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石墨产业现状与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石墨产业现状与对策建议
作者:巴文君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23期
石墨是一种结晶形碳。

六方晶系,为铁墨色至深灰色。

密度225克/厘米3硬度15,溶点3652℃,沸点4827℃。

质软,有滑腻感,可导电。

化学性质不活泼,耐腐蚀,与酸、碱等不易
反应。

在空气或氧气中加强热,可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

强氧化剂会将它氧化成有机酸。

用作
抗摩剂和润滑材料制作坩埚、电极、干电池、铅笔芯。

高纯度石墨可在核反应堆上作中子减速剂。

石墨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有晶质石墨(鳞片石墨)和隐晶质石墨,晶质石墨物化性能优异、工业价值高。

一、黑龙江省石墨储量及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石墨储量占世界的2/3,产量占45%;黑龙江省的石墨品种以晶质石墨为主,现已查明
资源储量1.17亿吨,占全国61.4%,鹤岗石墨资源集中分布在萝北云山矿区及周边约1000平
方千米含石墨地层内,仅在云山矿区9平方千米范围内就发现25条矿体,最长1800余米,最
宽250米左右,目前是世界所知最大的石然石墨矿。

“鹤岗石墨储量大、品位高、品质好、采
选易、应用广,全国70%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使用的都是鹤岗石墨。

目前萝北云山是亚洲最大
的石墨矿区,具有非常明显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石墨生产始于上世纪30年代,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2012年,全省石墨行业
共有采选企业5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l7户,初步建立了石墨产业体系,石墨产品从单存原
矿石开采逐步向深加工方向延伸,拓展了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锂离子负极材料等领域,吸
引了宝安集团、中铁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来我省投资建设。

哈工大拥有开展石墨深加工研究的技术团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宝安集团、省直备部门正在制定多项专项规划,积极谋划建立国家级石墨产品展示及交易平台、石墨应用
研究中心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石墨产业向高精尖发展打好基础。

目前黑龙江省还在积极拓
展石墨产业链下游,尤其是“石墨烯”产业,这个曾经被誉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材料”项目,目前已投产及在建的项目有以下几个。

l石墨烯绿色制备项目。

目前,以晶质石墨为原材料已经建立了l条年产100吨粉体和l
条年产1000吨石墨烯浆料生产线。

同时,基于生物质年产100吨的石墨烯生产线也已经投产。

项目以石墨烯下游用户为核心,重点突破石墨烯层数控制技术和稳定化生产技术。

2石墨烯散热项目。

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优势,哈尔滨赫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
成了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的中试,产品已经在华为、中兴、AMD、索尼、联想、丰田等企业完成测试。

石墨烯散热材料是一种基础材料,散热市场巨大。

项目重点突破了石墨烯定向排布技术、高效率批量化生产技术和散热效率评价技术。

3石墨烯吸波项目。

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国际独创成果,哈尔滨烯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
出了雷达全波段电磁隐身石墨烯复合材料,被称为吸波领域的颠覆性技术。

项目重点突破了吸
波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批量化制备技术和测试技术,加快推动产业化。

2012年,石墨产业形成年处理矿石650万吨的规模能力,年产晶质石墨精粉44万吨,占
全国68%。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亿元,利税4.8亿元,分别占新材料产业的s%和14%。

二、发展潜力分析
石墨应用涉及国防、航天、航空、电子、环保、能源、先进复合材料、医学等领域,尤以
工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被称为工业味精。

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国内需求量将年均增长79%。

近10年,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年均增长14%的高速带动下,石墨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
升高。

可以预见,随着能量型(如:储能)和倍率型(如动力)大电池的亟待面世、推广,石
墨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石墨的深加工产品种类较多,高端产品价格甚至以千倍增长。

石墨精
粉每吨售价2500-5000元、球形石墨24000元、石墨纸25000万元、负极材料80000-120000元,而l平方厘米的石墨烯材料就高达100美元,深加工产品增值空间巨大。

仅以石墨负极材料为例,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如我省石墨精粉均用来生产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将增长10倍,利润空间上涨1-2倍。

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约石墨产业做强做大的主要问题有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破坏严重、缺少
高新技术产品等。

同时石高附加值的石墨烯产业具有技术开发周期漫长,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
只有研发投入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特点,让一些较大型石墨加工企业对持续投入研发望而却步。

借鉴国外的经验例如:1961年,大阪工业技术试验所进藤昭男发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技术,十年后的1971年日本东丽公司率先实现工业化量产,每月1吨的规模。

东丽公司沿着T300、
T800、Tl000的标号之路不断提升碳纤维的质量,投入了1400多亿日元研发资金,直到2003
年赢得波音787合同后,才真正扭亏为盈。

实际上,早年的碳纤维只能做钓鱼杆,而现在的碳
纤维已成为先进航空器的支撑材料。

同样叫碳纤维,但是东西不一样,强度完全不一样。

相信
石墨烯材料也会走同样的路,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持续的投入,更需要耐心。

四、推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l产业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高纯石墨、可膨胀石墨、柔性石墨、高纯超细微粉石墨、氟化
石墨、异形石墨、核石墨、石墨乳、密封件、锂电池负极材料、高分子材料添加剂等高附加值
深加工产品。

2政策措施。

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把石墨开采及深加工项目审批备案权限上收到省级
投资主管部门。

新建和改扩建采选矿项目,要坚持等量或减量置换落后产能原则,并要同步配
套建设精深加工项目,其深加工产品比例大于40%。

二是出台有关政策法规对石墨实施保护性
开发。

严格控制石墨采选增量、优化存量,推进现有采选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兼并重组外,不再新增单纯的选矿企业。

三是积极开展石墨行业标准研究工作,不断完善石墨
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着力构建石墨行业标准体系。

四是鼓励支持研发石墨下游新产品,开拓
石墨新材料市场。

3.对企业自主研发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鼓励企业对接省内外有技术优势的高校进行石墨产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给与一定力度的政策资金支持,对一些已经取得技术进步,但产品
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给与财政补贴。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