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那科找准进入中国家电业的最正确节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那科:找准进入中国家电业的最正确节拍-电气论文
发那科:找准进入中国家电业的最正确节拍
本刊记者邓雅静
“根据与通用汽车的战略合作协议,FANUC(发那科)必须实现对通用汽车的本土化配套。
早在1996 年,上海电气集团就着眼于未来,计划将机器人技术引入中国。
双方的思想碰撞,造就了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在1997年诞生。
” 当《电器》记者问及17 年前FANUC 进入中国的原因时,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一般产业销售部部长刘尧这样回答。
“ 不过,在2000 年前,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还没有机器人的概念。
”他回忆说,“所以,1998 年我们在中国一台机器人都没有卖出去,1999 年仅卖掉两台。
而到了2013 年,上海发那科在中国售出6000 台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
”
虽然最近中国家电业“机器人换人”有一些“ 甚嚣尘上” 的味道,然而,在2013 年发那科售出的6000 多台机器人中,中国家电业却只占有其中区区几十台。
对于中国家电业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很显然,上海发那科要给予最大的耐心,找准切入的最佳节奏。
产品优良,立足本土
据介绍,FANUC 品牌创立于1956 年;1974 年,FANUC 工业机器人问世。
1997 年,上海发那科成立,成为最早进入中国推广机器人技术的跨国公司。
截至2013 年底,FANUC 全球机器人销量达到33 万台,成为全球第一个机器人销量突破30 万台的厂家。
谈到发那科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时,上海发那科专门负责家电市场的销售科长孙远祥介绍道:“发那科可以为家电行业提供载重在0.5 ?1350k g 范围内的各类工业机器人,用于搬运、装配、码垛、抛光、打磨、焊接、切割、涂装等工序,满足家电制造行业的各种需求。
同时,以伺服技术起家的发那科在上海宝山拥有近6 万平方米的工厂。
其中,接近4 万平方米的系统工厂用于系统集成的研发制造、安装调试、出厂检查和培训。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拥有本土化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可以提供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最优方案设计、系统仿真、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和技术支持的全方位服务,为客户自动化生产线的整线规划、设计制造、自动化集成、安装调试等量身定制一体化‘交钥匙工程’
,并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操作和保护技术培训课程,帮忙用户更快更好地利用发那科机械人。
咱们最高级的培训是把一台机械人拆掉。
事实上,这些软性的效劳,关于方才接触机械人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讲加倍重要。
”
与其他国际机器人品牌相比,上海发那科还具备独有的本土化优势。
国际机器人品牌多为外资独资企业,而上海发那科是唯一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传承了发那科集团的技术实力基础上,结合上海电气在中国本土的强大优势,早已成为国内优秀的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之一。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上海发那科成立至今,一直在推进本土化进程,中国员工的比例已从85% 提升至98%。
本土化策略的推行,加快了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品牌的树立,并逐渐完成市场观念本土化、生产经营本土化和科研开发本土化。
据了解,目前发那科的年产能为6 万台,位居全球第一。
2013 年,发那科在中国的销量超过6000 台,未来还将保持20%?30% 的增长。
初探中国家电业
据发那科提供的消息,近几年发那科在中国市场售出的机器人当中,半数以上市场是供应给汽车制造行业。
除汽车外,在3C 制造领域的供应范围也比较广泛。
“在家电领域,我们还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刘尧说。
2007 年,上海发那科为海立空调压缩机钣金车间提供了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与质量,解放了人工繁重的劳力作业。
借着海立的这股东风,发那科正式进军家电行业。
“2010 年,我们开始接到大量来自家电行业的机器人需求信息,之后的几年内,这样的需求信息越来越多,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销售人员开始奔波于各大家电工厂。
虽然销售人员非常努力,但结果不容乐观,因为‘这些信息的定单转化率低得惊人’。
”刘尧说。
据了解,上海发那科一般产业销售部的业务范围是除汽车行业外的所有领域,“在机器人应用较为冷门的七大行业领域内,我们接收到来自家电行业的信息最多,但从实际转化销售额来看,家电行业只能排到第三或第四位的样子。
” 孙远祥对《电器》记者说。
一方面,家电行业传出大量的机器人需求信息;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的机器人领军企业,发那科在家电行业的销售却不尽如人意。
对此,发那科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与家电行业一直强调成本的“习惯”以及对机器人的理解还不到位有关。
“我们去拜访家电企业,行走于各类生产线间,经过多次交流,但谈到最后,很多家电企业负责人说‘N O’的理由都是‘咱们预算没有那么多’。
”发那科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说,“咱们乃至为有些企业出了应用方案,他们也用了咱们的方案进行生产线改造,最后却利用了低性能的机械人。
”
“ 从短时间来看,家电企业应用低性能机械人不仅能够实现生产线自动化的成效,而且节省了本钱。
但从长期来看,还存在必然后患。
”发那科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家电行业的自动化供
给商良莠不齐,其中很多是看到中国日趋扩大的机械人市场后,便悍然不顾进入的。
他们缺乏核心技术,没有时刻来验证他们的效劳团队和产品质量,一年的销量只有几十台乃至几台。
若是家电企业仅仅以初期投入来衡量,必将会造成恶性循环,致使企业的自动化水平陷入进退维谷的境界。
”
即便如此,发那科在中国家电领域仍是“开花结果”。
目前,发那科和博西华(厨房电器)、荣事达三洋(洗衣机)、格力、美的、海信(电视机)等家电制造企业,上海日立、东贝、凌达、三花等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合作,提供全面的机械人自动化解决方案和自动化团队的组建工作,应用工艺也从之前相对简单的物流搬运、成品码垛等,慢慢向焊接、装配、涂胶、喷涂等环节扩展。
例如,1993
年起,上海日立的车间里就尝试利用机械人;现在,海立集团工厂里已有100 余台清一色的黄色FANUC 机械人。
着眼于久远,从简单工艺切入
一种技术在进入任何新兴行业之初或许都会碰到如此的情形,尤其是关于对机械人还处于扫盲时期的家电制造行业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如此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发那科深切地熟悉到凡事得一步一步慢慢来。
在与家电企业的多次接触以后,上海发那科发觉,目前家电行业具有批量大、节拍要求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员工对自动化技术不太了解等特点。
“咱们以为家电企业在初期导入工业机械人的时候,必然要先做简单的、容易成功的方案,待第一个方案实现以后,再慢慢尝试加倍复杂的方案。
因为越复杂的方案,技术风险越大,万一不成功,企业对自动化的概念就会越发消极。
相反,若是第一次改造成功的话,企业会成立起生产自动化的信心。
”发那科机械人家电行业负责人谈到。
作为在空调紧缩机行业最先提供机械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发那科在与海立的深度合作中积存了很多体会。
在与博西华滁州工厂合作时,发那科将这些体会直接应用。
发那科的销售人员第一到客户现有车间进行具体工位的调研,在与客户交流以后,确认机械人可行性方案,然后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经客户内部评审递交高层审批后,接下来再细化方案并进行预算和招标商务流程。
一旦确认企业的采购意向,后续的工程团队和供给商团队都要及时跟进,保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效劳与支持。
上到理念、下到思路,解决方案都要细致,乃至要细化到具体的工位。
可是,在发那科看来,距离机械人在中国家电业的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刘尧说:“家电企业若是立志进行生产自动化升级,就要着眼于久远,可能所生产的家电从产品设计环节就要改变。
例如在产品开发时,相关人员就要考虑到在什么地址留有抓槽,从而方便生产线上机械人抓取。
另外,必然要认准1 ?2 家机械人供给商进行深度合作,从而方便生产线的后期再改造和售后效劳。
除此之外,企业自身应该从一开始就组建、培育优秀的自动化团队,既能吸收外部先进企业的制造体会和技术水平,又能够结合自身的生产特点,依照具体工艺进行内部自动化改善,进而降低引进技术的本钱。
事实上,机械人硬件再好,要想用得好,人材是关键。
总之,机械人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用企业需要久远布局。
”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在人力本钱日趋增高的压力下,很多家电企业开始关注机械人的应用。
事实上,应用机械人并非是简单把人从生产线上减掉。
它带来的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益处是,能够保证乃至提升产品质量。
”孙远祥强调,“机械人动作的一致性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稳固,因此在强调产品稳固性的生产环节,应用机械人超级成心义。
”
应该说,中国家电企业对机械人的明白得还远远没有达到发那科的理想高度。
“更多的家电企业,仅仅是把机械人应用在包装等动作简单、改造容易的生产线的头尾环节。
可是,这确实是家电企业的生产自动化吗?”很显然,在刘尧看来,“中国家电业大规模应用机械人,需要5 ?6
年的磨合期,或许时刻会更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