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2019七下·右玉期末)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康肃忿(fèn)然曰(《卖油翁》欧阳修)
B . 著(zhuò)我旧时裳(《木兰诗》)
C . 宜(yì)乎众矣(《爱莲说》周敦颐)
D . 棹(zhào)数小舟(《河中石兽》纪昀)
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廷拔镏金顶天立地永垂不休
B . 旌旗祟敬坚强不曲万古长存
C . 外滩俊峭康慨激昂怒形于色
D . 奠基浮雕勇往直前丰功伟绩
3. (2分)依次填在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________她强壮的儿子。
②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终不愿意。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________:“还是走小路吧!”
A . 听凭各行其是主意
B . 听从各得其所主意
C . 听凭各得其所主义
D . 听从各行其是主义
4. (2分)(2017·黄石)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6湖北园艺博览会”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大大发展了黄石在全国的知名度。
B . 孩子们呵着冻得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一起来塑雪罗汉。
C . 端午节那天,来阳新莲花湖观看龙舟大赛的观众将近一万余人。
D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5. (2分)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裨形胜(增益)
B . 彰示来者(过来的人)
C .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D .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6. (2分)(2014·扬州)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执着、奋进、顽强。
B . 大自然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我们人生的启示.《白杨礼赞》《囚绿记》两篇散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生命中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C .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水经注》记载了全国河流水道的情况,《梦溪笔谈》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D . 《松鼠》作者法布尔和《松树金龟子》作者布丰,都是法国学者、作家.这两篇文章都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之情,渗透着人文关怀。
7. (2分) (2017九上·蓬溪期末) 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是()
有个成语,叫做目不识丁,__________________ ,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
①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
②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
③“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再简单不过了
④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
A . ③②④①
B . ③④①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①②
8. (2分) (2019九上·双城期末)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 .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 . 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 .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二、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5分)
9. (10分) (2019八下·金华期中) 诗文名句默写。
(1)土地平旷,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3) 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4)欲济无舟楫,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潭西南而望,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寄语远方的朋友,意在表达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一扫离别的千古愁绪。
(8)《诗经·子衿》中女子在城楼上久候恋人不至,徘徊中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10. (5分) (2016八下·大同期末) 写作:
十四五岁的你,刚刚走过最美好的少年时代,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明白亲情的可贵;因为走过,也许你会懂得友谊的难得;因为走过,也许你会知道成功的不易;因为走过,也许你会……
请以“走过”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1. (12分)(2020·奉贤模拟)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甲】诗【乙】文,完成第各题。
【甲】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出师表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甲】诗【乙】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人名)。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中有他们的故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甲】诗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山,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B . 【甲】诗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 . 【乙】文第①段中诸葛亮概述21年不平凡的历程,以表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奋发图强。
D . 【乙】文第②段前两句追述托孤之事,“夙夜忧叹”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
(4)【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有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不同的是,【甲】诗作者抒发了________的抱负;【乙】文作者要完成“________”的大志。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9分)
12. (34分)(2017·朝阳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阎连科
①岁月是久远地去了,往事如河流上顺水而下的空荡荡的船只,而少年时的一些事情,则好像船头上突兀站立的找不到主人的鹰。
②我总是主动地去寻找它们,总是能首先看到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醒目地朝我驶来。
它是那样破旧,不知道已在人生的路上经过多少次命运的轮回,待我成为它年少的主人时,它轮胎上的牙痕都已被磨平,铃铛上的光亮已经黯淡,锈斑像旧雨布一样在那上面披挂着。
车圈上倒还有不少亮光,可闸皮落脚的四个地方,却是四条狠狠擦去亮光的黑环,像车圈上四条永远抽着让它不停歇地转动的鞭子。
③这是哥哥给我买的自行车。
将近30年之后,这辆自行车还在转着它的轮子,驮运着我的记忆,从遥远的地方孤零零地朝我驶来,如雨天里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④我想起那辆自行车就想把手伸进记忆的尘灰中摸它、擦它、安抚它,宛若终于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弟弟、妹妹或者孩儿,要去拥抱一样。
⑤那年我16岁,在离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读高中。
每天一早,我在天色蒙蒙亮中起床出村,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朝学校奔去,午时在学校吃饭,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
那时,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辛苦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徒步早出晚归。
中午为了节俭,我不在学校食堂买饭,而在校外的围墙下面、庄稼地边,用三块砖头,架起锅灶烧饭煮汤。
学校的四周,一片炊烟。
那里,早中晚都是炊烟袅袅中夹有读书之声,读书的声音被炊烟熏得半青半黑。
⑥现在看来似是诗意,然而在那时,却浓缩了一代乡下孩子的学业生涯。
所以,每每在上学的路上、在烧饭的围墙下面,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身边过去,看到他们可以骑车上学、下学,可以骑一辆车回家吃饭,我就像一
个农民站在干旱的田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山那边的落雨。
⑦羡慕是不消说的,而最重要的,是感到人生与命运的失落。
仿佛,有一辆自行车骑着上学,就等于自己进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阶层;仿佛,一辆自行车就是一个人的标码,是脱离贫穷与少年苦难的标志。
⑧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
可我知道,自行车对于那时乡村绝大多数的农户是多么奢侈,尤其对于我家——连一棵未成材料的小树都要砍掉卖了买药的常年有着病人的家庭,想买自行车无异于想让枯树结果。
⑨我从没给家里人说过我对自行车的热求,但我开始自己挣钱存钱。
我到山上挖地丁之类的中药材去卖,我开始不断向父母要上几毛钱说学校要干某事用,我到附近的县水泥厂捡人家扔掉不用的旧水泥袋,捆起来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我用三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存下了32元钱。
⑩我决定到县城买一辆旧自行车,哪怕是世界上最旧最破的自行车。
从我家到县城是60里路,坐车要6角钱。
为了节约这6角钱,我在一个星期天以无尽的好话和保证为抵押,借了同学一辆自行车,迎着朝阳朝县城赶去。
⑪为了能够把买回的车子从县城弄回来,我借了辆自行车,又请了一位同学坐在借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上,一起前往。
可就在我们一路上计划着买一辆什么样的旧车时,我们和迎面开来的一辆拖拉机撞在了一起。
我的手破了,白骨露在外面。
同学的腿上血流不止。
最重要的是,我借的自行车的后轮圈被撞得叠在了一块儿,断了的车条像割过的麦茬儿。
我和同学把自行车扛到镇上修理,一共花去了28元钱。
当手里的32元钱还剩下4元时,我再也不去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事情了。
⑫这样过了一个学期。
在一个黄昏,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院落里停了一辆半旧的邮电蓝自行车。
哥哥告诉我,说是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降价处理,于是他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
那时,我哥是邮电局的职工,每月只有21元6角的工资,骑车往几十里外的山区送报时,几乎每天只吃两顿饭。
⑬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一夜没有睡觉,还居然在深夜偷偷地从床上起来,悄悄地把自行车推到街上,在村头骑了许久许久。
⑭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生命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我不仅骑着它有些得意地读了一年半的高中,满足了我少年虚荣的需要。
而且高中肄业以后,我每天骑着它到10里外的水坝子上当了两年小工;甚至,我还骑着它到100多里外的洛阳干活挣钱,以帮助家庭度过岁月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漫长的光阴。
⑮然而,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使我感到了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景况下,都要敢于把脚抬起来。
⑯在那几年里,我总是把那辆自行车有锈的地方涂上机油,把有亮光的地方擦得一尘不染,把它收拾得利索舒适,借以抬高、加快自己人生的脚步。
⑰直到20周岁我当兵离家以后,因为家里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
⑱现在,20多年后的今天,那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已不知身在何处。
可我在当兵的第二年回到家里时,在镇街上见到过它。
它的主人是位乡下汉子,他赶完集后,骑着它从我面前走过,后架上驮着一头上百斤重的活猪——我知
道,它又在驮着一家农户的日子。
⑲我一直望着那辆已经力不从心的邮电蓝的自行车从我面前摇摇摆摆地走远直到消失。
⑳如今,每年回家走在镇街上,我都忍不住要四处寻找张望。
(选自《阎连科文集——感谢祷告》,有删减。
)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兀黯淡炊烟奢侈
(2)纵观全文,作者围绕自行车写了哪些事件?请简要概括。
(3)请从语言赏析的角度,品读下面句子。
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
(4)文章第⑤段写到:“那时,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就“我”的辛苦而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文章第⑨段,写了作者自己背着家人挣钱、存钱的事。
请分析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6)这辆自行车对于年少的“我”有哪些重要意义?请依据文章14,15做简要概述。
(7)通读全文,饱含了作者对少年时代那辆邮电蓝自行车的深深怀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仍对那辆邮电蓝自行车难以忘怀?
13. (25分) (2017八上·大石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
父亲年龄并不太大,50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
他穿着一件略显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
旁边的儿子穿着挺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
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
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
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企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80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
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
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去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
⑭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
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
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⑯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抑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
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选自2015年21期《小品文选刊》)
(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细读选文第⑥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5)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4. (10分) (2020七上·芮城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概念由加拿大学者Geoffrey Hinton提出并不断完善,意为使机器模仿人脑神经网络的学习、判断和决策能力)。
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构造庞大的知识体系,久而久之就把人类战胜了。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
2016年末2017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Master)为注册账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
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
机器人的最低阶段是模仿,最高阶段就是自我学习和复制。
(材料二)歌曲《沙漠骆驼》在网上特别的火,歌词朗朗上口,唱起来非常动听,“这首歌的感觉就像张飞和李逵手拉手在沙漠里骑自行车,车轱辘还是方的”。
随即一曲仿写学习版的《沙漠骆驼》随即诞生,网传填词人是一位农民工大哥,歌词非常真实且接地气,很快也风靡网络。
沙漠骆驼(节选)
这片风儿吹过
那片云儿飘过
突然之间出现爱的小河
我跨上沙漠之舟
背上烟斗和沙漏
手里还握着一壶烈酒
漫长古道悠悠
说不尽喜怒哀愁
只有那骆驼奔忙依旧
什么鬼魅传说
什么魑魅魍魉妖魔
只有那鹭鹰在幽幽的高歌
漫天黄沙掠过
走遍每个角落
行走在无尽的苍茫星河
白天黑夜交错
如此妖娆婀娜
蹉跎着岁月又蹉跎了自我
沙漠骆驼(仿写)
孩子们好好学习
长大了才有出息
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切莫爱慕虚荣
也不和他人攀比
把父母的爱好好珍惜
放学作业第一
不要回家就打游戏
影响了成绩又伤害了身体
别人都在努力
别让老师着急
从小就打下坚实根基
不要像我一样
文化程度太低
只能在工地上搬砖和泥
我唱的每一句
都是发自心底
别等到长大以后再追悔莫及
(材料三)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
生活中一味的模仿之所以不可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抹杀了个性。
——汪国真
天才只可体会,但绝不能模仿。
——狄德罗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高尔基
(1)小柯是围棋迷,他想把材料一中的信息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他会怎么说?
(2)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模仿”这一现象?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二、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5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答案:9-6、
答案:9-7、
答案:9-8、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考点:
解析: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9分)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答案:12-4、
答案:12-5、
答案:12-6、
答案:12-7、
考点:
解析:
答案:13-1、答案:13-2、
答案:13-3、答案:13-4、
答案:13-5、
考点: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答案:14-1、答案:14-2、考点:
解析:。