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卫生资格中药鉴定学重要考点之乳香性状、理化鉴别

合集下载

2017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

2017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

2017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麻黄的鉴别方法:【植物形态鉴定】1.草麻黄草本状灌木,高 20~40cm.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对生或轮生,表面细纵棱槽纹常不明显。

节间长2. 5~5. 5cm,多为3~4cm,直径 2mm.叶膜质鞘状,2 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

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多呈复穗状,常具短梗,苞片通常 4 对,雄蕊 7~8,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过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苞片 4 对,雌花 2,胚珠的珠被管长 1~1.5mm.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形或近圆球形;种子通常 2 粒,包于苞片内,长 5~6mm.花期 5~6 月,种子 8~9 月成熟。

2.中麻黄与草麻黄主要区别点:灌木,高 20~100cm,多在 40~80cm 之间;茎直立或匍匐斜上;小枝直径 1~2mm,节间长 3~6cm,纵槽纹较细浅。

叶膜质鞘状,3 裂与 2 裂混生。

雄球花通常无梗,数个密集于节上成团状,稀 2~3 对生或轮生于节上,具 5~7 对交叉对生或 5~7 轮(每轮 3 片)苞片;雌球花 2~3 成簇,对生或轮生于节上,苞片 3~5 轮(每轮 3 片)或 3~5 对交叉对生,通常仅基部合生,边缘常有明显膜质窄边,最上一轮苞片有 2~3 雌花;雌花的珠被管长达 3mm,常螺旋状弯曲。

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椭圆形、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

花期 5~6 月,种子 7~8 月成熟。

3.木贼麻黄与草麻黄主要区别特征:直立小灌木,高 1m.小枝细,直径约 1mm,节间短,长 1~3. 5cm,多为 1. 5~2. 5cm,纵棱槽纹不明显。

叶 2 裂,裂片短三角形,先端钝。

雄球花单生或 3~4 个集于节上,苞片 3~4 对;雌花的珠被管长 2mm,稍弯曲。

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长卵圆形或卵圆形;种子通常 1 粒,长约 7mm.花期 6~7 月,种子 8~9 月成熟。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香加皮
【来源】为萝摩科杠柳de干燥根皮
【性状】有特异的香气,味苦(奶油话梅香)
地骨皮
【来源】为茄科枸杞、宁夏枸杞de根皮
石斛
【来源】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de新鲜或干燥茎
铁皮石斛
【来源】 兰科 铁皮石斛de干燥茎
【采收加工】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或切成段 前者称“铁皮枫斗”,后者称“铁皮石斛”
皮类中药
桑白皮
【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性状】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牡丹皮
【来源】毛茛科
【性状】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槲寄生
【来源】桑寄科 槲寄生de干燥带叶茎枝
【性状】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
桑寄生槲寄生
茎灰褐色或红褐色茎黄绿色或黄棕色
不易脱节,质坚易脱节,质松
叶大而呈黄棕色(卵形或椭圆形)叶小而呈黄绿色至金黄色(披针形)
味微涩味微苦
大血藤 鸡血藤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 单
外表 有木栓层 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 形成层的环纹 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 散布
髓 中央具髓 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
【性状】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有黄白色锥管束5~13个,环列
细辛
羌活
【来源】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状】按药材形态:羌活:“蚕羌”、“竹节羌”
宽叶羌活:“大头羌”、“条羌”
川芎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性状】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断面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纵切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1)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1)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1)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非常头疼的,很多考生在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做题,但是考试结束之后都不是很理想,为了帮助考生能够在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中拿到高分,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总论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初级中药师一、含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药源的应用学科。

简单的讲是一门对中药"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二、任务(一)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本草记载的药物有近3000种,现今中药品种有13000种。

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1、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浙江叫三角麻,青海叫千层塔。

四川叫血母草。

(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白头翁记载:凡草之有白毛者,以翁名之均可,故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

|初级中药师(3)地方用药习惯不同,一药多基源:如:贯众达31种,沙参36种等。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例如:白附子历代为毛茛科黄花乌头的块根,近代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用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根。

(5)有意掺假2、主要途径和措施A、调查鉴定,(基原鉴定)明确主流产品|初级中药师B、本草考证,考查地方志等资料C、规范名称,尽量做到一物一名D、以活性成分和药效学研究为基础E、具实正品,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的生产|初级中药师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例如: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八味(玄参、浙贝母、白术、白芍、杭白菊、延胡索、麦冬、温郁金);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二) 鉴定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质量鉴定是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检验。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总结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中药的鉴别、鉴定与鉴别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点重点的总结:一、药材的鉴别1.外形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组织结构:研究药材的显微结构,如维管束、纤维束等的分布情况。

3.气味和味道:由于不同药材含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所以气味和味道对于鉴别药材非常重要。

4.理化性状:如气味、味道、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二、中药饮片的鉴别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表面特征等。

2.结构形态:研究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结构等。

3.纯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中有无杂质,如土壤、微生物、金属等。

4.理化性状:如溶解性、比重、熔点、燃点等。

5.指纹图谱分析:通过HPLC、GC等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中药饮片的指纹图谱,用于鉴别和控制品质。

三、中药的品质与质量评价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闻、尝来评价药材的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

2.理化性质评价:如水分含量、热胀冷缩性、灰分含量等。

3.质量评价:通过检测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如挥发油含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

四、药材的加工与保藏1.饮片的制备:认识不同中药饮片的加工工艺,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影响。

2.药材的保藏:掌握药材保藏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存放条件、防潮、防霉等。

五、中药制剂的检验与控制1.理化性质检验: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

2.含量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3.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剂型、质量控制、药剂的保存与稳定性等。

六、有毒中药的识别与控制1.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与毒理作用:掌握常见有毒中药的主要成分和毒理作用。

2.有毒中药的识别:通过药材的外观特征、结构形态、理化性状等来鉴别有毒中药。

3.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了解有毒中药的制剂与使用原则,避免毒副作用。

2017年初级中药师考试第三单元复习笔记

2017年初级中药师考试第三单元复习笔记

2017年初级中药师考试第三单元复习笔记中药的鉴定中药的质量鉴定是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检验。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是中药鉴定学的基本任务。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依据:中药鉴定工作的依据实际上是两级标准,一是国家标准《中国药典》,另一是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前者是国家药品的法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全国的生产、供应、使用和检验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后者是补充在同时期该版药典中尚未收载的药品和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各有关单位也必须遵照执行。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程序三步:取样、鉴定、结果(一) 取样的原则药材取样法:取样的原则:代表性均匀性取样量适中①取样件数:药材总件数≤100,取样5件;药材总件数≤1000,按5%取样药材总件数>1000,超过部分按1%取样;药材总件数<5,逐件取样贵重药材,逐件取样②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用采样器抽取样品;在每一包件的不同部位取样。

取样数量:包件少的:抽取的总量应不少于试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一般药材为100~500g;粉末药材为25g;贵重药材为5~10g(二)方法:一般将所取样品混匀即可。

个体小的,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为四等分,取对角两份;如此操作至样品量足够为止。

3倍量,1/3供实验室分析时用,1/3供复核用,1/3则为保存留样,保存期至少一年。

三、中药鉴定的方法中药鉴定的对象复杂多样,鉴定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来源和品种鉴定基原鉴定步骤: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二)性状鉴定眼看、手摸、鼻闻、口尝及水试、火试等特点:简单易行、迅速、可靠、生动易记1、形状:叶、花类须先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不同的药材,往往有其独特的外形。

如党参具"狮子盘头芦";味连形如"鸡爪",又有"过桥";天麻之"鹦哥嘴";防风根头如"蚯蚓头";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粉防己形似"猪大肠"等。

中药鉴定学中药性状鉴定重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中药性状鉴定重点归纳

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定部份重点归纳中药性状鉴定高频考点药品要点记忆狗脊外被金色绒毛大黄1断面红棕色至黄褐色,显颗粒性。

2根茎髓部有“星点”环列成散在。

3韧皮部有大量粘液腔。

何首乌皮部有4-11个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商陆“罗盘纹”气微微稍甜,久嚼麻舌银柴胡“砂眼+珍珠盘”川乌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中部多向一彻膨大小瘤状彻根及子根脱落后痕迹断面多角状形成层环纹附子盐附子圆锥形灰黑色被盐霜黄连味连多分支形如鸡爪髓部有的中空味极苦雅连多单支过桥长云连多单支弯曲成钩状较细小防己车轮纹形似猪大肠气微味苦甘草菊花心味甜而特殊黄芪1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金井玉栏2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菊花心3 味甜嚼之有豆腥气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1灰黄色2稀疏断续的粗横纹3须根上有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4不定根(艼)5稀疏的凹窝状痉痕(芦碗)断面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棕黄色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纹理伪品商陆的根华山参个根三七主根“三七”,支根–筋条根茎---剪口须根---绒根铜皮铁骨狮子头生地黄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极皱缩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

具粘性。

党参狮子盘头白术1不规则团块状2顶端茎基和牙痕—习成—白术腿2下端膨大的瘤状突起---云头苍术“朱砂点+起霜”川贝母松贝怀中抱月青贝开口笑(也称观音合掌)炉贝鳞茎长圆锥形白色形似馬齿者为北路货---白炉贝色黄白而有深黄色斑点,形成虎皮纹者称虎皮贝(记忆青松炉笑月馬虎)山药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嚼之发粘。

光山药圆柱形两端平齐全体洁白粉性足。

天麻鹦哥嘴红小辫肚脐眼冬麻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春麻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晦暗有空心大血藤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

降香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入水下沉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气微香味微苦沉香不规则状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同的斑纹表面多成朽木状质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燃烧时有油冒出并有浓烟粉末呈淡棕色。

中药鉴定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药鉴定考研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的性状鉴别1. 外观特征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是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来鉴别品种和质量。

例如,黄芪的外观为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颜色为黄褐色,气味芳香;当归的外观为长圆柱形或不规则长块状,颜色为灰褐色,气味芳香。

2. 显微镜下特征显微镜下特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来鉴别材质和真伪。

例如,枸杞的显微镜下特征为胶质囊细胞壁表层、羊柴胆囊汁样器等。

3. 特殊性状特殊性状是指中药材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特殊性状,如石膏具有易碎、无臭味、呈透明、玻璃光泽等特殊性状。

二、中药材的鉴定方法1. 有机物化学方法有机物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色谱法可以用来鉴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红外光谱法可以用来鉴定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2. 显微镜鉴定法显微镜鉴定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来鉴定中药材。

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鉴别枸杞的胶质囊细胞壁表层、羊柴胆囊汁样器等特征。

3. 理化性质鉴定法理化性质鉴定法是通过测定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等性质来鉴定中药材。

例如,用密度计可以测定中药材的密度,用折射仪可以测定中药材的折射率。

三、中药材的鉴定原理1. 毒理学原理毒理学原理是通过毒性试验、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来鉴定中药材的毒性。

2. 药理学原理药理学原理是通过药效试验、生物鉴定、药理学实验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动物实验来鉴定中药材的药效。

3. 化学分析原理化学分析原理是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来鉴定中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四、中药鉴定的应用1. 药材加工鉴定药材加工鉴定是通过对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干燥、蒸馏等条件进行鉴定,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2. 药材质量鉴定药材质量鉴定是通过对药材的外观、显微镜下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等进行鉴定,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四)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四)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树脂类中药:1.乳香往年考题最佳选择题1.乳香的主要鉴别特征是A.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小块,表面淡黄色B.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C.气微芳香,味微苦,微有香辣感D.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E.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黄棕色乳状液『正确答案』ACD2.血竭往年考题多项选择题1.进口血竭的主要鉴别特征有A.外色黑似铁B.研粉红似血C.在热水中软化D.不溶于乙醚E.火燃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64/72『正确答案』ABCE其他类中药:1.青黛往年考题最佳选择题1.取药材少量,火烧时有紫红色烟雾发生。

它是A.青黛B.松花粉C.蒲黄D.海金沙E.没药『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1.青黛的鉴别特征有A.极细的深蓝色粉末B.质轻,能浮于水面C.味极苦D.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E.粉末滴加硝酸,立即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正确答案』ABDE2.冰片(合成龙脑)往年考题配伍选择题A.产生紫红色烟雾B.冒烟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C.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D.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E.熔融成紫红色液体,生成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气1.血竭用火点燃『正确答案』B2.海金沙置火中燃烧『正确答案』C3.青黛用微火灼烧『正确答案』A4.雄黄燃烧时『正确答案』E5.冰片(合成龙脑)用火点燃『正确答案』D3.五倍子往年考题:1.五倍子的加工方法为A.晒干B.阴干C.烘干D.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外表面变成灰色再干燥E.低温干燥『正确答案』D九、动物类药材备考要点及易错点;部分强化练习题。

有关药用部位的总结。

来源的掌握程度。

1.地龙往年考题最佳选择题1.广地龙的原动物是A.参环毛蚓B.通俗环毛蚓C.威廉环毛蚓D.栉盲环毛蚓E.缟蚯蚓『正确答案』A2.珍珠往年考题多项选择题1.主含碳酸钙的中药材有A.石决明B.全蝎C.珍珠D.蛤蚧E.牡蛎『正确答案』ACE2.珍珠的鉴别特征和主成分是A.呈类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棒形B.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具特有的彩色光泽C.磨片置显微镜下可见粗细两类同心环状层纹D.置紫外光灯下显暗棕色E.主含碳酸钙『正确答案』ABCE3.海螵蛸往年考题配伍选择题A.卵鞘B.贝壳C.内壳D.雌虫干燥体E.背甲66/721.海螵硝的入药部位是『正确答案』C2.桑螵硝的入药部位是『正确答案』A3.鳖甲的入药部位是『正确答案』E4.牡蛎的入药部位是『正确答案』B5.土鳖虫的入药部位是『正确答案』D4.斑蝥往年考题最佳选择题1.斑蝥具抗癌作用的成分是A.蚁酸B.树脂C.色素D.斑蝥素E.脂肪油『正确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斑蝥的性状特征A.呈长圆形B.头及口器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和触角各1对C.背部有黑色革质鞘翅1对,具3条黄色或棕黄色横纹D.胸腹部乌黑色,腹部呈环节状E.胸部有足4对『正确答案』E5.蛤蚧往年考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蛤蚧的性状特征A.头略呈三角形B.吻鳞切鼻孔C.背部有黄白色、灰绿色或砖红色斑点D.尾长与体长近相等E.四足均有5趾,趾底面有吸盘『正确答案』B6.金钱白花蛇往年考题多项选择题1.金钱白花蛇的性状特征有A.背部有48个以上白色环纹,黑白相间B.尾细常纳入口中C.脊棱鳞片较大,呈六角形67/72D.背鳞稀疏,通身10行E.尾部鳞片单行『正确答案』ABCE7.麝香往年考题多项选择题1、以动物的分泌物入药的中药材有A.牛黄B.麝香C.海螵硝D.蝉蜕E.蟾酥『正确答案』BE8.鹿茸往年考题最佳选择题1.具有两个侧枝的花鹿茸习称A.单门B.二杠茸C.莲花D.三岔茸E.四岔茸『正确答案』D9.牛黄往年考题最佳选择题1.药材表面有“乌金衣”;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同心层纹者是A.金胆B墨胆C.菜花胆D.蛋黄E.管黄『正确答案』D配伍选择题A.乌金衣B.剑脊C.方胜纹E.当门子1.羚羊角药材具有『正确答案』D2.蕲蛇药材具有68/72『正确答案』C3.麝香仁药材具有『正确答案』E4.牛黄药材有的具有『正确答案』A5.乌梢蛇药材具有『正确答案』BA.胆汁酸B.胆色素C.强心甾体化合物D.大分子环酮类化合物E.毒性蛋白6.蟾酥主含『正确答案』C7.全蝎主含『正确答案』E『正确答案』B9.麝香主含『正确答案』D多项选择题1.牛黄药材性状特征主要是A.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B.表面红黄色或棕黄色C.体重,质坚实,不易破碎D.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E.药材少量,用清水调和,能“挂甲”『正确答案』ABDE10.羚羊角往年考题最佳选择题1.羚羊角不含A.角蛋白B.脑素C.磷酸钙D.磷脂类E.不溶性无机盐『正确答案』B69/72配伍选择题A.芫青科B.牛科C.鹿科D.蝰科E.壁虎科1.羚羊角的原动物属于『正确答案』B2.麝香的原动物属于『正确答案』C3.蛤蚧的原动物属于『正确答案』E4.斑蝥的原动物属于『正确答案』A5.蕲蛇的原动物属于『正确答案』D十一、矿物类药材备考要点及易错点;部分强化练习题。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4)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4)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4)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非常头疼的,很多考生在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做题,但是考试结束之后都不是很理想,为了帮助考生能够在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考试中拿到高分,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师》中药鉴定学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果实和种子类中药以果实或种子为药用部位的一类药材。

大多数果实种子一起入药。

|初级中药师一、果实类中药果实是由受精后的子房或连同花的其它部分发育而成的,内含种子。

果实的类型:单果、聚合果:由一朵花的多数离生心皮(单雌蕊)形成的果实、聚花果。

入药部分:通常为完全成熟的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初级中药师1、完整果实;成熟的五味子、未成熟的枳壳、幼果枳实2、果实的一部分:果皮(陈皮、大腹皮),果皮某一部分(丝瓜络,橘络),带果柄的部分果皮(甜瓜蒂,南瓜蒂),宿萼(柿蒂),果肉(山茱萸)3、整个果穗:桑葚(一)性状鉴别:形状、大小、颜色,外部特征(顶部,基部,表面特征),质地,破断面,气味。

表面特征:多带有附属物1、毛茸;吴茱萸2、钩刺;苍耳子|初级中药师3、特殊纹理;五味子。

4、纵直棱角,使君子,巴豆5、隆起的肋线,茴香,蛇床子6、凹下的油点;陈皮(二)显微鉴别:果皮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1、外果皮(子房壁的外层发育而来),与叶下表皮相当。

表皮为一列细胞,外被角质层,偶有气孔存在,有木化形成的各种物质。

少数具腺毛(吴茱萸);有的具腺鳞(蔓荆子),有时其表皮细胞中含有有色物质或色素(川花椒),有时在表皮细胞间嵌有油细胞(五味子)。

2、中果皮:中果皮(子房壁的内层发育而来),与叶肉组织相当。

大多由薄壁细胞组成,中部有细小维管束散在。

注意细胞内含物。

如:枳壳的中果皮内有油室,茴香的中果皮内可见油管。

3、内果皮与叶的上表皮相当。

中药鉴定学考试复习笔记:第二章(4)

中药鉴定学考试复习笔记:第二章(4)

黄芪 Radix Astragali【来源】⾖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的⼲燥根。

【产地】膜荚黄芪主产于⿊龙江、内蒙古等地;蒙古黄芪主产于⼭西等地。

【化学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黄芪皂苷Ⅰ~Ⅲ、Ⅴ~Ⅷ,⼄酰黄芪皂苷等。

含⽆机元素钾、钠、钙、镁、铁、锌、锰、铜等,含硒0.2~0.3µg/g。

【性状鉴别】1.膜荚黄芪根呈长条圆柱形,单枝,间有分枝,顺直,有的略扭曲,芦茎切⼝处正圆形,中央常有枯空,呈⿊褐⾊的洞,习称“空头”。

表⾯灰褐⾊,有不规则细底纹及稀疏须根痕。

质坚实,断⾯纤维性⽽有粉性,⽪部稍松,⽩⾊或淡黄⽩⾊,⽊部较紧结,黄⾊,菊花⼼明显,习称“⽪松⾁紧”。

⽓⾹,味甜,嚼之有“⾖腥”⽓。

2.蒙古黄芪根呈长条圆柱形,顶端带有稍扁⽽略岔开的根茎,根茎上有茎基残痕。

表⾯灰黄⾊或黄⽩⾊,较光滑。

质较柔软⽽韧,断⾯纤维性,略显松疏,⽪部松软,淡黄⽩⾊,⽊部黄⾊,“菊花⼼”明显。

味甜⽽有较浓的⽣⾖腥味。

【显微鉴别】1.组织特征⽊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为3~5列厚⾓细胞,近栓内层处可见⽯细胞及管状⽊栓组织;韧⽪射线外侧弯曲,有裂隙。

形成层成环。

⽊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有⽊纤维束。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粉末特征(1)蒙古黄芪根:纤维初⽣壁与次⽣壁多少分离,纤维断端常纵裂成帚状,具缘纹孔导管,可见3~10个纹孔⼝连接成线状;淀粉粒较多,⽊栓细胞微黄绿⾊,⽯细胞稀少。

(2)膜荚黄芪根:纤维断端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橙黄⾊。

【理化鉴别】薄层⾊谱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置⽔浴上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120⽬,5g,内径10~15mm)上,⽤4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浴上蒸⼲。

中药鉴定学考试复习笔记:第三章(4)

中药鉴定学考试复习笔记:第三章(4)

乌梢蛇 Zaocys【来源】脊索动物门爬⾏纲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盘状,盘径13~16cm。

表⾯⿊褐⾊或绿⿊⾊,密被菱形鳞⽚,背鳞⾏数为偶数,中央2~4⾏鳞⽚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线。

头扁圆形。

脊部⾼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内⾯黄⽩⾊或淡棕⾊,可见排列整齐的肋⾻。

尾部渐细⽽长。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背鳞⽚外表⾯具纵直条纹,条纹间距13.7~27.4mm,沿鳞⽚基部⾄先端⽅向径向排列,内含⾊素斑。

【理化鉴别】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级带3条、⼆级带和三级带各2条、扩散带1条。

2.本品的⽯油醚浸出液在215.0nm、240.0nm、246.0nm处有吸收峰;⼄醇浸出液在210.0nm处有吸收峰。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稀⼄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

【附注】据报道,当前充乌梢蛇的伪品主要是同科动物⼗余种,其中主要的有锦蛇属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Guenther)、红点锦蛇 Elaphe rufodorsata(Cantor)、⿊眉锦蛇Elaphe laeniurus Cope、双斑锦蛇 Elaphe bimaculata Schmidt;⿏蛇属滑⿏蛇 Ptyas mucosus(Linnaeus)、灰⿏蛇 Ptyas korros(Schlegel);连蛇属⾚链蛇 Dinodon rufozonatatum (Cantor)。

游蛇属草游蛇 Natrix stolata(Linnaeus)等。

这些伪品蛇与乌梢蛇的主要区别点在于背鳞⾏列都是奇数,⽽乌梢蛇背部鳞⽚为偶数列。

背鳞也可进⾏显微鉴别。

在⽆背鳞时可⽤头⾻、躯椎⾻⽐较,或⽤蛋⽩电泳以及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来鉴别。

⾦钱⽩花蛇 Bungarus Parvus【来源】脊索动物门爬⾏纲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燥体。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广药必用).doc

中药鉴定学考试重点(广药必用).doc

发汗:指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小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积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的物。

车论纹:指广防己等药材横切面的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形如“车论纹”星点:指大黄根茎髓部环列或散在的异常维管束。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皮部的异常维管束,横切面如云朵状的花纹。

罗盘纹:商陆的开常维管束,横切面排列数个同心环列的纹理,形似罗盘纹菊花心:指根或根茎的横切面的屮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性纹理。

如半归、白芍、党参。

过桥:黄连的节间长而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如党参、黃罠、板蓝根珍珠疙瘩:指人参须根上的疣状突起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芽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 习称狮子盘头铁线纹:人参表而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油头:指药材根头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起霜:指茅苍术等药材断面暴露在空气屮,常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怀中包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马牙嘴:指炉贝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开口习称马牙嘴。

虎皮斑:指炉贝表而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凹肚脐:天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习称凹肚脐。

连三朵:款冬花单生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镶嵌细胞:指伞形科药材的内表面上可见5到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个群以斜角相连成镶嵌状。

错如组织:槟榔种皮内层与外胚乳的折合层常不规则地插入到内胚乳屮,形成错如组织白颈:地龙第14・16环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翘鼻子:薪蛇头在屮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子。

方胜纹:薪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 的两上端在背屮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

乳香《全国中草药汇编》

乳香《全国中草药汇编》
⑿治口目歪斜:乳香烧烟熏之,以顺其血脉。(《证治要诀》)
⒀治咽喉骨哽:乳香一钱,水研服之。(《卫生易简方》)
⒁治齿虫痛不可忍:嚼熏陆香咽其汁。(《梅师集验方》)
【各家论述】
①《纲目》:"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素问》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矣。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尔。……杨清叟云:凡人筋不伸者,敷药宜加乳香,其性能伸筋。"
【性味】
辛苦,温。
①《别录》:"微温。"
②《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
③李杲:"味苦辛,热。"
【归经】
入心、肝、脾经。
①朱震亨:"入手少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少阴,兼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④《本草求真》:"血因气逆,则血凝而不通,以至心腹绞痛;毒因气滞,则血聚而不散,以至痛处异常。乳香香窜入心,既能使血宣通而筋自伸,复能入肾温补,使气与血互相通活,俾气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气碍,故云功能生血,究皆行气活血之品耳。非如没药气味苦乎,功专破血散瘀,止有推陈之力,而无致新之妙。"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轧作粗渣入锅内,隔纸烘至半熔,侯冷轧之即成细末,此乳香、没药去油之法。"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乳香的鉴别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乳香的鉴别

【性状鉴别】 呈⼩形*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块,有时粘连成团块。

淡黄⾊,有时微带绿⾊或棕红⾊。

半透明,有的表⾯⽆光泽并常带有⼀层类⽩⾊或淡黄⾊粉尘,久贮⾊加深。

质坚脆,断⾯蜡样,⽆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

⽓微芳⾹,味微苦,嚼时开始碎成⼩块,迅即软化成胶块样,粘附⽛齿,唾液成乳⽩⾊,并微有⾹辣感。

以⾊淡黄、颗粒状、半透明、⽆杂质、⽓芳⾹者为佳。

【成分】 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

树脂的酸性部分主要含α-、β-乳⾹酸(α-β-boswellic acid)及其衍⽣物约33%;中性部分含α-、β-⾹树脂素(α-β-amyrin)衍⽣物、如α-⾹树脂酮(α-amyrone);乳⾹树脂烃33%。

树胶为阿糖酸(arabic acid)的钙盐和镁盐,西黄考试,⼤站收集芪胶粘素,苦味质等。

挥发油中含蒎烯(pinene)、α-⽔芹烯(α-phellandrene)、⼆戊烯、树脂挥发油有α-樟脑烯醛(α-camphorenealdehyde)、d-马鞭草烯醇(d-verbenol)及马鞭草烯酮(verbenone)等。

【理化鉴别】 ① 本品遇热变软,烧之微有⾹⽓,(但不应有松⾹⽓),冒⿊烟,并遗留⿊⾊残渣。

与少量⽔共研,能形成⽩⾊乳状液。

② 取粗粉0.05g,置⼩蒸发⽫中,加⼊苯酚:四氯化碳(1:5)液1滴,即显褐⾊或紫⾊。

③ 取本品1g,研碎,加甲醇10ml,振摇,放置24⼩时,滤过。

滤液5ml,蒸⼲,残渣加稀硫酸10ml转移到分液漏⽃中,⽤氯仿20ml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并浓缩⾄除尽氯仿,残渣加醋酸1ml溶解,再加醋酸酐-浓硫酸(19:1)试剂1ml,溶液很快变成紫⾊。

(检查乳⾹酸)。

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辅导:中药的理化鉴定

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辅导:中药的理化鉴定

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辅导:中药的理化鉴定本文“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辅导:中药的理化鉴定”考生可继续关注执业药师栏目,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最新相关信息。

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粘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

这对挥发油、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和加工品类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药材中如掺有其他物质时,物理常数就会随之改变,如蜂蜜中掺水就会使比重降低,影响粘稠度。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90年版对有些药材的物理常数作了规定,如蜂蜜的相对密度在1.349以上,冰片(合成龙脑)的熔点应为205~210℃;肉桂油的折光率应为1.602~1.614等。

天竺黄规定检查体积比,即取竹黄粉末(过4号筛)10g,轻轻装入量筒内,其体积不得少于35 ml.这是一种类似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实际上也可推广用于测定其他药材,这就比较容易掌握轻重的标准。

膨胀度的测定药材中含有粘液、果胶、树脂等成分,有吸水膨胀的性质,如车前子等果实、种子类药材,种皮含有丰富的粘液质,其吸水膨胀的程度和其所含的粘液成正比关系。

按药典检查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12,远远大于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3)。

天竺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检查其吸水量,也是鉴定天竺黄纯度和品质优劣的质量指标之一。

色度检查含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常易在贮藏过程中氧化、聚合而致变质,经验鉴别称为"走油".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就是利用比色鉴定法,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也是了解和控制其药材走油变质的程度。

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的测定利用皂素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细胞的性质,可测定含皂素类成分药材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

通常如有标准皂素同时进行比较,则更有意义。

溶血指数测定时,应说明温度和应用何种动物的血,以能产生溶血的最低浓度表示之。

因所得数据重复性差,所以较少有实用意义。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二(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二(答案)

中药鉴定学复习题二答案一、X型题(多项选择题)1. 《本草纲目》全书(ABCD)A. 共载药1892种B. 1596年问世C. 载方11096条D. 分52卷16部E. 作者赵学敏2. 次生代谢产物包括:( ABCE )。

A. 生物碱B. 萜类C. 挥发油类D. 蛋白质E. 苷类3. 次生代谢产物包括:(BCDE)。

A. 核酸类B. 酚类C. 醌类D. 苷类E. 内酯类4. 中药鉴定工作的依据是( BCE )A.《中药鉴定学》 B.《中国药典》 C.《部颁药品标准》D.《本草纲目》 E.《地方药品标准》5.《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的灰分测定有( AC )A. 总灰分B. 生理灰分C. 酸不溶性D. 灼烧残渣E. 药材表面附着的尘土6.中药常用的鉴定方法有( ABCDE )A. 基源鉴定B. 性状鉴定C. 显微鉴定D. 理化鉴定E. 生物检定7.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有( ABCDE )A. 横切片或纵切片B. 粉末制片C. 表面制片D. 解离组织片E. 花粉粒与孢子制片8.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装片后,可观察(ACDE )A. 导管B. 淀粉粒C. 石细胞D. 草酸钙结晶E. 纤维9.菊糖主要存在于哪些科的植物中( CE )A. 毛茛科B. 百合科C. 菊科D. 豆科E. 桔梗科10.《中国药典》规定植物药材的来源包括( AB )A. 原植物科名、植物名、学名B. 药用部位C. 采收季节D. 产地加工E. 主产地11.中药质量的限量控制主要包括( ABCDE )A. 水分含量测定B. 灰分含量测定C. 农药残留量测定D. 重金属测定E. 杂质测定12.有害物质检查包括( ABCDE )A. 有机氯农残量B. 有机磷农残量C. 黄曲霉毒素D. 重金属E. 砷盐13.中药质量控制项下“浸出物的测定”中浸出物包括( ACE )A. 水溶性浸出物B. 碱溶性浸出物C. 醚溶性浸出物D. 酸溶性浸出物E. 醇溶性浸出物14.可用碘试液进行鉴别的为( BD )A. 脂肪油B. 淀粉粒C. 树脂D. 糊粉粒E. 粘液15.中药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质现象有( ABCDE )A.虫贮 B.生霉 C.变色D.走油 E.有效成分自然分解16.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2017年卫生资格中药鉴定学重要考点之乳香性状、理化鉴别
乳香性状|理化鉴别: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ood及同属植物BosweUia bhan-dijianaBirdw.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通常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采收加工】春季于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人沟中,数天后凝成硬块,即可采取。

落于地面者常黏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

【性状鉴别】
索马里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

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

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变棕黄色或棕红色。

常温时质脆,微热可互相粘连,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

具特异香气,味微苦,嚼之初散成砂粒状,但无砂石感,继之软化成乳白色胶块。

埃塞俄比亚乳香:表面不平或有细小颗粒,呈淡黄白色或淡绿色,久存则变黄色。

常温时质脆,遇热则软化;破碎面有蜡样光泽。

具柠檬香气,嚼之软化粘牙,呈乳白色胶块。

【化学成分】①树脂②树胶③挥发油
【理化鉴别】
(1)取本品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本品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3)取粗粉0.05g,置小蒸发皿中,加入苯酚一四氯化碳(1:2)液2~3滴后,再滴加溴一四氯化碳(1:5)溶液1~2滴,即显褐紫色或紫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