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1课《春》优秀教案(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设计
朱自清
一、
(一)教材分析:
《春》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作者朱自清。
这是一篇清新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春》是一篇简单易懂的抒情散文,对于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和背诵任务都能够很好的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读准字音,了解作者,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熟练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歌颂和赞美之情,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地运用。
背诵全文、理解。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我更喜欢春季,因为同学们都听过“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觉得春天不只景美,而且更是我们新工作的开始,给我们以希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
同学们课下有的已经读了,对于朱自清,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
师总结: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同学们听过朱自清的“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吗?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宁可饿死,也不去领美国的救济粮,这就是高尚的民族气节。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
进他的《春》。
(二)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重点掌握的字词。
(重点掌握)
朗润酝酿窠宛转黄晕应和抚摸蓑笠抖擞筋骨涨薄烟(读音)
欣欣然花枝招展朗润酝酿呼朋引伴卖弄(释义)
(三)指名读课文,思考:
1、课文写作的线索?盼春——绘春——赞春
2、作者写盼春是用了什么修辞,作用?“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脚步近了”——拟人。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用:既写出了盼春的急切心情,又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带给人们的喜悦之情。
(四)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刚才是春天的脚步近了,现在终于到来了。
作者从哪些事物着手描写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春醒图。
写了山、水、太阳。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切,画出春的轮廓。
朗润,写春山光泽。
涨写春水涣涣,红写春日暖人。
师总结:这一段是作者绘春,对春总写,宏观勾勒。
给同学们二分钟时间,当堂背过这两段。
2、自读课文3——7自然段,讨论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五)齐读“春草图”,思考:
1、作者从春草的哪些特点写的?
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2、如何理解句中的“偷偷地、钻”?
“钻”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悄无声息的生长和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3、春草图,除写草之外,还写了谁?
还写了在春草上玩耍的孩子们,因为他们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都给
人以生气和活力。
再有就是表现出春草给人们带来了快乐,表达出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六)齐读“春草图”,读出感情,争取背过。
背过之后,再去读后面的四幅图画,自己分析。
(七)作业:
背一二三自然段,是根据分析春草图的方法,赏析后面内容。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指名两个,然后齐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找同学分析春花图:
①写花的顺序:树上→花下→遍地由上到下
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拟人
③如何赏析“满”“闹”
“满”从正面写出了花之多。
“闹”不仅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写花下的蜂蝶,从侧面表现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
2、作者从哪些角度写春风?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志南和尚的一句诗,有何作用?
这里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温暖和柔和。
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③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柔和、芳香、和悦
④作者从感觉的哪些角度来写春风的?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从感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的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3、找同学赏析春雨图:
①春雨特点
②写景顺序
③修辞
教师总结。
4、赏析迎春图:
学生赏析
教师总结
5、齐读五幅图,注意字音、节奏、感情。
6、作者写完春天的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油然而生赞美之情,那作者又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的呢?
师读最后三自然段,赏析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点到?为什么?
三、总结
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是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特别是修辞手法的学习。
再有,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向我们展示春天的这些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来爱春天,爱大自然,爱我们的生活。
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买美好的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希望,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四、作业:背诵全文。
五、反思
朱自清的《春》是一片短小精悍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我就是想让同学们学会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运用,学会作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
总结这两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不足的地方就是,好像同学们的主动性还是没有真正调动起来,课下的几幅图的分析不到位,没有我想像的好。
板书设计:春
盼春
绘春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风图——风唱春
颂春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