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2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20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确定”的概念,并能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2.能够使用“可能”、“可能不”、“一定”、“一定不”等词语描述不确定现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这些词语。
3.熟练掌握“不确定”的概念。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不确定”的概念。
2.能够使用“可能”、“可能不”、“一定”、“一定不”等词语描述不确定现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今天的主题:不确定现象。
比如,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在春天,我们带雨伞是否一定会下雨?
2.引入本节课的目标:了解“不确定”的概念,可以使用“可能”、“可能不”、“一定”、“一定不”等词语描述不确定现象。
2. 讲解
1.讲解“不确定”的概念。
如:不确定现象是指无法完全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只能根据已有的信息,作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2.介绍使用“可能”、“可能不”、“一定”、“一定不”等词语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方法。
如:可能会下雨、可能不会下雨、一定不会下雨等。
3. 实践
1.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使用所学方法来描述不确定的情况。
如:今天晚上我会不会做作业?可能会(确定情况比较多)、可能不会、一定会、一定不会等。
2.让学生自己发挥,设计一些情境,与同桌交流判断不确定情况。
4. 掌握
1.教师要求学生对刚刚进行的练习进行讨论,总结规律。
2.检验学生对于“不确定”的理解,提供若干情景让学生判断,“可能”、“可能不”、“一定”、“一定不”等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5. 反思
1.教师评价本节课的学生表现,进行点评。
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提醒学生相关考点。
四、教学工具
黑板、粉笔、教材、作业本。
五、教学评估
1.学生课间练习情况,如是否掌握方法。
2.课后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