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考的思维层次剖析与“三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24期总第672期英语中考的思维层次剖析与“三读”策略
摘 要:各地中考英语试卷的命制越来越重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本文通过对中考各类题型的剖析,聚焦对思维品质考查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推动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笔者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将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设计为“三读”策略,即览读(read)、思读(think)、享读(share)三个维度,首先是文本深度解析,其后是思维广度跨越,最终是文化高度提升。

该教学策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融“教—学—评”一体化,让思维品质的提升途径脱虚向实,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考命题;思维层次;学习活动观;“三读”策略
作者简介:吴国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作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要求落地,中考英语试卷的命制也越来越重视对题型内容中思维含量的考查。

以往机械考查知识记忆,或考查阅读技巧的方式,无法实现对学生思维层次的界定,也无法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提升,对教学的反拨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随着国家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实施也逐渐从知识到能力,最终到素养提升,而思维素养成为素质培养的核心。

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然而在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往比较空泛,没有具化的实施路径策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英语中考题型中的思维活动层次可释义分类如下: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是低阶思维的学习理解;注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阶思维的应用实践;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这是高阶思维的迁移创新。

学习活动观的第一个层级比较关注对文本的基础认知,第二个层级则较为注重对文本的深层次解析,第三个层级则聚焦于超越文本的主题凝练和新情境创设。

这三个层级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螺旋连续提升,这正是新课标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层构设计的重要目标。

一、中考命题在培养思维品质方面的设计
基于新课标,简析近两年的中考命题思路,对思维的
三个层次题型的全面考查,反拨英语教学发生着如下几方面变化:
英语中考题型中的单项填空、词汇填空、句型转换等,基本以单句形式呈现,主要考查词汇、句型、语法等基础性知识,较多侧重于记忆领会、分辨提取。

思维含量不高,相当于学习理解层次。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等题型,基本以语篇形式呈现,考查文本剖析、主题凝练,同时还有立德树人、文化涵养等多方面目标,较多侧重于区分、判断、评点等,思维含量明显提升,相当于应用实践层次。

书面表达(作文)这一题型是围绕某个话题,完全在新的情境中组织,要求学生在具备较高语言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论证、设计、构建文本,同时充分展示个人的思维和文化素养,有着很高的创新性、开放性、综合性,给了学生充分的个人展示及表达的空间,思维含量很高,相当于迁移创新层次。

那么,对思维的三个层次的考查,各地中考命题是怎样设计安排的呢?
(一)思维层次的题型占比安排
以2022年北京中考英语试卷(听说除外,共60分)为例,单项填空6分,属于学习理解层次;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这三大项共44分,属于应用实践层次;书面表达10分,属于迁移创新层次。

以此类推,苏州、南通等地的中考卷(题型略)题型思维层次的分析对比如下(见表1)。

吴国成
124
ENGLISH ON CAMPUS 2023年24期总第672期
表1 2022北京、苏州和南通卷三地对比
城市南通苏州北京
总分(听说除外)120分占比100分占比60分占比
学习理解3529.2%88.0%610.0%
应用实践6554.2%6767.0%4473.3%
迁移创新2016.7%2525.0%1016.7%
各地根据实际,对不同的思维层级题型做适度安排,都
比较注意平衡。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南通卷较多关注夯实基础,
学习理解层级的题型占比近30%,中高阶超70%;苏州卷和
北京卷较为关注中高阶思维考查,占比达90%。

各地均在应
用实践这一层级不约而同给予了最多关注,都超过50%,反
映出命题的稳定性与实用性同步。

而在迁移创新层题型方面,
苏州占比高达25%,力度较大。

综上,无论占比高低,各地
对思维的所有层次都有所考查,并没有太大偏颇。

(二)思维层次的梯度上升设计
近几年,根据思维层次对单项题型进行分层设计也成
为一种趋势。

以2021年苏州中考英语试卷中的阅读表达题为例。


读文章后,回答三个问题:
58. What's the name of...?
此问进行信息的找寻,较为简易,属于学习理解层次。

59. How did the baby hippo...?
此问对文本全面理解,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梳理、选择、
运用等,属于应用实践层次。

60. In your opinion, where... five years later, a zoo or the
wild? Why?
此问题提出读后的逻辑观点,进行假设、计划、建构等,
属于迁移创新层次。

由以上题型分析可以看出,三问的设置环环相扣,逐
步提升,科学合理,考查的区分度很好。

(三)思维层次的中高阶次提升
通过对各地试卷的分析归纳可以发现,中考对低阶思
维类的题型分值一直在持续调整弱化,命题趋向中高思维层
次是趋势。

以2020、2021、2022年苏州中考英语试题题型分值对
比为例(见表2)。

表2 2020-2022年苏州中考英语试卷题型分值变化
2020单项
填空
完形
填空
阅读
理解
信息
还原
词汇
检测
句子
翻译
阅读
表达
书面
表达
总分10102451015 620100
2021单项
填空
完形
填空
阅读
理解
信息
还原
词汇
检测
短文
填空
阅读
表达
书面
表达
总分101024510 10625100
2022 
完形
填空
阅读
理解
信息
还原
词汇
检测
短文
填空
阅读
表达
书面
表达
总分
 1030513 10725100
2020年,句子翻译15分,题型思维层次较低,2021年
被取消;2021年单项填空10分,缺乏语篇支撑,2022年被
取消。

词汇检测2022年增加3分,从之前的单句填词题型
分值中抽出2分,共5分赋值给创新题型“阅读下面短文,
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在答题卡标有题号的横线
上,填入其正确形式。

”这两年,苏州卷被取消的题型分值
被分别赋予了阅读理解、短文填空、阅读表达及书面表达等
中高阶思维题型,这也是响应国家“命题不断优化考查内
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
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注重考查支撑学生
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关键能力,让善于独立
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的要求。

基于“双减”政策,近两年各地英语命题不在基础题
上加重学生负担,所有考点在课标及教材中均有落脚点,
试题取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学习经验,学生较为熟悉,没
有突兀的感觉。

试题的命制突出“基”“实”“新”。

“基”是
选择课标规定的考点,重视基础学习;“实”是结合生活与
时代的素材,创设实际运用的情境;“新”是开放主观的
题目越来越多,关注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以上各种题
型,多角度考查了学生的价值观、人文观和思维品质,以
及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反拨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切
实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活动观理念。

新课标指出,指向
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
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
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
要途径。

共磨共研、共学共享,中高阶的思维品质才能得
到有效激发和培养;师生共研话题、交换思想、展评成果,
深度思维才能真正发生。

教师应以学习活动观为指导,从
“what”“why”“how”这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语篇、单元
和模块来进行学习流程的建构。

二、“三读”策略在培养思维品质方面的运用
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和思维素养,建构清晰的语言逻
辑能力,笔者设计出围绕培养思维品质的“三读”策略并具
体应用在日常英语教学中。

这一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在重
视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师生更多聚焦思维不同层次的理
解、思考与分享的连贯性。

“三读”策略的基本维度和层级
分为三个:“览读(read)”阶段,这个阶段是基于文本,引
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掌握文本的语篇结
构,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思读(think)”阶段,引导学
生梳理脉络,充分深度剖析文本,挖掘主题,分析作者的情
感态度;“享读(share)”阶段,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升华
125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24期总第672期
人物价值,潜移默化地映射读者的文化意识,分享读者的人文素养。

聚焦思维品质提升的“三读”教学策略可以分别从平行维度或纵向层级实施对文本的分析解构,对中学“教—学—评”一体化创新实践能够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读”阅读策略可以运用于中考文本类的各种题型,以完形填空为例,目前常见的完形填空往往选取记叙文,也就是常说的故事类文章。

首先是故事情节线,故事发展的脉络和情节,俗称“明线”。

“明线”主要围绕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高潮、结局等先后顺序,主要考查对情节发展的分析判断。

其次是人文情感线,人文素养、情感态度呈现的过程,主要可以关注文本中每个细节所表达出的有关情感态度,俗称“暗线”。

最后则主要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考查对故事主题的推理与评点。

以2021年包头中考英语试卷中的完形填空题为例,文本第一段主要叙述了“我”少年时因自己的声音奇怪,从而不愿再参加外界活动;第二段这叙述了“我”长大后成了一名教师,“我”仍然对上课感到恐惧,却有一个学生表示很喜欢我的声音;第三段叙述了学生的日常表现,例如没有任何人布置,他们也能保持卫生洁净;最后一段“我”想要帮助更多像他这样内向的人。

如果按照故事情节的顺序进行阅读理解,最后可能归纳出的主题是师生间互相的关爱与帮助。

如果采用“三读”策略进行文本阅读,能够更加准确地凝练语篇主题。

首先对文本的故事情节进行“览读(read)”,把握语篇内容,要在关注故事信息的同时,注意情绪态度的变化。

第一段作者内向羞涩不自信;第二段作者紧张不安,但后来演变为情感态度上得到了满足;第三段作者心态开始平和阳光;第四段作者立志将来要帮助与他类似羞涩内向的人。

接着进入“思读(think)”阶段,引导学生深度剖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从少年时的“沮丧、紧张、拒绝”,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句有avoid attending events、though a little nervous、a bad choice to be a teacher;而在成为教师后获得学生的肯定,变得“激动、轻松、自信”,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句有most excited face、my body felt as light as a feather;接下来作者待人接物发生了转变,整个人“阳光、整洁”,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句有thing surprised me most、leave their areas tidy;最后日渐成熟,立志帮助更多与他类似的人,把温暖和关爱继续传播下去,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句有one of the greatest experiences of my life。

基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思读”的要求,就能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表达人文情感的答案也就不难选出了。

“三读”的最后一环是“享读(share)”阶段,引导学生升华人物价值,分享读者的人文素养。

从刚开始作者不自信、自我否定,慢慢得到别人的肯定,尝试着肯定关爱别人,最终立志帮助更多人。

这是一个阳光励志的故事。

唯有通过层层解读,思维不局限于仅对文本故事的理解,而是要不断深入和超越文本,将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价值剖析出来,如此才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得到全面的培养。

在以上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评的活动。

通过work menu、mind map等方式考查对文本的基础理解;通过reading circle、fur-discussion等方式研讨对文本的深度思考;通过show time等方式评点学生创作的作品,最终完成对文本意义的分享和感悟。

三、结语
结合新课标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研究各地中考英语试卷可以发现:中考试题基于立德树人,更多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主题探究,越加灵活开放,命题的目标、结构和功能都在变化。

题型分值在思维层次、主题语境、个性表达等方面更多予以倾斜。

中考改革正以势不可挡的力度往纵深推进,反推我们的教学改革也是不容迟误。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跨文化视域下的人文、科学等丰富的知识,习得优秀的文明和文化成果,获取知识、理解内涵、比较异同、辨别真伪,实现对原有知识的重构或丰富。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览读(read)、思读(think)与享读(share)”“三读”策略无论从平行维度或者纵向层级组织实施,都能够较好的对应学习活动观,从理解到凝练到升华,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得以最终的实现。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迅速做出适切调整和改变,唯此,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目标的才能真正实践落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蔷.课程实施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5):3-11,19.
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