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中医体质与肥胖、血凝、血脂、吸烟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D患者中医体质与肥胖、血凝、血脂、吸烟指数的相关
性研究
叶玲;林小妹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体质与肥胖、血凝、血脂、吸烟指数的关联.方法随机抽取福建省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125例稳定期COPD患者,测定其体质类型,测量BMI、吸烟指数及实验室相关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体质与指标的关系.结果 COPD患者体质类型以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为主;痰湿质、湿热质与BMI正相关,阳虚质、气虚质与BMI呈负
相关(P<0.05);痰湿质、湿热质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血瘀质
与FIB、D-二聚体有关(P<0.05);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与吸烟指数相关(P<
0.05).结论肥胖、血凝、血脂等指标异常及吸烟指数均为构成COPD体质的危险
要素.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8(016)024
【总页数】3页(P48-50)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体质;肥胖;血凝;血脂;吸烟;咳喘
【作者】叶玲;林小妹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呼吸科,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药
大学研究生部,福建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近年来,体质类型与慢性病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因此做了深入研究,认为体质类型及影响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发生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

目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中医体质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但是实验室指标与体质的相关性报道仍偏少。

本文探讨COPD体质与
肥胖、血脂及凝血功能的关系,为制定COPD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6年11月—2018年5月,问卷调查福建省人民医院呼吸科
住院及门诊的就诊患者,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筛选125例符合COPD纳入标准患者,并分析。

男116例,女9例;年龄40岁以上。

1.2 诊断标准暴露于吸烟和/或环境职业污染和生物燃料等危险因素的历史。

主要
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肺气肿等体征,肺功能测定示存在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COPD)。

参照《2017 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中文版)》。

1.3 体质判定标准 2009年6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拟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包括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及特禀质九种体质。

1.4 肥胖指标判定标准中国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尺度,如下:低体重
(BMI〈18.5),正常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

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2)。

1.5 检测指标检测稳定期外周血中的D-二聚体、FI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软件录入,全部数据由软件导出后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样本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则采用F检验;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不满足方差分析条件,采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秩
相关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

以上检验水平均为双侧检验,α=0.05。

2 结果
2.1 肥胖指标
2.1.1 肥胖指标在125例COPD患者中低体重以阳虚质、气虚质为主,肥胖见于
痰湿质和湿热质。

见表1。

表1 不同体质指数COPD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例(%)]体质类型低体重(BMI 〈18.5)正常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7(37)0(0)4(21)0(0)4(21)0(0)0(0)4(21)0(0)合计 34(100) 66(100) 19(100)16(47)0(0)7(20)0(0)1(3)2(6)2(6)5(15)1(3)17(26)8(12)20(30)7(10)3(5)6(9)2(3)3(5)0(0)肥胖(BMI≥28)0(0)0(0)0(0)4(67)2(33)0(0)0(0)0(0)0(0)6(100)
2.1.2 体质与BMI的关系阴虚质8例、平和质8例、气郁质4例、特禀质1例,考虑以上四种体质例数不足,会出现误差,所以选择其他5种体质进行统计学分析。

BMI经正态检验后P〈0.05,不符合正态分布,为等级资料予Spearman相
关分析。

结果示痰湿质、湿热质与BMI正相关,阳虚质、气虚质与BMI呈负相关。

见表2。

表2 各体质与BMI的关系体质类型例数 r P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40 31 11 10 12-0.251-0.150 0.243 0.042 0.273 0.012 0.042 0.000*0.091 0.39
2.2 体质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2.2.1 体质与血脂指标的关系经正态性检验,存在P〈0.05,不符正态分布,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痰湿质、湿热质与胆固醇、甘油三脂正相关,阳虚质、气虚质与胆固醇、甘油三酯负相关。

见表3~5。

表3 各体质与TC相关关系体质类型例数 r P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40 31 11 10 12-0.097-0.585 0.238**0.194 0.204 0.048 0.033 0.008 0.027 0.115
表4 各体质与TG相关关系体质类型例数 r P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40 31 11 10 12-0.057-0.648 0.768 0.371 0.817 0.026 0.009 0.027 0.019
0.538
表5 各体质间TG、TC的关系(x±s)体质类型例数 TG TC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40 8 31 11 10 8 4 1 2 4.53±0.20 4.25±0.23 4.96±0.21 3.84±0.19 4.90±0.15 4.65±0.09 5.58±0.45 4.78±0.35 0.92±0.07 1.06±0.10 1.05±0.10 1.24±0.13 1.06±0.09 0.96±0.13 0.86±0.04 1.04±0.06 F 值P值13.539 0.006 11.049 0.013
2.2.2 体质与血凝指标的关系各组进行正态检验,P〈0.05,不符合正态分布,故
用K-W检验,得出血瘀质P〈0.05,有统计学差异。

资料不存在正态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瘀质与FIB、D-2聚体正相关。

见表6~8。

表6 各体质与FIB相关关系体质类型例数 r P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40 31 11 10 12 0.450 0.370 0.441 0.004 0.228*0.339 0.064 0.640 0.230
0.000*
表7 各体质与D-2聚体相关关系体质类型例数 r P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40 31 11 10 12 0.081 0.767 0.515 0.844 0.390 0.405 0.230 0.901 0.157 0.005
表8 各体质间FIB、D-2聚体的关系(x±s)体质类型例数 TG TC阳虚质阴虚质
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40 8 31 11 10 8 4 1 2 4.16±0.20
4.28±0.25 4.71±0.23 3.74±0.46 4.44±0.29
5.76±0.89 5.62±0.75 5.48±0.54
0.75±0.09 0.74±0.16 0.63±0.08 0.53±0.13 0.65±0.08 0.49±0.13 0.41±0.14
1.28±0.22 F值P值11.737 0.011 14.175 0.000*
2.6 体质与吸烟指数的关系经检验P〈0.05,资料不符正态分布,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与吸烟指数有关系,有统计学差异,P 〈0.05。

见表9。

表9 体质与吸烟指数的关系体质类型例数 r P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
平和质血瘀质40 8 31 11 10 8 12 0.485 0.716 0.527 0.084 0.571 0.371 0.542 0.047 0.013 0.044 0.172 0.131 0.520 0.281
3 讨论
3.1 体质与肥胖指标本研究显示:COPD人群常见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

夏海瑛等[1]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亦发现慢阻肺患者常见体质
包括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

该结论与陈伟涛等[2]结果相似,同时研
究指出体质受体重指数、年龄等影响。

研究显示,低体重者以阳虚质、气虚质为主,痰湿质、湿热质与肥胖有关联,有统计学差异。

辛海等[3]提出体重过低与阳虚质
有关,毕建璐等[4]发现气虚质存在能量代谢异常。

气虚质者喜甘甜,弥补了能量
不足,因此气虚质体重过低数量较阳虚质少。

其中阳虚质所占比例最大(27.2%),可能与本地气候有关系,王莉等[5]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中日照时数和温度对体质变
化有主导作用。

福建地处沿海,纬度低,降雨量丰富,日照时数较少,寒冷和湿气明显[6],因此福州地区主要体质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与本研究
结果类似。

COPD归属中医“肺胀、喘证”范畴,以肺、脾、肾虚为主。

《素问》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景岳全书》曰:“凡脾气稍弱,阳气素不强者,一有所伤,未免即致泄泻”,脾肾阳虚则运化功能
减退,水谷之气不能由脾散精,上传于肺,下输膀胱,精微不藏而泄,水谷精微流失,出现营养不良,故阳虚质低体重明显。

现代研究表明[7],阳虚质存在肠道菌
群失调,同时出现能量代谢、脂代谢等紊乱。

有文献报道,低BMI是COPD的危险因素,郝娥娥等[8]研究分析出BMI越低,COPD病情越重。

因此,可通过改善体重来调护体质,预防或延缓COPD出现骨骼肌萎缩,预后不良。

3.2 体质与血脂本研究显示:阳虚质、气虚质与胆固醇、甘油三酯负相关,痰湿质、湿热质与胆固醇、甘油三脂正相关,P〈0.05。

龚春梅等[9]调研发现BMI与
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前面提到BMI越低,COPD越重;同时若BMI高于正常,肺功能也随之恶化。

Erick等[10]认为肥胖可危害肺功能。

肥胖造成胸腹腔
内脂肪组织变多,引发肺顺应性下降,呼吸容量缩小,肺功能进一步下降。

由上可知,在摄取营养提高BMI的同时,要注意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

3.3 体质与血凝本研究显示:血瘀质与FIB、D-二聚体存在正相关,P〈0.05。

COPD晚期可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高黏血症;高碳酸血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凝血因子释放,激活凝血系统。

此外,气道内炎症因子可反复刺激启动凝血纤溶系统,凝血功能改变,机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

FIB、D-2聚体是形成血栓关键危险因素,郄燕等[11]认为,血栓前状态越明显,
病情越重。

因此定期复查FIB、D-二聚体对于评估COPD病情程度及预后很有必要。

在此基础上,FIB和D-二聚体在一定程度上可指示血瘀质存在。

3.4 体质与吸烟指数本研究发现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与吸烟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12]。

吸烟是COPD最主要危险因素,激活气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二者相互作用,使COPD进展。

目前,现有的数据表明,吸烟者患者COPD的概率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吸烟对COPD的归因风险为20%~70%。

有学者认为[13],COPD人群即使已戒烟,但是气管内炎症因子并未随之减轻或消失,提示可能已
改变表观遗传学。

调查显示[14]长期吸烟的人体质会发生改变,形成气虚质、阳虚
质、阴虚质,与本研究的结果相合。

因此戒烟对于调整偏颇体质是必须的。

研究发现COPD患者存在BMI、血脂、血凝等指标的异常及吸烟这些危险因素,
从而形成偏颇体质,导致COPD发生。

同时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客观存在,可调控,因此调理偏颇体质成为可能性。

临床中可控制危险因素发生,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中药等途径及时干预,避免COPD体质形成,达到“治未病”和“既病防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夏海瑛,钟红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体质研究概况[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7,40(6):608-609.
[2]陈伟涛,张红,苏连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
临床,2018,25(2):7-10.
[3]辛海,吴剑坤,金玫,等.1350例社区慢性病人群的体型与中医体质分布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719-1721.
[4]毕建璐,严美花,陈洁瑜,等.补中益气丸干预健康气虚质人群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重庆医科
大学学报,2014,39(8):1124-1127.
[5]王莉,胡精超.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各省国民体质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2):5-11,30.
[6]陈雪珍.福州地区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11(4):72-74.
[7]李英帅,黄腾杰,李玲孺,等.阳虚质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共变化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568-1570.
[8]郝娥娥,关键,许西琳,等.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体重指数的相关
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95-98.
[9]龚春梅,孙仕强,周继昌,等.3235例健康体检者体质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相关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1):839-842.
[10]Erick Forno,Yueh-Ying Han,James Mullen,et al.Overweight,Obesity,and Lung 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A Meta-analysis[J].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n Practice,2018,6(2):570-581.
[11]郄燕,杜立平.不同程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8,
23(2):327-329.
[12]孔令雯(综述),董竞成(审校).氧化应激致组蛋白修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9):968-972.
[13]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题·栏目介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3):315.
[14]冉丕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
30(2):141-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