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系统可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
锦州大兴隆山风力发电场一期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力工程设计甲级证书证书编号:060021-sj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2006年1月沈阳
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锦州大兴隆山风力发电场一期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批准:孙铁军
审核:窦青春
编制:钱自力袁国恩
窦青春张世光
目录
1 总的部分 (1)
2 场址选择 (8)
风资源分析 (10)
4 工程地质 (19)
5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布置 (19)
6 电气部分 (42)
7 土建部分 (47)
8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49
9 施工组织设计 (54)
10 工程投资估算 (57)
11 财务评价 (67)
12 附图: (92)
1.总的部分
1. 1 发展风力发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辽宁省是我们的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电网是以火电为主的系统,大量的常规燃煤电厂不但受到煤源和运输条件的限制,还造成大气等环境污染需要治理,调整能源结构是迫切又长期的任务。
本项目所处的地点是在锦州市八角台地区大兴庄北面的大兴隆后山,约 2.2平方公里的丘陵,适合较大规模开发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在该场址以南约3公里的大峪沟山岭上1999~2000年已由锦州发电厂实施了第一期风电工程,装机规模为(5X750kw)3750kw,是采用丹麦micon公司的NM48/750型风机,在2002年凌海市气象台当年平均风速 3.9m/s为偏低风年,取得了年发电利用小时平均1910h/a的良好效益,树立了榜样。
1.2项目背景
多年来,随着风电建设的发展,国家采取的政策引导,以及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的迅速提高,设备价格较进口价格明显下降,促使我国风电投资者多元化的趋势产生。
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该项目本期工程规模为10500KW 左右,为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拟用招标、议标形式采购风力发电机组,并通过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技术参数和设备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
本期工程拟采用国产化金风750型风力发电机组共14台。
投资估标均按最新询价计列。
本期工程除由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自筹20%外,其余资金采用国内贷款。
1.3工程概况
1.3.1 设计依据
我院与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签定的“锦州大兴隆山风力发电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合同。
1.3.2 工程编号:DY561 K
1.3.3 建设单位: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
1.3.4 建设规模:本期工程装机10500千瓦
1.3.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国产化金风750型风电机组14X750kw
1.年上网电量: 2184.3万度
2.发电成本:0.319元/千瓦时
3.总投资:8788万元
4.单位造价:8370元/千瓦
1.4 主要设计原则
本风电场位于锦州北郊八角台地区大兴庄大兴隆后山的丘陵的山岭上,分布于 2.2平方公里范围左右。
岭顶海拔高度在150.00~184.30m,地面海拔高度为55.00m左右。
地处东经121°12ˊ北纬41°16ˊ。
这个场址曾于1999年7月~2000年6月,由沈阳区域气象研究所分别在大兴庄南山(现1#机位,海拔150.00m)及大兴庄北山(现6#机位,海拔168.00m),分别同时设置了10米高测风杆测风,取得了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5.8m/s及6.0m/s的数据,而当时南面相距3公里已运行的大峪沟风场的相当风速为5.7m/s,由于大兴隆山丘陵高峻,当时没有再立高塔测风而弃置。
2005年10月3日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取得锦州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场址的10#~11#机位旁安装了高度为70m的测风塔测得10米、30米、50米、70米各高度的风速比值为:1:1.17:1.23:1.29
经综合权衡计算5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95m/s,年平均风能密度 498 瓦/米2 。
场址处在修建上山的道路后,具备大件设备的安装条件,设备可通过海运至锦州港或直接通过沈大-锦阜高速公路-锦义公路将设备运抵现场。
该场址与锦州发电厂相邻,交通便利,第一期工程装机10500kw。
今后视现实情况可向周围扩展,规模可达3万kw。
第一期工程仅需以10千伏线路与八角台变电所连接,该变电所距场址处约3公里。
升压为66千伏向地区电网供电。
因此本期工程有较好的外部条件。
本期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单位的支持,为加快建设的步伐,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已全面启动该风电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本期工程计划安装单机容量为750~850千瓦级的国产化风机,装机容量为10500千瓦,建设资金全部为自有资金和国内贷款。
风力发电机安装位置详见“装机位置图”。
附表1.1:风力发电工程特性表.
1.场址选择
本场址位于锦州市八角台大兴庄大兴隆后山的丘陵山岭上,地处东经121°12ˊ北纬41°16ˊ。
规划场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海拔在53.00~184.40米之间,场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地面海拔高度在55~70米左右,场区呈爪字形与主导风向基本垂直相交,四面来风都能有所抬升。
场址的东南侧有公路经过,可接引筑路上山,场址的东侧有锦义公路及锦阜公路通过,可满足设备运输需要.
场址上都是山丘荒地,不占良田。
这里常年多风,没有树木,冬季盛行北风,夏季盛行南风,是明显的季风气候区。
场址处风机位置有三层标高,分别为海拔155.00、 170.00 、180.00米,其50米高度的年平均风速为6.6、6.8、7.6m/s,综合平均全风场50米高度的年平均风速为6.95m/s.
本期风电场场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埋藏的风化岩层较浅,有利于风电机组基础工程.
现有66千伏的八角台变电所在场址中心以东仅3公里。
场址内自西向东沿山沟里发育推测断层F1有泉水露头,可提供少量水源及防雷接地的条件。
场址内可修筑道路至各风机场址,施工的电源可利用送电线路或临时电源.
本场址扩展后最终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本期工程可直接以10千伏线路与八角台变电所相连,升压到66千伏与地区系统相连,该变电所已更换为2台16000千伏安变压器.按其容量本期工程可以利用,综上所述,本场址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风力发电机安装位置详见装机位置图.
2.风能资源的分析
大兴隆庄后山风场位于大兴庄北侧,该场址的地形特点及道路、电网连接等
条件有利于建设风电场;1999年5月~2000年6月在1#(海拔150.00米)及6#机位(海拔168.00米)安装了10米高测风杆,测风使用的感应部分为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的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记录部分是山东生产的IFJ型风力记录仪,获得了一个整年的逐时测风数据。
2005年10月3日在10~11#机位间(海拔178.40米)安装了70米高的测风塔在该塔约10米、30米、50米及70米高度装了美国产NRG测风系统,都采集每日正点前10分钟的平均风向风速代表每日逐时平均风向风速,测风点具体位置参见附图。
3.1 各月及年平均风速
大兴隆庄后山1#机位(南山测风点)、6#机位(北山测风点)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5.8米/秒及6.0米/秒,两处3-6月与9-10月风速偏大,4月风速最大,南山达7.9米/秒,北山达8.0米/秒.11-3月与6-8月风速偏小,最小月份为7月,只有4.6米/秒.
大兴隆庄后山风场两侧风点与大峪沟风场测风点及凌海市气象站. 各月及年平均风速对照表见表3.1
表3.1 各月及年平均风速对照表
表3.1 各月及年平均风速对照表
- 11 -
大兴南山、大兴北山两测风点的风速频率分布列入表,大兴南山2-5米/秒风速出现都在10%以上,其中4米/秒出现频率最大,占13.1%,10米/秒以上风速出现1335小时,其出现频率为15%.大兴北山3-6米/秒风速出现频率都在10%以上,4米/秒风速出现的频率最大,占13.8%.10米/秒以上风速出现1407小时,出现频率为16%左右.
表3.2 大兴庄两测风点风速频率分布(%)
3.3 风向频率分布
统计得到大兴庄两测风点的风向频率分布列于表3.3中。
两处都以N 风为主导风向,出现的频率都在36%左右。
次多风向为SSW 风,大兴南山出现12.5%,大兴北山出现10.9%.其他较多风向有SW 风、NNE
风、S 风出现频率7-9%左右。
E 、ENE 、ESE 、W 、WNW 、WSW 等偏东风、偏西风出现频率较小,在2%以下。
表3.3 大兴庄两测风点风向频率分布(%)
3.4 风能资源参数
计算得到的大兴庄两测风点的有关风能资源参数在表中给出.
表3.4 大兴庄两测风点风能资源参数
计算得到的大兴庄两测风点的各风向风能分布列于表3.5中。
N风为主导能量风向,大兴南山占各风向总能量的46%,大兴北山占35%.次多能量风向大兴南山为SSW风,占14%,大兴北山为SW风,占11%.除上述3个风向外,NNE、S两个风向能量也相对较多一些,偏东、偏西风能量很小。
表3.5 大兴庄两测风点各风向风能分布(%)
以上各有全年测风记录的2个测风点的各月平均风速图、风向玫瑰图、风能能玫瑰图及相对应的测风综合统计表都在文后的附图和附表中给出。
1.6风速的日变化
表 3.6 大兴庄风电场1999.7.1—2000.6.30日年度逐时平均风速(m/s)
表3.6可知:13—16时风速最大,3-7时风速偏小,白天风速大于夜间。
3.7 测风背景分析与资源评价
凌海气象站位于锦州发电厂南侧偏东,距风电场20公里左右。
观测场与93年移到城南的一个丘陵上的新址。
表3.7 是凌海市气象站多年平均各月及年平均风速。
其3-6月风速较大,12-1月,8-9月风速偏小.
表3.7 凌海市气象站各月平均风速(米/秒)
16%,NNW次多,占14%,再次多位N风,占12%,偏东风、偏西风的频率也明显偏小。
上述风向分布,风速的年变化特点于锦州发电厂各风电场场址特征基本一致。
表3.8 凌海市气象站风向频率分布(%)
近7年来最小风速年。
表3.9 凌海市气象站近年平均风速
1998.1-2000.6期间各月平均风速列入表 3.10中。
简单计算可以得到。
1999.5-2000.4间年平均风速3.6米/秒,1997.7-2000.6间年平均风速也是3.6米/秒。
也就是说锦州发电厂周围各风电场测风都是在当地年平均风速极小的气候背景下进行的,该期间的年平均风速比多年平均小0.6米/秒,比近7年平均小0.4米/秒。
如将0.4米/秒的年平均风速差值加上各测风点的年平均风速上,那各测风点除电厂北山山包外,其余各点均达6.0米/秒以上。
表3.10 凌海市气象站近年各月及年平均风速(米/秒)
通过以上各种计算分析可以看出,锦州发电厂周围的三个风电场址其10米高度上的实测年平均风速一般在5.6米/秒以上,经订正后可达6.0米/秒以上。
塔高50米处的实测风6.1米/秒,订正后可达6.5米/秒。
4-24米/秒有效风力时数在10米高度达6000小时以上,塔高50米处达6500小时以上,年平均风速密度250瓦/米2左右,N风为主导风向,SW为次多风向,SW风为主导能量风向,N风为次多能量风向,这种风向频率与各风向能量分布方式有利于风电机排列布局,达到了大型风电场建设要求的风力资源条件,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
对大兴隆后山风场总体风资源的评价
该风场适宜布机的位置是山岭之上即分水岭上,其中1#,2#,7#,12#,
13#的标高在海拔155.0±5m;3#,4#,6#,9#,11#的标高在海拔170.0±5m;
5#,8#,10#,14#的标高在海拔180.0±5m处。
的此值可移用大峪沟的实测资料为1.07。
向频率资料,由于地形的相似V50/V
10
2005年10月3日在10#~11#机位间海拔178.40米设立了70米高测风塔,
实测平均值V
V10=1.23。
故权衡计算全风场V50平均值=6.95米/秒,并以1#机位50/
(南山测风点)的风频,风速分布作为背景值并以6.95/5.8=1.198的比值修正1#
机位(南山测风点)的V50计算,作为5#,8#,10#,14#四台风机的数据。
3.8 气候条件
现将风场附近的凌海市气象站有关气候要素值提供如下参数:
1.年平均气压1013.4百帕
2.年平均空气密度1.25公升/米3
3.气温年平均气温8.5℃
历年各月极端最高气温39.7℃
历年各月极端最低气温-25.67℃
4.降水
年平均降水620.8毫米
历年各月一次最大降水345.7毫米
历年各月最大积雪深度170毫米
5.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62%
年平均绝对湿度9.8百帕
6.雷暴日数
年平均雷暴日数26.3天
7.大风日数和最大风速
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37天
极端最大风速23.3米/秒
8.最低气温在-20℃以下天气日数年平均3.0天
4.工程地质
4.1 拟建场区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区位于锦州市八角台以北,锦州发电厂厂址西北大兴庄北面的大兴隆后山约2.2平方公里,进行了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勘探。
调查区内地貌为剥蚀丘陵,地貌形态单一,地形起伏较大,沟壑发育,地形坡度较缓,山丘呈浑圆状,除四周及沟内有厚度变化较大的第四系坡洪、冲洪积物外、大部分基岩裸露、地形高差在142米左右。
经调查查明区内主要地层为火成岩,突变者间连接亦较紧密。
本区岩石为硬质岩石、坚硬致密、抗风化性较强、不具可溶性,除强风化层外岩石硬度均在5级以上,抗压强度较高,部分岩石发育有气孔,但数量较少,对岩石硬度影响不大。
本区断裂有发育、未见活动迹象及历史记录,所见断层推断为张性断层;本区南北向的节理发育;本区地震设烈度为7度。
本区第四系地层不甚发育;末见活动迹象,主要分布在四周较低洼地带沟谷内,以坡洪积、冲洪积为主,岩性为粘性土、砂土、及碎石土、厚度变化较大,密实度为梢密-密实。
工程地质性质稳定。
4.2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装机场区岩性单一,为灰白色、灰紫色英安岩,表层约0.5m厚度为风化山皮土,其下分别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弱风化岩层可供基础设计使用,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尚需进一步做工程地址勘察研究,以确定工程地质特性。
5.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布置
5.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
根据测风资料显示,该风场主导风向稳定,地势起伏较大,但地形坡度较缓,宜选用轮毂高度在50米左右的机型,根据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分别选择了具备安装条件的金风S50/750KW及G58/850,据此比较。
为便于比较
轮毂中心高度取50米计算发电量
风机使用年限20年
进口机组的关税税率=0.05+1.05×0.17=0.2285
1.要把风机本体、塔架、基础及箱变合在一起评价度电成本
2.都以(5/1999~6/2000)整年实测风况计算,偏于保守。
通过比较可知金风S50/750型及G58/850型两种机型各自的满容量运行小时数(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2180及2369小时,但由于关税、塔架、基础、箱变等变素其度电成本也是变化的。
所以最终的风机选型应通过最终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各种因素确定。
本次设计暂按两种方案比较:
1)国产化方案:
采用14台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金风750型定浆矩机组参数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2)70%国产化进口方案采用西班牙Gamesa公司G58/850型变浆矩变速风机按其参数评估。
金风750型是按Ⅱ类风场设计的;G58/850型是按Ⅲ类风场设计的机组,主要特性及参数见表5.1及表5.2 :
表5.1
表5.2.1 风力发电机功率曲线
空气密度1.1225(-3度)
- 19 -
表5.2.2G58-850KW风力发电机功率曲线
G58-850KW风力发电机功率[Kw]在不同的空气密度[kg/m3]下与风速[m/s](10分钟平均)的函数关系。
G58-850KW风力发电机的功率曲线,空气密度1.225kg/m3
5.2 风力发电机机组排列
根据实际测风资料分析,该风场主导风向为N风出现频率为36%左右,次多风向为SSW风。
出现频率为10.9~12.5%,其它较多风向有SW风、NNE风、S风出现频率在72.9%.且冬季盛行北风,夏季盛行南风,其主导风向明显。
从风场能量分析情况看N风为主导能量风向占各风向总能量的35~46%;次多能量风向为SSW及SW风约占11~14%。
NNE及S 风约占7~10%。
结合该风场的地形条件为丘陵地区。
宜布机于分水岭上,接近平行且垂直于主导风向,排距为大于5D,间距大于 3.5D,优于已取得较好实践效果的大峪沟风电场的风机布局。
且已兼顾750及850KW两种机型的布局需要,风机布置方案详见附图。
5.3发电量估算
根据风机的合理布局,以及厂家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功率曲线和风场实际测风资料进行了发电的计算,国产化方案14台金风750型机组年上网电量为2539.9万度。
70%国产化率12台G58/850 机组年上网电量为2799.9万度。
并考虑到机组可利用率95%,叶片污损2%,厂用电及厂内损3%,控制及湍流影响2%,测风数据影响2%。
扣除上述5个影响因素(14%)后计算结果如下:
国产化方案14台金风750型机组年上网电量为2184.3万度,折合满容量运行小时数2080小时,容量系数为0.237。
70%国产化率12台G58/850 机组年上网电量为2407.9万度,折合满容量运行小时数2360小时容量系数为0.269。
发电量计算结果详见表5.3
- 22 -
- 23 -
6.电气部分
根据锦州市科学技术咨询中心所完成的“锦州大兴隆后山风力发电一期工程接入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期工程安装10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通过2回10千伏线路接至66千伏八角台变电所。
7.土建部分
7.1 升压站部分
7.1.1 建筑部分详见接入系统专题报告。
7.1.2 构支架详见接入系统专题报告。
7.2 场区性建筑
7.2.1为方便风机安装检修及运行维护,在风机前修建的9米宽砂石路并与进场公路相连本期工程共需修建9米宽砂石路约8.0公里。
7.2.2本风场场区为海拔150.00~180.00±5米的丘陵分水岭上。
根据地形地质图所示该区丘陵地质均为灰白色,灰褐色英安岩组成,表面仅有0.5米左右山皮土,其下即为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岩石。
风机基础为板式阶梯型钢筋砼结构埋置深度约2.8米。
承载层当为强风化岩层fak=500KPa。
地基都能满足安装风机的要求,风力发电机基础可参照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基础参数及图纸经设计校验后施工。
750KW机组每个基础混凝土量为172m3
850kw机组每个基础混凝土量为205m3
箱式变电站采用空腹混凝土结构每个基础约10 m3
8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
8.1 节能及环保效应
锦州大兴隆后山风电厂地处凌海市八角台地区,该风场发出的电能将通过10.5千伏线路送入八角台变电站升压到66千伏,送入地区电网中。
风力发电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与火电相比不排放污染物、不消耗矿物质能源、不许运输、运行维护费用少,而这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对比如下:
按本期装机容量10.5MW 计算、每年可发电2171.1万度,与燃煤的火电相比,按单位度电标煤煤耗350克/度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7599吨。
相应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及废渣:
冲灰渣水52.8吨
烟尘178吨
二氧化硫226吨
二氧化氮19.6吨
一氧化碳 1.9吨
二氧化碳19801吨
碳氢化合物0.7吨
炉渣360吨
二氧化硫随雨水降到地面,会形成酸雨,使水系酸度增加,影响农林、水产、引起建筑物、材料文化资源的腐蚀,并危及人体健康等,二氧化碳的排放,产生温室效应,从以上比较可看出风力发电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风力发电机的叶轮转速较低为22.5转/分,产生的噪音较小,距风机50~450米范围内,噪声为30~53dB。
本期工程所安装的风机距居民点较远并且在居民点的北面,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8.2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
8.2.1 由于场址地处丘陵地区,在施工中要尽量从减少原有植被扰动的角度考虑选择施工机械,制定施工期的环境管理监控计划,严格限定施工场地和运输路线,防止施工作业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8.2.2 对施工中可能造成土地碎裂的地方,要有相关的技术措施。
以减少破碎化的程度。
埋设电缆线路时需将表层土壤单独存放,以用于回填覆盖;对施工中产生的弃土,全部用于场区道路的路基。
8.2.3 施工后在道路两侧及升压站内进行绿化,在风机基础周围对坡面进行平整,同时恢复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9.1机构编制及人员培训
锦州金厦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
公司机构可设置如下:
经理部4人
运行检修、维护6人
人员培训以接受设备厂家提供的培训服务为主,并与其它风电单位进行交流。
9.2施工组织及进度
本期工程需安装750KW风力发电机组14台或850KW机组12台,涉及到的主要工程量,有风力发电机组及组合供电设备基础,及其安装调试,风场监控站的建设、风场内及接引的道路工程,10.5千伏线路的建设及八角台66台千伏变电站的接引等。
本期工程将在2006年度内完成。
9.2.1八角台66千伏变电站的接引改造
2006年内需完成风场1#及2#线与变电站的接引改造,施工期一个月
9.2.2 10.5KV线路部分
线路总长约4.7公里,基础施工期一个月
杆塔组装及导线架设三个月
故10.5千伏线路部分施工期总共为四个月。
9.2.3风电场部分
风力发电机及组合供电设备基础施工期在2006年度内为三个月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调试期三个月(含组合供电设备安装)
当条件具备,以上各部分工程可同时施工。
设备从签定合同至设备到现场需六个月时间,运到现场后即可进行安装调试。
预计本期工程2006年度内为七个月左右的工期。
9.3 施工设备、施工条件
升压站及10.5千伏线路,备一台20吨吊车即可完成土建及设备安装工程,此外需由施工单位配备专用仪器及设备。
国产化的风机都须用大型平板车将集装箱运到风场,进口的风机及部件到港为锦州港或大连港。
作业程序可考虑用一台50吨吊车掏箱及地面组装工作。
施工时采用双吊车(一台50吨及一台20吨吊车)起吊塔架第一节,然后用150吨履带吊及50吨吊车将塔架上一节、机轮、叶轮、分别组装起吊。
预计需要大型施工机械:
25吨汽车吊1台
50吨汽车吊1台
150吨履带吊1台
9.3.2施工条件
目前已有从八角台—小兴庄—大兴庄至千军的公路,需从小兴庄村西接引到风场内通达各风机位置。
这些道路工程应在施工初期完成。
施工电源可利用永久工程先行,或设临时电源
施工水源将取自风场边缘,及场内泉水露头。
9.4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
1) 风力发电机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机舱、叶轮、塔架、地面控制柜、开关柜组成。
2) 吊车:
主吊车:主吊车用来提升风机的所有主要部件。
选择吊车的参数是机舱的重量和吊车的臂长。
机舱的重量:23000 kg.
吊车的臂长:从地基的中心点到吊车臂长基础的中心点的长度,为12米。
从地基到机舱的顶端的高度为50米,从这个参数可以计算出吊车臂长的最小长度。
S50/750型风机,塔架高度为50,可以采用200吨履带式吊车起吊。
尾吊:尾吊用于帮助主吊车提升塔架和叶轮。
它帮助主吊保持部件在吊装时向上位置。
它同时可以单独用于在地面组装叶轮,尾吊的另一个用途是将风机的部件从卡车上卸车。
尾吊的吨位为50。
卡车起重机:这台吊车是为了在设备安装期间在风场内搬运设备附件和重型工具之用。
这台吊车的吨位在4 - 5吨左右。
3) 安装工具:
普通工具:包括扳手,普通和冲击扳手套,棘轮扳手套,艾伦扳手,螺丝刀及其它工具。
电动工具:包括电钻,电冲击扳手和柴油/汽油发电机,4.5 kW.
钮矩扳手:包括不同钮矩范围的钮矩扳手。
同时需要一套液压扳手,一套泵系统也包括在其中。
特殊工具:包括特殊设计的用于安装风力发电机的专用工具。
主要是包括塔架吊装齿轮,机舱吊装齿轮,叶片搬运齿轮,叶轮组装平台,以及叶轮吊装齿轮。
4) 风机安装的主要工作
a) 塔架安装:先将塔架的下段垂直吊装到地基底法兰上,再将中段塔架垂直,并放置到已安装完毕的下段塔架上,最后将上段塔架垂直,并放置到已安装完毕的中段塔架上。
b) 安装机舱:机舱提升,并定位在塔架的顶端,“交叉”紧固连接螺栓紧固,并将风向标和风速仪安装在机舱的顶部。
c) 地面组装叶轮:将轮毂定位在叶轮的平台上.依次将三个个叶片固定在轮毂上。
d) 叶轮安装:将叶轮吊装齿轮固定在轮毂上,用主吊和辅助吊车起吊叶轮,当叶轮处在主轴正前方时,用螺栓将叶轮和主轴的组装固定。
e)风力发电机内部的接线
风力发电机的接线工作主要是安装由控制器至机舱的所有控制电缆及电力电缆。
9.5 施工总布置
由于本期工程所建的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场地比较分散,施工场区范围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4公里。
因此,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施工时采用材料、设备集中存放,分散施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