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章-走近细胞高考预测-新人教版必修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1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 1 章走近细胞高考预测新人教版必修 1
预测点 1.多种多样的细胞
1.人类的适应能力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据说,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在安第斯山脉的人们拥有一种遗传
变异,似乎能快速代谢砷这种剧毒的化合物。
以下有关细胞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细胞一般比拟微小,通常以微米(μm)为单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B.
一般情况下,不管在真核细胞还是细菌细胞中,都包含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 C.
细菌内控制抵抗不良环境的基因与人体内控制分解砷的基因存在的位置不相同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均具有无膜细胞器——核糖体
【解析】选 A。
细胞一般较微小,通常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但也有例外,如一些鸟的卵(不包含蛋清),直径可达几厘米,故 A 错误。
一般情况下,不管真核细胞还是细菌细胞中都包含该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故B 正确。
细菌内控制抵抗不良环境的基因存在于拟核或质粒中,而人体内控制分解砷的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两者位置不同,故 C 正确。
核糖体属于无膜细胞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故 D 正确。
预测点 2.用集合来表示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
2.模型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是科学认识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以下图各种概念之间
的关系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解析】选B。
原核细胞具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两者不存在包含关系;细菌病毒与噬菌体,
二者是指同种生物;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生命系统包含生态系统,两者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预测点 3.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诺维氏芽孢杆菌-NT 对现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成为“超级耐药菌〞。
如图为该种细菌耐药策略模式图(①为抗生素,②为药物作用目标),请分析答复([ ]中填序号):
(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图中④是,③是。
(2)目前,用来治疗疾病的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如蛋白质合成、DNA 复
制时的解旋、细胞壁的合成等,这些抗生素对著名的埃博拉病毒是否起作用?。
(3)这些耐药基因的产生是细菌基因经过随机产生的,也可以通过基因交换从其他变异的细菌那
里获得,假设③④均为细菌的DNA,耐药基因通常位于[ ] 上。
【解析】(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但具有大型环状 DNA,即拟核和小型的环状 DNA,即质粒。
图
中④为质粒,③为拟核。
(2)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如蛋白质合成、DNA 复制时的解旋、细胞壁的合成等,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
(3)细菌耐药基因经过随机突变产生,也可通过基因交换从其他变异的细菌那里获得,可见耐药基因应该
位于细菌质粒上,而非拟核中。
答案:(1)质粒拟核(2)不起作用
(3)突变[④]质粒
2021-2021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时提升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2
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题 5 分,共60 分)
1.(xx·渭南模拟)以下有关孟德尔对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
2
的别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
1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别离 C.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假设F
1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别离,那么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
且比例为1∶1 D. 假说能解释F
2
自交产生3∶1别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解析】选 D。
此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
孟德尔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发现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
中,F
2
的别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显性与隐性的比例约为3∶1,A正确;在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
说〞之一是: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别离,B正确;根据假说,进行“演绎〞:假设F
1
产生配
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别离,那么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C正确;假说不能解
释F
2
自交产生3∶1别离比的原因,D 错误。
2.以下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与感病
D.绵羊的长毛与细毛
【解析】选 D。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水稻的早熟和晚熟、豌豆的紫花和红花及小麦的抗病与感病均为相对性状,而绵羊的长毛和短毛,细毛与粗毛分别为相对性状。
3.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植株所产生的♀♂(雌雄)配子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 )
A.♀=♂
B.♀A∶♂a=1∶1
C.♀A∶♀a=1∶1
D.♀>♂
【解析】选 C。
生物产生雌雄配子的方式为减数分裂,一般情况下雌配子的数量远少于雄配子的数量。
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 A 与a 发生别离,使得雌配子中携带 A 基因和 a 基因的数量相当,雄配子中携带 A 基因和 a 基因的数量也相当。
4.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以下四组杂交实验中: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101 白花,③紫花×白花→208 紫花,④紫花×白花→98 紫花+102 白花。
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解析】选 D。
由同一表现型的个体杂交假设子一代发生性状别离,那么亲本为杂合子,判断“②紫花×紫花
→301紫花+101 白花〞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又由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判断“③紫花×白花→208 紫花〞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5.(xx·太原模拟)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
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
F
1,将F
1
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
2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F
2
中无性状别离
B.F
2
中性状别离比为3∶1
C.F
2
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F
2
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解析】选C。
假设控制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的基因分别用 D、d 表示,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
F
1,将F
1
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F
2
,由于F
1
中,红果肉西红柿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1/3,基
因型为Dd的个体占2/3,那么F
2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2/3)×(1/4)=1/6,F
2
中性状别离比为5∶1,其
中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在F
1
中即能出现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6.(xx·深圳模拟)某种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选项是( )
B.由杂交 B
C.杂交 B 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别离定律
【解题指南】(1)解题关键:显隐性关系的判断及杂交组合比中后代2∶1 形成原因的理解。
(2)关键知识:显性纯合致死仍旧遵循基因的别离定律。
【解析】选 C。
由杂交 B 的结果可知,黄色为显性性状,灰色为隐性性状,且杂交 B 中的双亲为杂合子;
杂交 A 的亲子代均表现为隐性性状(灰色),因此,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结合杂交 B 后代中 2/3 黄色、1/3 灰色,可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黄色个体纯合时会死亡,因此,杂交 B 后代黄色毛鼠都是杂合子,
没有纯合子。
【方法技巧】显隐性及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显隐性性状的两种判断方法。
①A×B→A,那么 A 为显性性状,B 为隐性性状。
②A×A→A+B,那么 A 为显性性状,B 为隐性性状。
注:A、B 为表现型。
(2)纯合子、杂合子的两种判断方法。
①A×B→A,那么亲本 A、B 是纯合子。
②A×A→A+B,那么亲本 A 为杂合子。
7.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
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
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B.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 1/4
C.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纯合的
D.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解析】选 D。
由于双亲皆为褐眼,在孩子中出现蓝眼,可推知双亲均为杂合子,假设控制褐眼和蓝眼的
基因分别用 A 和a 表示,那么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Aa,那么其亲生孩子可能是蓝眼(aa),也可能是褐眼(AA 或Aa),所以无法确定甲、乙、丙三个孩子中哪一个是收养的;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1/2=1/8;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型可能是 AA,也可能是 Aa。
【方法技巧】个体基因型确实定方法
(1)假设后代性状别离比为显性∶隐性=3∶1,那么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aa。
(2)假设后代性状别离比为显性∶隐性=1∶1,那么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3)假设后代只有显性性状,那么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 或AA×Aa 或AA×aa。
(4)假设后代只有隐性性状,那么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即aa×aa→aa。
8.以下各项中应采取的最正确交配方式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解析】选 B。
对于动物而言,常采用测交方法鉴别个体的基因型,因此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应采
用测交的方法。
小麦自交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亲代假设为杂合子那么子代会出现性状别离,很容易鉴别;假设
测交那么需要人工操作,显然自交比测交方式更好。
由于纯合子自交子代性状稳定,杂合子自交子代会发生性
状别离,所以利用连续自交的方式,可使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以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要鉴别一对相对性
状的显隐性关系,利用不同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即显性性状。
9.(xx·孝感模拟)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 AA 的人都患病,基因型为 Aa 的人有 50%患病,基因型为aa 的人都正常。
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 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
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A.1/8
B.1/6
C.1/3
D.1/2
【解析】选 A。
根据题意分析,该女性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概率各是 1/2;丈夫的基因型为 aa。
那么这
对新婚夫妇的子女基因型为 Aa 或 aa,其中 Aa 的概率是1/2×1/2=1/4,由于 Aa 的人有 50%患病,所以这
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4×1/2=1/8。
10.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子红色牵牛花和纯合子白色牵牛花杂交,F
1
全是粉红色牵牛花。
将F
1自交后,F
2
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
2
中的粉红色的牵
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传粉,那么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
A.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B.红色∶粉红色∶白色=3∶3∶1
C.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D.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解析】选A。
F
2
中的粉红色牵牛花(Aa)和红色牵牛花(AA)的比例为2∶1,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
频率为 1/3,后代中 AA 占 4/9,Aa 占 4/9,aa 占 1/9,故后代中AA∶Aa∶aa=4∶4∶1。
11.(xx·石家庄模拟)在一个品种的兔子中,复等位基因控制皮毛的颜色并具有如下的显隐性关系:C(深
浅环纹)>c ch(栗色)>c h>(喜马拉雅色)>c(白化),一次在深浅环纹兔和喜马拉雅色兔的交配后产生了50%的
深浅环纹和 50%喜马拉雅色的后代,以下哪组交配会产生这一结果( )
Ⅰ.Cc h×c h c hⅡ.Cc×c h c
Ⅲ.Cc h×c h cⅣ.Cc×c h c h
A.Ⅰ、Ⅲ和Ⅳ
B.Ⅱ、Ⅲ和Ⅳ
C.Ⅰ、Ⅱ和Ⅲ
D.Ⅰ、Ⅱ和Ⅳ
【解析】选A。
由题意分析知,Ⅰ.C c h×c h c h→Cc h(深浅环纹)∶c h c h(喜马拉雅色)=1∶1,那么Ⅰ正确;Ⅱ.C c ×c h c→Cc h(深浅环纹)∶Cc(深浅环纹)∶c h c(喜马拉雅色)∶cc(白化)=1∶1∶1∶1,即深浅环纹∶喜马拉雅
色∶白化=2∶1∶1,与题意不符,那么Ⅱ错误;Ⅲ.Cc h×c h c→Cc h(深浅环纹)∶Cc(深浅环纹)∶c h c h(喜马拉雅
色)∶c h c(喜马拉雅色)=1∶1∶1∶1,即深浅环纹∶喜马拉雅色=1∶1,那么Ⅲ正确;Ⅳ.Cc×c h c h→Cc h(深
浅环纹)∶c h c(喜马拉雅色)=1∶1,那么Ⅳ正确。
因此Ⅰ、Ⅲ和Ⅳ组交配会产生50%的深浅环纹和50%喜马
拉雅色的后代。
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
的显隐性。
请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
A.让①与⑥杂交,③与⑧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B.让⑤与⑧杂交,⑥与⑦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C.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D.让③与⑥杂交,④与⑤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1)后代出现1∶1,那么亲本中的显性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2)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可能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也可能双亲之一是显性纯合子。
【解析】选 C。
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假设灰对白是显性,那么①④为杂合子,②③为隐性纯合子,⑤
⑥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⑦⑧均为隐性纯合子;而假设白对灰是显性,那么②③为杂合子,①④为隐性
纯合子,⑤⑥均为隐性纯合子,⑦⑧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通过①④杂交、②③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否
发生性状别离即可对上述显隐性进行确定。
如果①与④杂交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与③杂交的后代全
为白鼠,那么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①与④杂交的后代全为灰鼠,②与③杂交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那
么白色为显性性状。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13.(20 分)为了验证基因的别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
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
2
的别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下图(箭头表示授粉方式)。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
1全为非甜玉米,F
1
自交得到F
2
,
F
2
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
1
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 9/10 和1/10。
请答复以下问题。
(1)甲组实验说明,玉米的非甜是性状。
( 选填“ 显性〞或“ 隐性〞) (2)乙组实
验中,F
1
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
环节。
(3)乙组实验中,亲本B 的性状是。
(选填“非甜〞或“甜〞)
(4)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 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情况是。
【解题指南】解答此题的关键:
(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乙组亲本 B 的性状类型,分析乙组实验结果的可能
原因。
(2)明确玉米为风媒花,自然条件下进行随机交配。
【解析】甲组中F
1
全为非甜玉米,说明非甜性状为显性性状。
乙组实验中出现了甜玉米(隐性性状),说明甜玉米有自交现象,亲本 B 上发现有甜玉米,说明亲本 B 是甜玉米亲本,那么子代非甜玉米全是杂合子。
正常播种就是随机交配,所以 T 基因频率为 9/20,t 基因频率为 11/20,后代中 tt 的概率为 121/400,T_的概率为 279/400。
答案:(1)显性
(2)套袋(3)甜
(4)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14.(20 分)(能力挑战题)安哥拉兔的长毛和短毛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
用纯种安哥拉兔进行杂交实验,产
生大量的F
1和F
2
个体,杂交亲本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长,根据
隐性性状。
(2)用A
1和A
2
分别表示长毛基因和短毛基因,F
2
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中纯合A
1
A
1
占1/3,杂合A
1
A
2
占
2/3,纯种短毛雌兔基因型是A
2A
2
,F
2
长毛雄兔和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即2/3A
1
A
2
、
1/3A
2A
2,
子代性状和比例为雌兔全为短毛,雄兔有长毛有短毛且比例为2∶1。
(3)
实验说明安哥拉兔的长毛和短毛性状既与基因型有关,又与雌雄有关。
(4)
遗传图解中应标出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答案:(1)雄 (2)
雌兔全为短毛,雄兔有长毛有短毛且比例为2∶1 (3)
基因型雌雄
(4)
【延伸探究】让F
1
长毛雄兔与多只纯种短毛雌兔杂交,请说明子代雌雄兔的表现型及比例。
提示:F
1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为A
1
A
2
,纯种短毛雌兔的基因型为A
2
A
2
,杂交后代中雌兔均为短毛,雄兔既有长毛
又有短毛,且比例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