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已去除】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一中、二中、息县高中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一中、二中、息县高中高一(下)
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
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⑤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和。
A.③⑥B.①④C.②⑤D.③④
2.(2分)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的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已知一个褐眼男人(这个男人的母亲是蓝眼)与一个蓝眼女人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B.C.D.
3.(2分)一对杂合黑兔产仔4只,4只兔子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B.全部黑色
C.二黑二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4.(2分)一个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占24%,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占72%,自交一代之后,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
A.60%、40%B.36%、42%C.42%、22%D.24%、22% 5.(2分)关于豌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下列正确的是()
①F2亲本性状占后代的比例是②自由组合的本质是雌雄配子间的结合③F1产生配
子时,Y和y分离,R与r分离,4个基因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 ④F1雌雄各有4种配子组合,受精机会均等,因此F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有9种基因型。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④
6.(2分)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扁形(D)对球形(d)为显性,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各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形果实最多的是()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7.(2分)a1、a2、a3和a4为一个基因的4个不同等位基因,杂交组合a1a2×a3a4的F1中,两个个体基因型都为a1a3的概率是()
A.B.C.D.
8.(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对
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C.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9.(2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D.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0.(2分)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11.(2分)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有()处.
A.0处B.1处C.2处D.4处
12.(2分)如图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
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A.①⑤⑧B.①③④C.⑦⑧D.⑤⑧
13.(2分)在下列四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是()
A.B.
C.D.
14.(2分)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患病
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15.(2分)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16.(2分)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Ⅰ﹣1的基因型为X aB X ab或X aB X aB
B.Ⅱ﹣3的基因型一定为X Ab X aB
C.Ⅳ﹣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1
D.若Ⅱ﹣1的基因型为X AB X aB,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17.(2分)下列各图中,图形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正确的是()
A.B.
C.D.
18.(2分)四分体时期中1个四分体含有()
A.四个双链DNA分子B.2个双链DNA分子
C.四个单链DNA分子D.2对同源染色体
19.(2分)下列四个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
B.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新的DNA双链。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由四条染色单体组成的。
D.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
20.(2分)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21.(2分)关于双链DNA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A.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3个氢键,A﹣T之间2个氢键,则G﹣C碱基对含量较高时,其结构稳定性较大
B.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C.在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相同的DNA分子,形成完全相同的产物
D.若一单链中的(A+T)/(G+C)=n,其互补链中和整个DNA分子的该比值为n 22.(2分)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23.(2分)人类秃发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表现受到性激素的影响,在男性中秃发基因(A1)为显性,在女性中,非秃发基因(A2)为显性。
现一对夫妇丈夫秃发而妻子正常,生有一个秃发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则他们再生一个女儿是秃发的概率可能为()
①0 ②25% ③50% ④100%
A.②B.①或②C.②或③D.①或②或③24.(2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0%、60%和10%.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1:2:1:2:0B.1:2:0C.4:4:1D.l:2:1
25.(2分)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控制人类某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
Dd为中度患者,dd为高度患者,如图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A、a表示相关基因)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据图分
析不正确的是()
A.Ⅰ1的基因型为AaDd,Ⅰ2的基因型为AaDD
B.Ⅱ9的基因型为aaDD
C.Ⅱ7与Ⅱ8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D.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为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10分)关于孟德尔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F2中“9:3:3:1”中“3”对应的性状类型是。
(2)若将亲本改为纯种黄色皱粒×纯种绿色圆粒,F2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
(3)数量比例为1:2的黄色皱粒(YYrr)和黄色皱粒(Yyrr)一个豌豆群体,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得到绿色皱粒(yyrr)比例为:。
(4)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亲本的基因组成是。
②F1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③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
粒豌豆杂交。
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种,数量比为。
27.(10分)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该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28.(10分)果蝇(2N=8)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生物材料,已知黑腹果蝇的体色有墨黑色、亮黄色和灰色三种表型,具有H基因的果蝇其体色为墨黑色,基因组合为hh的个体表现为亮黄色,基因V、v与体色的形成有关,现有亮黄色的个体与灰色个体杂交,F1均为灰色,F2的体色及比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显微镜下观察黑腹果蝇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有条。
(2)果蝇作为常用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有。
(至少2点)
(3)分析数据可知,黑腹果蝇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定律。
(4)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
F2中墨黑色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5)若让F2中墨黑色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9.(10分)如图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B是酶等。
(2)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3)乙图中,7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原则。
(4)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以该链为模板复制以后的子代DNA分子中A:G:T: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来300个子代噬菌体。
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
30.(10分)图中甲、乙是两个家庭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现型是否一定正常?,原因是。
(3)图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Ⅰ﹣2的基因型是。
(4)若图甲中的Ⅲ﹣8与图乙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生下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一中、二中、息县高中
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2分)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
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⑤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
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和。
A.③⑥B.①④C.②⑤D.③④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2、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
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①狗的长毛与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①错误;
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②错误;
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③正确;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这不属于性状分离,④错误;
⑤高茎(Aa)×矮茎(aa)→高茎(Aa):矮茎(aa)=1:1,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⑤错误;
⑥圆粒(Rr)×圆粒(Rr)→圆粒(RR、Rr):皱粒(rr)=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⑥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本题还考查性状分
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再根据概念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性状分离。
2.(2分)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的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已知一个褐眼男人(这个男人的母亲是蓝眼)与一个蓝眼女人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B.C.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眼的虹膜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由于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蓝眼女人的基因型为aa;
由于褐眼男人的母亲是蓝眼,所以褐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
【解答】解:一个褐眼男人(其母亲是蓝眼)(Aa)与蓝眼女人(aa),其后代Aa×aa→
Aa(褐眼):aa(蓝眼);由于后代蓝眼和褐眼的男女比例相等,所以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分)一对杂合黑兔产仔4只,4只兔子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B.全部黑色
C.二黑二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一对杂合的黑豚鼠交配,按照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从理论上讲,子代分离比为3:1,但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很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解答】解:根据“杂合黑兔”可知黑毛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兔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二黑二白或一黑三白或全黑。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
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能够明确:只有后代的数量足够大时,其比例才遵循遗传定律。
4.(2分)一个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占24%,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占72%,自交一代之后,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
A.60%、40%B.36%、42%C.42%、22%D.24%、22%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a基因型的频率为100%﹣24%﹣72%=4%,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为AA,在整个后代中的频率仍为24%,aa个体的自交后代仍为aa,且在整个后代中的频率仍为4%,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各占后代总数的,即72%×=18%,故该群体的个体自交一代后,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24%+18%=42%和4%+18%=2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及基因型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分)关于豌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下列正确的是()
①F2亲本性状占后代的比例是②自由组合的本质是雌雄配子间的结合③F1产生配
子时,Y和y分离,R与r分离,4个基因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 ④F1雌雄各有4种配子组合,受精机会均等,因此F2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有9种基因型。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④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解答】解:①孟德尔两对性状实验中F2亲本性状占后代的比例是,重组性状占后代的比例是,①正确;
②自由组合的本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
合,②错误;
③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Y和y分离,R与r分离,非等位基因Y与R、r,y与R、
r,自由组合,所以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③错误;
④F1雌雄各有YR、Yr、yR、yr4种配子随机组合,受精机会均等,因此F2有四种表现
型,比例为9:3:3:1;有9种基因型,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6.(2分)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扁形(D)对球形(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各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形果实最多的是()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分析】题中提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表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此时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此处白色球形果实的基因型为W_dd,可以先用分离定律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计算结果即可。
【解答】解:A、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
B、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
C、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
D、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
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只需利用乘法法则即可。
7.(2分)a1、a2、a3和a4为一个基因的4个不同等位基因,杂交组合a1a2×a3a4的F1中,两个个体基因型都为a1a3的概率是()
A.B.C.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根据基因分离定律,a1a2×a3a4→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1a3:a1a4:a2a3:a2a4
=1:1:1:1,每种基因型的个体都占.因此F1中,两个个体基因型都为a1a3的概率=。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准确的答案。
8.(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对
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C.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分析】1、减数分裂的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
胞.
3、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
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而不是5对,因为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B错误;
C、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
色体46、46、23,染色单体0、92、0条,C错误;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孟德尔遗传定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明确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其数目不能以对为等位;识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2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D.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
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作用的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解答】解: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A正确;
B、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
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
C、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
一般是不同的,C正确;
D、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及结果,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2分)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解答】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
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
C、染色单体分开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
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识记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1.(2分)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