通俗化的工作时,这种神圣感,这份敬畏之心,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学术通俗化,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仍然是以对大众启蒙为目的。
它不是要强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
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
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无非是名与利。
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
大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说什么。
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
不妨以萨孟武的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
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决的批判和否定。
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造反集团,不过是一个“流氓集团”。
他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流氓集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指出这种“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
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
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梁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
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他们决不会这样讲。
他们一定会极力歌颂“梁山好汉”的“义”与“勇”,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微词。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
为了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说李逵是“猛男”。
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
在这合不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 ( ) A.如今尽人皆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常识,都是由当初高深的学术观点,借助学术通俗化方式逐渐普及形成的。
B.无论是从事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学者们都应心怀一种神圣和对学术的敬畏。
C.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常常以时髦而又充满噱头的话语方式,来解读古今中外的“学术问题”。
D.学术通俗化,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其实质就是实现迎合大众,对大众启蒙这一目的。
E. 对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将学术通俗化的学者和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13.根据文意,下列对“学术通俗化”的理解,确切的一项是(3分) ()A.学术走向大众,影响大众的生活,与大众亲近起来,让大众最开心。
B.将学术专业艰深的成果以“通俗经典”的形式尽可能地向社会普及。
C.牺牲掉学术著作中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好恶。
D.浅显易懂,但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不会讨得大众的喜爱。
14.文中两次例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各有什么作用?(4分)
15.为什么说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极易混淆?二者有什么不同?(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15分。
《读柳永》(梁衡)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
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比如这首已传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
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
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
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16.柳永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发展与创新,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17.请简要分析“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5分)
18.为什么宋真宗、仁宗两朝考中的916名进士都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而历史却记住了柳永?这对我们在成才成事方面有些什么启示?(6分)
六、语言表达
19.下面这则请假条中存在语言不得体、不简明的问题,请把不得体的词语和不简明之处找出来,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黄老师:
下周一,广东体院将在我市举行面试,作为具有着良好身体素质、体育成绩卓著的学生,届时我将出席这次考试。
为此,我特意向您专门请假一天,请您务必批准。
此致
敬礼!
学生李翔
【精品】6月20日
(1)不得体的词语(4个):
(2)不简明之处(2处):
20.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
(6分)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命题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高一教学楼四楼有一幅标语:“让过程变得美丽,让结果变得灿烂”。
这一标语的确能给我们产生不少感慨。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让过程变得美丽”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分别是:(xùchù) (zhàshān) (chuǎn chuán) 其余B中“圮、否”都读pǐ,C中“禁、噤”都读jìn, D中“熨、鬻”都读yù。
2.D
【解析】评定: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此处应改为“评估”,才能与“风险”相搭配。
推波助澜:比喻助长其声势;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十分不安的样子;连:连词,表示强调,与“也”构成一对关联词,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
3.D
【解析】A句介词“对”用错,应将“对”删除;B句搭配不当,应将“吸收、输送氧气”删除;C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4.B
【解析】通过分析第④句的陈述对象“药物或化学物质”,它与①句的“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相对应;第③句的陈述对象是“物质”,它与第⑤句的宾语相对应。
并且,第②句的“吃得太饱”又和第⑤句的“摄入的过量高蛋白”相承接。
5.B
6.D
7.B
8.A
9.(1)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2)①周文帝就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②所以苏绰能够全部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周文帝成就大事。
【解析】
5.A 除:授官; C 危:正,端正; D 处分:处理安排。
6.以:把/因为 A 向 B代词,他 C 于是。
7.略
8.“任命他为汾州刺史”错。
9.(1)每多、少、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具,1分;状,1分;句意,1分。
②得,1分;赞成,1分;句意,1分。
10.①本诗通过描写诗人送别朋友魏二时的情景(1分),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或对朋友的眷恋,或朋友间的离情之苦)和想象离别后的凄凉(2分)。
②首句叙写江楼饯别和次句描写秋风秋雨入舟,都是写实;或(前两句实写离别时的事和景)(2分);后两句为友人虚构了孤月高悬难入眠、猿声悲鸣入梦境的典型的羁旅孤寂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将惆怅的别情渲染到极致。
(2分)
【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本诗一、二两句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三、四两句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填,位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作答时要找出诗中哪些内容是“实”,哪些内容是“虚”,并分析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效果。
诗歌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1.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
【详解】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猥、济、挽的写法。
12.AD
13.B
14.第一次写《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是论证过去的学者很注重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并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2分);第二次举出《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旨在把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进行对比,进而揭示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表现和危害(2分)。
15.因为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看起来很相似。
表面上都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力求浅显易懂。
(2分)但二者又截然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在教育大众、启迪大众、唤醒大众。
(或以对大众启蒙为宗旨,或它不是要强化而是要摧毁、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
)(1分)而后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因而迎合大众,讨好大众。
(1分)
【解析】
12.原文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在A项中变成了“如今尽人皆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常识,都是由当初高深的学术观点,借助学术通俗化方式逐渐普及形成的”。
在D项中,“其实质就是实现迎合大众,对大众启蒙这一目的。
”有误。
13.A C无中生有,D项以偏概全。
14.略
15.略
16.(1)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2)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3)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17.将考场落第后陷入人生困境中的柳永比喻成处于绝壁上的黄山迎客松(2分),生动揭示了柳永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并创造出使后人无法企及(或仰慕)的艺术高峰的事实(2分)(答案语句通顺1分)。
18.原因: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成事,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面对顺境,一般人都是心里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
而柳永虽然面对的是落第的逆境之下,但他心里总想得到一个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并为之斗争,为之创造。
(3分)启示: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可是人可以利用环境,通过正确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成就一番事业。
(3分)
【解析】
16.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