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写作
课程教育研究
学法教法研究 201
在古代的教学方法中,就需要强调口诵心惟的方式。

而其中的诵就不能简单的指口的发音活动了,这样还包括了丰富的思维活动以及情感活动,主要是可以让教师不断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朗读,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品味以及语言的过程。

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之间心理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别,那么对于各个年级的训练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主要重点也是不一样。

然而从训练手段上出发,小学不管是对于哪一个阶段或者是哪一个年级,都需要进行比较突出的训练。

在这其中,关于朗读的指导以及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朗读的热情,还需要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来不断培养出对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相关教师可以采用新奇独特的方式进行教学,当然还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出良好的朗读空间,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需要形成比较好的朗读习惯,进而可以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比如,需要在讲解江南水乡时,就可以选择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渲染出感情的色彩,打造出氛围,这样还
可以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朗读中去。

另外一方面来说,角色扮演其实也是新颖的方式,比如,如果讲解到《少年闰土》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出里面的人物,然后在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语言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优美生动,这样的话很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而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需要以优美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朗读能力。

然后还可以根据标准性的规定从相关部门中,培养出师范生的高校 、小学以及教师等多个方面进行出发,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朗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然后需要对其进行指导,这样对于未来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15年.
[2]公藏吉;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3]刘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其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较强,因此应当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创造力,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

面对这一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应该从创造性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度重视考试分数的情况,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综合素质提供帮助[1]。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不当的情况对学生阅读创造力造成严重影响。

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而语文课堂本应该以教师讲解和学生领悟为主。

此外,新课改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未能够达到良好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导致探究式教学模式流于形式,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策略(一)增加阅读训练扩展学生知识面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能够显著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并不断提高自身阅读创造能力,但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依然存在多讲少读、只讲不读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各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增加阅读训练扩展学生知识面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其一,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其二,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阅读和默读;
其三,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其四,指导学生开展欣赏性
阅读[2]。

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课堂教学前指导学生整体阅读文章,查找稳重的生字词并标注;其后引导学生开展感知性阅读,默读全文后给文章分层次;随后指导学生开展理解性阅读,在阅读后要求学生画出重点内容;最后,指导学生开展欣赏性阅读,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3]。

受到小学生年纪小、自制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通过阅读活动、演讲比赛等课堂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小学五年级教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的时候,可以于课前播放《常回家看看》等音乐,其主要目的在于渲染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情感。

待学生理解文章后教师通过设置更深层次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延伸思维,当学生遇见学习难题时教师应予以一定指点,当学生处于思维停顿情下教师可借助于争议性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发挥网络优势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阅读是一门长期积累的学科,因而需要不断地大量阅读相关材料以实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4]。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的阅读资料,达到了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目的,进而更好地为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奠定基础。

网络阅读具有新颖、便捷、灵活等优势,可显著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故小学语文教师可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蒙 城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双罗小学 广西 南宁 530509)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制约着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多地重视对于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由此,本文首先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后提出了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创造力的对策,如增加阅读训练扩展学生知识面、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阅读氛围以及发挥网络优势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学生 阅读创造力【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01-02
阅读写作
课程教育研究
202 学法教法研究
引导学生开展网络阅读。

通过网络查找图文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生活形象的画面,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

准备浏览网页前,教师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准备阅读计划,充分了解阅读是为了获取那些方面的信息进而达到避开无关信息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晏子使楚》课文时,可以在互联网中查找与课文相关的电视剧、电影等片段播放给学生看,如晏子谏杀烛邹等,明确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晏子身上的爱国情怀并学会运用“比肩接踵”等常用成语。

教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再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教学,其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起来会更认真。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写汉字,其还需要教会学生学习与语言相关的多方面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之外们还需要包含生
活中的诸多方面。

小学阶段重要学科是小学语文,而阅读已经成为语文阅读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符合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文章通过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后提出了从增加阅读训练扩展学生知识面、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阅读氛围以及发挥网络优势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三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英末霞.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J].学周刊,2015 (35):195.
[2]张文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 ].西部素质教育,2017,6(05):150.
[3]柯金呈.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教研),2017,09(09):117.
[4]张殿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华少年,2016,8(24):28-29.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通过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的意义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模式是指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核心教学的前提下,给小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的内容既与语文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对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阅读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另外,拓展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着以下意义: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材内容相比较为有趣,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

第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外阅读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且更加贴近生活。

因此,一年级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其语言表述方式影响,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的丰富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写作。

第三,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好的课外读物不仅故事性强,还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一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一)立足于教材,拓展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核心,毕竟其教材内容是专门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而“量身打造”的,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来开展课外阅读教学。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遇到语文教材中很难解释或较为复杂的背景内容时,教师若用专业性较强或较为深刻的语言给学生介绍或解释这些背景,学生很难听懂并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拓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兴趣点来拓展课外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拓展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和儿歌等纳入阅读内
容。

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课外阅读条件,形成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虽是一种兴趣,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一开始就喜欢课外阅读,需要经过后天的引导与培养。

而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拓展阅读兴趣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首先,学校可以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并对里面的图书定期进行更新,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基本的阅读条件。

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创建图书角,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图书角中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最后,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课外阅读课,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此基础之上尽量将课外阅读内容与语文教学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三)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

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

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

(四)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师要能在课前和课上为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指导,保证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教学顺
一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阅读拓展
张秀峰
(鞍山市钢都小学 辽宁 鞍山 114000)
【摘 要】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年级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在一年级时候打好基础,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上有更好的发展。

要想打好基础,教好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充分运用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才能更好的实现课改目标,改变教师就书教书状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体现关注差异,分层教学的理念。

本文概括了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然后提出了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希望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年级 语文课文 阅读拓展【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0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