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例谈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展示2014-04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的确如此,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是好导语呢?
一、好的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导语设计要新颖独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圣人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颖的课堂导语一旦激起学生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跟随老师去探索知识的海洋。
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颖独特,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去学。
2.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
爱美是人的天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具有强烈爱美天性的阶段,所以导语设计时,教师一定要用心、用情,使导语具有强烈的美感,富有诗情画意,要以饱满的激情,铿锵的语调,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用精心设计的导语来点燃学生的心灯,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
3.导语设计要有知识性
设计导语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
教师要善于找到新颖性、艺术性与知识性之间的关联点,让导语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投入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去。
二、好的导语设计的基本类型
导语设计是一门艺术,因此不会像流水线一样固定不变。
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阅历、素养等,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别出心裁,绚烂多姿。
选用哪种方法导入,一般由教学内容决定。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导语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
1.情境渲染型导语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特定的情境产生特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动容。
常用三种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图片、歌曲、课件等辅助手段,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深刻体悟教材内涵的方法。
如,讲《失街亭》时,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营造沧桑的氛围,上课导入:“歌声高亢雄浑,意境深邃悠远。
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者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
在《三国演义》那刀光剑影的争霸故事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
”学生马上被问题吸引,很自然地进入情境,认真去文本中寻找答案。
歌曲增强了教学效果。
(2)奇闻轶事导入
中学生爱听奇闻轶事,教师导课时,引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趣闻趣事,就能引起学生兴趣,开阔学生思路。
如,教学《拿来主义》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酒会上,分别来自法国、俄国、美国、中国的四位商人聚在一起,他们各自拿出本国最著名的酒在别人面前炫耀。
法国人拿出了白兰地,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中国人拿出了茅台,而美国人呢?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拿起酒杯,倒了点白兰地,又倒了点伏特加,再倒了点茅台,然后从容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鸡尾酒。
听了这个故事,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这时,教师再揭示课题,就水到渠成了。
用这种方法导入,故事一定要短小精悍,要和课文内容相关,更要新颖,有启发性。
(3)介绍背景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介绍作者写作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然后再讲课文,学生理解起来就既准又快。
如,《荷塘月色》这样导入:“本文写于1927年苑月,这年,中国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蒋介石公然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因而内心苦闷、彷徨,朱自清就是其中一员。
他心里颇不宁静,充满了挥之不去的苦闷,于是写下了本文《荷塘月色》。
文章虽描绘了荷塘上的月色及月下的荷塘美景,却表达了作者苦闷的内心。
”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
2.知识启迪型导语
情境渲染型导语是以“导”激“情”,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氛围,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知识启迪型导语是以“导”启“思”,体现导语设计的知识性、语文的工具性。
常用方法也有三种:(1)设置悬疑导入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设置悬念,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的方法。
如,学习《咬文嚼字》时,这样导入:“一提‘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觉得这是个贬义词,是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专门死抠字眼。
的确,词典上的解释也无一不含贬义。
而当我们读了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后,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文本。
”设问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迫切地想读下文。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充满悬念的导语,能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2)温故对比导入
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由已知过渡到未知的导入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如,教学《致橡树》时,可说:“本单元诗歌,我们既领略了领袖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也体味了民主诗人闻一多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倾听一位不平凡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
”这样,既明确了前两课的风格,也对比提示了新课的主要内容,从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例谈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文/刘永利
摘要:对语文课堂导语的作用,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类型,常用的方法及例说分析,导语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导语设计;要求;类型;例说
124--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04案例展示
【教学目标】
(1)在图片的帮助下,90%以上的学生能认读本课单词,并能正确使用频率副词,90%以上的学生能根据单词的发音规律准确说出单词的发音。
(2)学生通过合作练习,能谈论自己从事活动的频率。
80%的学生能按要求表演简单的对话。
(3)学生通过在创设的语境中对听力内容的预测,能捕捉到关键的信息词,完成听力练习,其错误率不超过20%。
【设计说明】
Section A听说课,本节课围绕课余活动的话题,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一、课前预习,熟记单词
本课需用的单词,学生利用课前预习,进行熟记,目的是培养自学能力。
二、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幻灯片呈现学校部分优秀生光荣榜照片,并在旁边介绍他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好学生介绍很感兴趣,然后老师问:Do you want to be good students like them?学生齐声回答:Yes.Today,let’s learn from them.
三、头脑风暴,复习旧知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的提问,帮助学生根据真实体验回忆之前周末的活动内容,学生通过回忆自己周末活动,复习学过的单词,实现知识的再现,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下一步学习新单词做好准备。
四、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在上面环节学生回忆了自己的周末活动,这一环节首先播放优秀生邱淼活动视频,这一环节分步骤:
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小组合作说出邱淼同学活动短语,看谁看得认真,说的多;然后多媒体展示6幅图片,跟读记忆,并抽生再现;最后在学生掌握短语的基础上,展现句子。
这样一方面将
短语运用到句子中,另一方面引出频度副词,然后小组讨论他们发生频率的大小。
小组讨论后,将他们按照顺序排列。
五、牛刀小试,听力练习
六、期图表帮助,理解频率
在处理2a-2b听力环节上,我分为三步骤进行:
首先听力前活动分为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图表调查,使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学生看着图片,回答两个问题。
然后听中活动,听第一遍完成2a,听第二遍完成2b。
七、小组调查,挖掘深知
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日常活动调查表,然后通过两人对话,练习How often do you...句型以及回答和复习What’s your favorite...句型以及回答,小组长汇报××exercises once a week来掌握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变化。
八、语言输出,综合训练
本段对话是Role-play,我处理这部分内容上有三方面目标:(1)通过快速浏览回答两个问题;(2)通过翻译某些短语和句子提升综合能力;(3)借助这段对话了解外国文化以及日常对话练习。
九、回顾总结,榜样渗透
重新本课开头的优秀生介绍材料,学生跟读,并回答问题,一方面可以复习本课知识点,同时也能使学生注意形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十、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不但学会正确使用频度副词表达课余活动,也通过优秀生的日常活动频率展示,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了解了外国中学生的一些课余活动以及文化,课后作业就是调查自己健康饮食的频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荣成市第二十五中学)•编辑郭晓云
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3)剖析标题导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它各有特色,丰富多彩。
有的表明文体,有的富于文学色彩,有的带有象征抒情意味,有的暗藏玄机,意蕴深刻。
剖析标题,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对题目中“古”字的理解,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找含义。
有“古时、古地、古人”义,再理清三者关系,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犹如探宝游戏,学生很乐意就投入其中来领会题意和文意了。
总之,好的导语,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导语设计上煞费苦心,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导语设计一定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务,要与课文内容自然衔接,密切相连,才能取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效果,才能吸引学生去开启课堂知识的宝库。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09.
[2]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1999-03.
[3]薛勤华.浅谈语文课的导语设计教学.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1997(04).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四十五中学)•编辑郭晓云
Unit6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A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文/唐良富宋文刚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