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书写
读下面的语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 (_________)的鱼塘。
②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tuō (_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chǎng (_______),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④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kǎi (_______)万千。
⑤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 shuò(_______)的瓜果。
二、默写
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②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
”的感叹中;它也在王湾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三、其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④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
⑤俄而雪骤(_________)
2.下列文言语句断句正确的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饭疏∕食饮水
四、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①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原名________。
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②请简要赏析这首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爱”是冰心诗歌的主题,请续写下面这首歌颂母亲的小诗。
在花开的时候,你似阵阵的花香,围绕在我的身旁;
在飘雨的季节,你像一把小伞,让风雨对我无妨;
在落叶的日子,你仿佛一件单衣,为我驱走了凄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
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
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
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
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
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
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
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
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 A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
六七个
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
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
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
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
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
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
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
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
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
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
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
开始我还 B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
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
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
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
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选自《青年文摘》)
【1】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③段和第⑥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
(2分)
【2】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2分)
欣喜若狂→ →→ 渐渐释然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4】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3分)
【5】“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
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
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
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分)
六、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对子骂父子在川上曰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亦乐乎
D.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在流传过程中有许多成语,读下面句子判断不是成语的一项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三十而立B.不惑之年C.知命之年D.逾而不矩
【4】请结合下面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5】有许多国外的中学生并没有读过《论语》,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论语》拟写一句推荐语,20字左右。
示例:《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的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论语》——。
八、其他
请以“好想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主题积极健康。
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浙江初一初中语文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书写
读下面的语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 (_________)的鱼塘。
②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tuō (_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chǎng (_______),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④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kǎi (_______)万千。
⑤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 shuò(_______)的瓜果。
【答案】粼粼托敞慨硕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学生首先要读准字音,才能联系文意得出相应的词语。
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慨”不要写成“概”。
二、默写
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②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
”的感叹中;它也在王湾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答案】老骥伏枥禅房花木深随风直到夜郎西乱花渐欲迷人眼把酒话桑麻不舍昼夜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易错字有“骥”“枥”“禅”“郎”“生”。
三、其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④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
⑤俄而雪骤(_________)
【答案】舍弃、丢下回头看通“悦”,愉快生气、恼怒不久,一会儿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说”是通假字,通“悦”,愉快的意思。
2.下列文言语句断句正确的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饭疏∕食饮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A
项应断句为“期/日中”,B项应断句为“对子/骂父”,C项应断句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①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原名________。
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②请简要赏析这首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爱”是冰心诗歌的主题,请续写下面这首歌颂母亲的小诗。
在花开的时候,你似阵阵的花香,围绕在我的身旁;
在飘雨的季节,你像一把小伞,让风雨对我无妨;
在落叶的日子,你仿佛一件单衣,为我驱走了凄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谢婉莹泰戈尔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示例:在飞雪的时刻,你犹如一根火把,温暖了我的身体,照亮了我的前方。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
这是对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的考查,这两本小诗集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第(1)小题的诗歌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感人
肺腑。
第(2)小题考查学生续写诗歌的能力。
仔细阅读给出的几句诗,然后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母爱”形象化、诗
意化,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
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
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
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
瓜只有皮球大小。
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
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
我不知道别
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
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
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
自卑毫不为过。
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 A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任凭农民愤怒宣判。
六
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
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
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
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
她
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
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
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
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
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
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
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
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
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
开始我还 B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
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
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
我父
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
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选自《青年文摘》)
【1】联系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第③段和第⑥段的空白处写出两个相应的成语。
(2分)
【答案】A.垂头丧气 B无地自容
【解析】根据第三段和第六段的空白处括号里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成语是:A.垂头丧气,B无地自容。
本题没有什么技巧,考查的就是考生平时的积累。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不仅要重视课本的学习,更要学会把所学的知识归类、积累,以便考试时可以从容应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2分)
欣喜若狂→ →→ 渐渐释然
【答案】绝望自卑惊恐焦虑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意思的能力。
根据全文的叙述,可以概括出表现“我”心理变化
的词语有欣喜若狂、绝望自卑、惊恐焦虑、渐渐释然。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应该掌握一些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的坦荡安然,让“我”内心不再羞愧,并走向健康纯净,表现了父母不一
样的教育方式给予我的积极影响。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就是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备考前也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因此,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的坦荡安然,让“我”内心不再羞愧,并走向健康纯净,表现了父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给予我
的积极影响。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3分)
【答案】“笑脸”表面是指父母在付赔偿款时的谈笑自若,并拒绝像别人那样惩罚孩子,暗指父母在“我”处于精神危
机时给予“我”内心的有力呵护和关爱,点明主旨。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做这类题目,考生须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词语的明义,二是词语的暗义。
也就是说要解释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也要解释该词语对于整篇文章来说,是什么意思。
例如本题句中的“笑脸”表面是指父母在付赔偿款时的谈笑自若,并拒绝像别人那样惩罚孩子,暗指父母在“我”
处于精神危机时给予“我”内心的有力呵护和关爱,点明主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5】“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
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
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
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分)
【答案】写出真实感受,语言通顺即可。
【解析】【考点】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考生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
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
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将自己的个性化展示出来。
本题要求考生写出生活中“不一样的爱”,那么考生一定要注意写出自己
的真实感受,且注意语言的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六、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答案】黄昏(傍晚)醉
【解析】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
“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
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
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解析】在翻译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描写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注意不要生硬翻译,二注意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三注意适当想象,四注意顺畅表达。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对子骂父子在川上曰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亦乐乎
D.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 项“子”意思分别是“儿子”和“孔子”,B项“为”意思分别是“替”和“做”,C项“乐”意思分别是“以……为乐”和“快乐”,D项“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所以选择D。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
可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故”意思是“旧的、原来的”,“为”是做的意思,“帅”意思是主帅。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论语》在流传过程中有许多成语,读下面句子判断不是成语的一项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三十而立B.不惑之年C.知命之年D.逾而不矩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及意义的掌握情况。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记住成语的意思,这样作答时才不会慌张。
此题中“逾而不矩”不是成语。
【4】请结合下面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仔细阅读三则链接,理解句子的意思。
链接一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链接二体现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链接三体现了孔子虚心学习的精神。
可见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孔子得到了学者的敬仰。
【5】有许多国外的中学生并没有读过《论语》,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论语》拟写一句推荐语,20字左右。
示例:《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的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论语》——。
【答案】示例: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仿照对《唐诗三百首》的推荐语,从《论语》的内容、思想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等角度来拟写即可。
扣住作品的本质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八、其他
请以“好想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主题积极健康。
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好想说声谢谢你
这奶茶不同于街边小店里所卖的现成奶茶,而是需要自己冲泡的。
先放一袋红茶,再用沸水冲泡,最后加几勺炼乳,于是奶茶就制成了。
刚制成的奶茶是不能急着喝的,滚烫的开水把杯子变成一个火炉。
我看着奶茶,不知怎样把它弄到自己的房里去。
幸好,外公总会发现我的窘境,热心地前来帮忙。
不知为什么,外公总是能轻易地握住杯子,把热乎乎的奶茶端进屋里,在他看来是真正的“举手之劳”。
当时
我想,也许是由于外公饱经风霜的大手上都是老茧,所以不怕烫的缘故。
如此轻而易举之事我也不需要说谢谢了。
不过说真的,自从外公住在我们家以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不小的改进。
比如我早上不用再早起准备自己的早餐,吃的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面包,有了包子、汤圆等需要略作加工的食物,并且每天还能吃到一只现煮的鸡蛋;比如我每天不用急着赶回家给钟点工开门,可以在学校里多打会儿球;又比如妈妈不用天天去买菜,下班后可以早点赶回家吃饭,还比如……总之,对于外公带来的这些改善,我都心安理得。
前几天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叫《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的文章,于是我就想到了外公,想到了外公所给予我的不需言谢的亲情。
亲情,从生命的起点走来,哺育并维系了一代又一代有灵性的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这个伟大到只存在于极细微处,但滋润了这个世界的感情心存敬意与感激吗?此时,我好想对外公说声“谢谢”。
蓦然,
我想起了外公放下杯子时通红的手。
原来外公在用自己的双手,为我挡住灼热的创伤啊。
我想说这声“谢谢”,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